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在一本批判性思维的书上看到了关于教育、关于为人父母、关于职业选择的一些非常有意思的观点。比如讲到学校以成绩和同辈竞争作为激发孩子学习的动力,在这种模式下即便是成功的学生也很痛苦,比如如何开启父母和子女的对话,要知道沟通障碍是亲子关系紧张的前奏,比如又讲到为人父母对孩子的期待和对职业的态度,过高期待又如何催生成年后的堕落、迷茫、甚至绝望的。而过高期待又和我们习惯将职业分成三六九等相关,(比如我们这一代小时候都被引导希望成为科学家、医生),那么如果孩子真的天资平平,我们又如何给孩子解释那些“较低端”的职业,那些看似平庸的人生。因为事实上,人与人之间是相互依存的,那么从这个角度看来,职业也并无高低之分。
我觉得这本书精彩极了,内部说理的逻辑非常流畅,然后就把所有看到的好观点全部总结成了一篇小文章。写完合上书的时候,我却突然觉得我的所作所为非常irony,很讽刺。怎么说,我是在读一本关于批判性思维的书,但是我却在书中寻找答案,并且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就接受了(因为我记下了所有我认为正确的观点)。
这让我想到,其实我们一直是在被动地灌输,而缺乏真正主动地思考。即便是看书,也不过是迫不及待地想从中寻找些答案。由此想起一位朋友的经历,让我更加意识到,批判性思维甚至在科研工作者中也很匮乏。这位朋友在博士期间被要求做脉冲星导航方面的研究,当时脉冲星的发现者刚得了诺贝尔奖,学术界对脉冲星研究的热情特别高涨,有一篇美国某大学的博士论文指出,脉冲星的特性用在深空导航中会提供很高的导航精度,这些几乎可以当作是惯性系参考的星星可以提供像黑夜中的灯塔一样。后来他博士毕业,转行去欧洲一个著名的科研机构所做天文。前不久和他聊起这段研究经历,非常愤愤不平地说,美国的那位博士在论文计算错误,其实脉冲星导航根本没有那么高的精度,但就因为这个错误,导致后来很多人,很多时间精力花在如何应用这个实际上错误的结果。可问题是没有人仔细去核对、推导演算这篇论文中的结论。
这件事曾让我惊讶万分,感觉就像书里的故事一样,还是反智风格的书。可是这些都真真切切地发生在我们身边。不假思索地接受,与凡事尽力而为的强执行力组合在一起,真的是很可怕的一件事,因为所有结果的好坏,只取决于不假思索地接受时的运气。
如果我们还留有一些理性,不想被运气控制,那么就需要凡事多一些质疑,多一些批判,在思想上做个勤奋的人。有强烈的好奇心,开放的心态,一种不误导他人也不受他人误导地去探索和理解事物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