今天分享的内容是:拆解《奇葩说:生活在外地,过得不开心,你会告诉父母吗》
一句话总结:傅妈,我服。
分三个方面总结我看完视频后的感受:
01 结构浑然一体,符合GHC模型。(GHC模型见《尝试用GHC框架拆解一篇公号文》)
观点站在“对方角度”,“自己角度”阐明了不装的坏处和装的好处,这个是GH部分
同时指出“无论如何在开不开心”这件事上都要装,这个是C的部分,支撑到自己正方的结论。
逻辑结构环环相扣,递进。
具体来讲,视频从以下三个小点展开论述:
1.你不能对着你妈喊,因为他们会当真。
父母对待我们的不开心比我们自己要认真的多。
把自己的不开心告诉他们的后果就是就是你过去了,他们过不去。
2.中国父母有一个通病。只要子女过得不开心,他们就觉得自己不配开心,只要你过得不好,他们就好不了。
父母跟子女之间,最诚实的沟通,带来的往往是愧疚感。
我们不是选择逃避,只是选择了一种更舒服的方式来相处。
3.是一种好品质,但是在过得不开心这件事情上,不但要对父母装,更要对自己装。
02 具备故事的基本要素以及表达的口语化
朋友圈微信时间:体现了“比赛活动明细”等要素(“比赛活动明细模型”见《好故事是如何改出来的?》,且故事性强
比:(比喻)金句频出
我告诉你们没有应该亲子关系就像内裤每条都不同,样子不重要,最重要舒服。
人生就是一场自我欺骗,最后赢的都是影后。
️赛:(冲突)母亲对我交友的担忧
活:(语言生活化,灵活度高)
️幽默:李诞说人间不值得,但是我们能去哪儿,他没说。
️直白:例如:描述和老妈的对话,大白话娓娓道来,故事性强
例如:“怎么聊?是不是?怎么聊?”就
️煽情:觉得我现在活得挺容易我,必须相信必须笑着把钱挣了,这她才能笑着享受生活。
️哲思:比如,说到对成长的理解:对“懂事”这个词在不同阶段的领悟,从不愿意“被懂事”,到“假装很懂事”,到“选择真懂事”。
️名:举发朋友圈例子,小时候父母离异的故事具有真实性
️动、细:整合故事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细节
无论是发圈风波还是还是小时候因为帮不上忙的内疚感,都让听的人感同身受。
03 不说,不一定是最舒服的的相处方式,说才是
1、跟父母最好的相处方式:多和父母进行沟通。不能因为理解不了就不沟通,关键是如何沟通。
2、沟通不是为了让父母理解自己,而是能让自己更理解父母。放弃沟通才是最大的不理解,因为父母想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