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头时常头痛,头盖骨里一阵一阵地眩晕,把手抚在太阳穴的位置,能感受到贲张的血脉在努力地涌动着往大脑上输血。贲张的血脉一方面可能是证明血管堵塞了吧,否则为什么会头疼呢?
那是症状的具体表现形式,究其发症的根本原因,我心里很明白,是由于熬夜太多了,而熬夜又多是因为加班的原因。“我剩下的时日不多了……”,一句颓废的句子又从心底冒了出来。
最近写得越来越少了,要不是身体在提醒自己时日已经不多,可能还会拖一拖,等有时间了,再写。可是,什么时候时间才会多呢?大致记得一句很直接的箴言——“你所谓的没有时间,只是觉得它不重要而已”。
#百年之后,你眼里的我会是什么样的呢?
多希望我的子孙,能记得我的名字,并能附上这样一句介绍——“我的爷爷是一位作家,你们看过他的做作品吗?”。他说这句话时,必然不是洋洋得意的样子,而是感到充实和温暖,因为有这样一位爷爷而幸福,心里满满的,装着的都是爷爷说过的话。而不是像爷爷的爷爷一样,除了香火,什么都没有留下来,这不是责备,只是遗憾,好想知道那时候的蒋家,他眼里的蒋家是什么样子的。
我很害怕,我就这样走了,走得过于干净,没有留下一丝的痕迹。
# 我来北京,是来写作的。
自认为自己没什么别的本领,写一些琐碎的杂文全然是为了安慰自己,看着洋洋洒洒千余字,觉得自己也是创造了什么东西的。许多作家也爱在他们的经典作品里这样说自己,不知道他们是谦虚呢,还是真这样觉得的。
除了写字,我真的什么也不会,如果写字能养活自己,养活一家老小倒也没什么。
身边其实是有很多值得写的题材的,想写一本在优衣库工作的书,就叫《我在优衣库的生活》,在书里分享一些在优衣库工作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对那些正准备进入快消品行业、服装行业、服务行业、跨国企业、日企等工作的大学生还是会有一些借鉴意义的。它一定不会是一本简单的就业指南,我也写不来那种枯燥的说明书,我会用散文或者小说的形式,记录下那段舍不得忘却的、再也找不回的独特经历,我不想我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段日子就这样被时光渐渐冲淡,连自己也忘却了。
还想写一本关于北漂的书,其实已经在写了,但是写它的动力却没有写优衣库那么强烈,记录当前发生的事,就像写日记,没有时光的过滤,就没有那种特别的,或怀念、或压抑、或感动的感触。在北京的这段经历,其实也是可以写好几本书的:《我的第一次创业》、《在北京天安门前的生活》、《她就是我的故乡》、《在死亡边缘探望》,差不多就这些吧,或多或少,每篇都可以写个十来万字,都是真真切切的感受,有了经历,才有切实的触动,才有得写。
小宝每次感到累了,都会问我,我们来北京到底为了什么?所有来北京的年轻人都想成为成功者,衣锦还乡,都在拼命地往前往上钻,我们有多大机会能挤到最前面呢?
我想了想,这次有了新的答案:没做出什么成就,也没关系啊,活着难道就是为了那最后一缕阳光吗?
——
小宝最近写了一些文字,字里行间全是对北京城的怀疑,对那个破败的家乡无比的向往。我看完哈哈地笑了,不是笑她逃避现实的天真、也不是笑她对家乡过于美好的想象,而是感叹这些脱离矫揉造作的文字,也只有在北京,才能写得出来,才能字字钻心。
我要用我这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甚至有点虚弱的身体,还有这粗糙简陋的文字,记录下那些平凡的感人、事、物,如果能成书,或许能给后人留下一点念想,如果不能成书,也不枉来世上走这一遭。
我想在北京呆很久很久,一层一层看透这座城市。不过也不是非死守北京不可,如果哪天真要搬去另一座城市,一定也会有新的、或许更独特的感受,北京是第一站,因为这里适合作为写作的起点,这里的每个角落都值得写、也在召唤着我去写。
——
今天就写这么多,以后的文章可能很少见到图片了,和文字刚好契合的图片是可遇不可求的,好几次有了强烈的感触,都是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头图,没能快速地记下来。有时候,还会因为没有合适的背景音乐而破坏了心境。自己给写作添加的约束太多了,是时候清除一下,还文字一个本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