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已经读了有一周了,理论知识讲起来是一套一套的,可是真正开始动手实践还是比自己想象的有难度。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哈哈,深觉书读百遍不如实践,尤其是对《断舍离》这种操作性极强的书,不动手实践只写笔记完全是纸上谈兵。
恰逢换季,可是家里的衣柜一直都没有收拾,每次要找个衣服都得把衣柜翻个底朝天。表面上看是因为自己只有零碎时间没有大段时间来专门清理,深层次原因还是面对一屋子的杂乱有巨大的压力感,潜意识一直在逃避、不想面对。
正好今天上午体检,午间回家后有一个小时的空余时间,决定先开个头吧。将早起团的经典名言“先完成再完美”稍稍变动一下,“先开始再完成”。事实证明,只要开始,就会发现也没有之前想的那么难,不知不觉就成功了一半。
一家三口的衣服,能有空做收拾工作的只有我一个,本想一手大包大揽,可面对堆积如山的衣服,果断决定放权,先生的衣服留待他有空回家自己慢慢清,我只负责自己和孩子的,先从难度最小的孩子衣服整理起。
小朋友长得快,衣服磨损的也厉害,在整理出换季该穿的衣服后也多出来了一大堆破的小的衣服。想想断舍离的核心,把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的替换成需要的合适舒服的,可是在第一步--需要方面,我就开始纠结了。衣服小了确实穿不上,可是送人我又舍不得,一方面觉得当时也是花了钱买的,另一方面是看到这些衣服,都会让我想起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就这么送出去是不是意味着这些美好的回忆也没有了呢?
纠结了半天,最终还是书中的片段提醒了我。“在对待物品的去留上,可以想象我们不是把物品扔掉,而是把这个东西送给用得上的人,让它流动到适合它的地方去”。面对取舍,其实让我最难下决心的就是看到那些小小的衣服所带来的回忆,但是仔细想想,就算我不送出去,也只是将它们束之高阁,更不会经常拿出来用它们回忆过往。珍惜当下都尚且来不及,又哪里来的时间去凭吊过往呢?再退一步讲,正是因为要狠下心将它们都送出去,才更能提醒我要过好当下、珍惜和孩子相处的每分每秒。既然衣服小了,那就干脆送给用得上的小朋友,穿在别人身上还可以继续发挥衣服本身的价值,留在家里却只能吃灰。这么一想就好过多了,于是开始痛快的收收收。
原以为会花上几个小时的整理,一个半小时就结束了,小朋友衣物篇告一段落,期待这周继续的断舍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