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说到《资治通鉴》在描写魏文侯这位战国时期第一位进行变法的君主时,只用了6件事。咱们接着聊,从权谋角度来看,这6件事表现了怎样的权力的结构。
这6件事中,只有第6件直接提到了权力之争,所以我们先分析第6件事。当翟璜听说李克并没有推举他当宰相后,立即说了一段话,这段话是冲动之下说出来的,所以很能代表翟璜的真实想法。因为从第3件事(翟璜劝谏魏文侯)能看出来翟璜很会说话,所以一般情况下他说话不会很直接表达自己真实想法。如同李克在魏文侯问他魏成和翟璜谁更适合当宰相的时候,李克也没有正面回答一样。
翟璜说:“主上担心西河 (黄河西岸【陕西省东部】) ,是我推荐吴起。主上忧虑邺城 (河北省临漳县西南邺镇) ,是我推荐西门豹。主上要攻击中山王国,是我推荐乐羊。占领中山后,物色不到守将,是我推荐你。主上的儿子没有教师,是我推荐屈侯鲋。仅这几点,我有什么地方不如魏成?”李克一看翟璜急了,赶紧说:“你当初推荐我镇守中山,难道是把我当做党羽,纳入组织,用来培植帮派,以求更大的官?我想当然不是。主上问我谁适宜当宰相,我就依照实际情况回答。所以推测主上一定任用魏成,因为魏成千钟 (一钟,六斛四斗) 俸禄,却用九百钟广交圣贤豪杰,只留一百钟给家人,所以才发掘出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介绍给主上,主上尊为师傅。而你所推荐的五位,主上都用作部属,你怎么能跟魏成相比?”翟璜也是聪明人,他立即听出来这是李克在提醒他,如果他刚才说的话传到魏文侯的耳朵里,他必将凶多吉少,所以翟璜立即表现的大为惭愧,赧然说:“我真是一个粗线条,不该这么问你,愿追随你学习,做你的弟子。”
我们仔细分析一下这一段对话,很明显翟璜第一句话是带着委屈和愤怒来的。他这句话表面是在描述自己的功劳比魏成大,但暗中指责了两个人,一个是李克,一个是魏文侯。对李克的指责是你是我推荐的,现在关键时刻你却不帮我,忘恩负义;对魏文侯的指责是我帮你找来那么多有才能的人,解决了那么多问题,你为什么不选我当宰相。
翟璜这句话如果从普通人的角度来看,好像并没有什么不妥,顶多就是由于没有当上宰相发发牢骚,表示不理解。但是站在魏文侯的角度来看,这句话简直就是在找死。这句话表明两点一是翟璜功劳大党羽多,那么多有才能的人都是他推荐的,自然会感恩于他,从而形成一股势力;二是翟璜有不臣之心,“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宰相的任命是君王的权力,不容别人置喙。魏文侯主动征询李克的意见时,李克还再三推迟,表示自己不适合发表意见,最后被逼的没办法也没有正面回答谁该当宰相,而是提出选人用人的标准。翟璜居然认为他功劳大就应该当宰相,这是很明显的不尊君权。这种人就算任命他当宰相,他认为是应该的,也不会感激,不任命就会心怀怨恨,而且还有那么大的影响力。如果你是魏文侯,你会如何对待翟璜?
李克一看翟璜很明显失态了,并且说的话水平太低,所以并没有立即回答翟璜的问题(他什么地方不如魏成),而是立即对翟璜进行当头棒喝,怒斥翟璜是想结党营私吗?然后说他比魏成差远了。翟璜被当头棒喝后也冷静下来了,知道自己刚才说的话太不合适了。为了进行补救,不但立即承认了错误,还认李克为老师。这是在向魏文侯表示自己不当头,没有想建立势力的想法,主动下降自己的地位,排在李克之后,就是为了不想当靶子。
从这件事上,再结合上文提到的5件事我们能很清晰地看出,魏国现在有四大势力,一是魏成(魏文侯的弟弟)为首的家族势力,二是李克、翟璜为首的从平民或小贵族中提拔的有才能的功勋集团,三是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为首的文官集团(他们的弟子大部分都是魏国官员),四是魏击(魏文侯的儿子)为首的太子党。
这四大势力之间相互为敌,魏成与魏击之间有利益上的不可调和(王位只有一个,他们两个都有机会),功勋集团与文官集团之间有思想和利益上的不可调和(功勋集团注重实效一般都是法家和兵家的信徒,文官集团注重礼制都是儒家信徒,而且官职就那么多,一方占得职位多了,另一方自然就少了),同时魏成与魏击之间毕竟是家族内部矛盾,而功勋集团和文官集团毕竟是外人,内外有别,这也有矛盾。
魏文侯的权力之所以稳固,就在于四方势力互相平衡。要想持续掌握权力,魏文侯要做的就是保持这种平衡。下一篇我们从保持平衡的角度来重新看一下魏文侯选宰相的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