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生孩子之前,对于儿童的认知,只有2类:可爱的和讨厌的。
生了孩子以后,通过不断的和他们相处、观察,我发现儿童有各种各样的,每个都不一样;同时孩子又有很多共同的特点。
1.精力旺盛。
儿童的精力非常旺盛,是成年人的几倍。他们早晨很早起床,可以一直吵闹到晚上,大多数小孩子不喜欢午休,他们也不会困或者累。
陪伴孩子玩耍的时候,成年人经常被折腾的精疲力尽,小孩子睡一觉起来,照样生龙活虎。
2. 好奇心很强。
儿童,尤其是低龄的儿童,他们的好奇心非常强。喜欢问各种各样,在成年人看来非常无聊的问题。带女儿去上舞蹈课,她问我,妈妈,你知道4楼是什么?(她自己在3楼上课)我答,不知道。她兴奋的说:你是不是也很好奇,4楼是干什么的?然后兴奋给我分享她以前各种猜测、后来发现原来也是教室的过程。出门走在路上,她会一路问问题,这个店铺为什么那么多气球?为什么街边那个人个子那么高?为什么今天我们不骑车,要走路?为什么……
3. 表里如一。
虽然儿童有时候会撒谎。其实大多数的儿童不太会掩饰自己的情绪,他们也不太理解成年人的:脸上里笑嘻嘻,心里mmp。他们开心和难过都是写在脸上,和小伙伴玩的时候会吵架、甚至打架。打完,第二天见面还是开心的不得了,又在一起愉快的玩耍。
4. 不善于表达。
虽然儿童整天不停的说话,吵闹。但是,对于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经常不太会完全表达出来。所以成年人经常误会孩子,比如:《爸爸去哪儿》里面,大俊想拿了牛奶分小伙伴。他爸爸却以为他自私的想占为己有。
5. 自尊心超强。
妈妈们在一起经常喜欢分享孩子成长的趣事,其中有很多是儿童的糗事。大人觉得很有趣,但对孩子来说,其实是很大的伤害。
表弟上学前班的时候,贪玩,也不会学习。第一次考试,考了0分。因为家里的长辈觉得学前班的成绩无所谓,也觉得这件事比较有趣。于是,聚会的时候,经常说,阳阳考试考了0分。
我有一次回去,他们又给我说。我看到5岁的表弟脸上有点尴尬,赶紧悄悄给他们说,以后不能提这个事情了。
妈妈最喜欢分享,儿子或女儿戒尿包的时候,尿床;在幼儿园喜欢拉着异性小朋友的手;见了生人不打招呼等等…
其实,妈妈们分享的时候,没有打击孩子都意思,有时候只是说说,但对于儿童的自尊心是很大的打击。
总体来说,儿童是有很多特性的。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要保护的就是孩子的自尊心。
自尊心磨没有了,自信也就没有了。随之而来的是自卑、怯懦、敏感等等。
第二,要有耐心。
精力旺盛、好奇心、不会表达等等这些特点。要求我们与孩子相处时,要付出极大的耐心。
耐心不是心里默念忍住、忍住能做到。
根据我的经验,有耐心的人具备几个条件(先天的好脾气另说)。健康的身体、稳定的情绪,和一颗理解儿童的心。
人身体或者心里不舒服的时候,是很脆弱的,很难做到耐心。如果2者都舒服,那就一定要理解儿童的行为,不要用成年人的眼光和思维方式,去思考儿童。
蹲下来,呼吸一下儿童的空气,听一下儿童的声音。用心和他们交流。
与其说是成年人在照顾儿童,不如说,儿童在帮助成年人审视自己,在治愈我们,帮助我们寻找曾经失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