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吸烟会导致癌吗?

凡结果必有导致的原因,因果关系是覆盖社会各个领域的研究课题。

英国哲学家罗素试图用严谨的“实质蕴涵”通过元命题的基本思想和一些连接符号(“与”、“或”、“非”、“等于”)推出A蕴含B的结论。

如同“吸烟会致癌”问题,研究过程的背后是不同的研究方法的冲突与发展。简单的结论包含着深层问题,基因、种族、性别、吸烟方式、生活习惯与环境...。任何研究手段都会有偏差和局限,结论从何而来?

最初的倾向性结论来自“回顾性研究”,从疾病入手反向研究哪些先验条件与疾病有关。在对照组产生明显差异后采用“追溯性研究”(retrospective studies)从一种疾病开始着手,向后看与这种病相联的有什么先决条件。另一种替代的研究方法是事前研究(prospective study)。在这类研究中,事先选定一群人,详细记录他们的吸烟史,再跟踪他们以观察会发生些什么事。

康菲尔德的观点认为,上述这些研究都是“证据的叠加”,每个研究都在增加结论的分量。

费希尔则持有其固有的观点——根据特定的研究得出一般性结论。“如果不使用随机实验设计,你就证明不了任何结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