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某地一中学集中开了一场手机销毁大会,在全校师生见证下,几十部手机被一起砸毁,且手机的主人即众多学生被当场通报批评。
对此,舆论哗然,众说纷纭。一方面,以学生家长和一些教师为代表的声援群体,对于此举大力支持,因为,在其所处的圈子环境里,高考才是王道,而手机绝对是个对立面。另一方面,一些社会评论家和大学学者则认为:手机作为当代新兴事物,自有其存在道理,包括学生,也是可以从中获益匪浅的。毕竟在越来越开化的高考命卷中,一些网络新媒体在话题讨论中被逐步看重。例如:17某省高考语文卷中作文题为:共享单车。
对此,笔者看来,无论是支持方,还是反对方,都犯了一个普遍性的哲学思辨错误: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错误背后换个解释即:盲目的认知局限。
对于支持方,笔者想说,手机在当下社会已经不仅仅是通讯工具,它更多扮演的是一个链接外界的角色,试问生活中人们生活工作有多少是和手机挂着钩的,想必一只手是数不过来的。
对于反对方,笔者只想提两个字:适度。毕竟当下,网瘾少年这一新词早就为公众所熟悉,尤其是青少年,网瘾一次似乎始终围绕其左右,短时间挥之不去的。假如不适度,手机网络世界里的各色新生事物都是对其充满诱惑的,所以必须学会适度和选择。
总之,青少年手机问题的背后更应该被注意的是青少年自身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自知问题。一名青少年必须学会清晰的知道自己所处环境,所处阶段和所追求的目标。否则,纵使手机砸完也是于事无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