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 曹植 建安文学领袖,
他写下了著名的《元会》诗:“初岁元祚,吉日惟良。乃为嘉会,宴此高堂”,“欢笑尽娱,乐哉未央”。
《元日立春三绝·发春献岁偶然同》
(宋)秦观
发春献岁偶然同,新历观天最有功。
头上两般幡胜影,一时飞入酒杯中。
元日立春三绝
其一 北宋 · 秦观
此度春非草草回,美人休著剪刀催。
直须残腊十分尽,始共新年一并来。
这首文字虽然比较简单,但写得比较有趣,构思巧妙。
首句写这一次春天不想草草的随便回来,不想应付了事呀。故此呢,美人就不要拿着剪刀催促春快点回来了。此二句采用倒装写法,首句用一“非”字,表示意思未完,后续须补上说明,其实就是先写结果,再问原因。两句是采用倒装写法,正常第二句应放在第一句位置。如此倒装是避免流水化
迎春
清代 卢道悦(一说叶燮)
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元日述怀》
(唐)卢照邻
筮仕无中秩,归耕有外臣。
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
草色迷三径,风光动四邻。
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
《探春令》
南宋·赵长卿
笙歌间错华筵启,喜新春新岁。
菜传纤手,青丝轻细。和气入、东风里。
幡儿胜儿都姑媂,戴得更忔戏。
愿新春以后,吉吉利利,百事都如意。
除夜次唐诗
明 · 吴与弼
银灯守岁未应眠,一听阳春自洒然。
更祝明朝风日好,梅花满眼踏新年。
适用: 这位诗人很有反骨,拒绝参加科举,投身程朱理学研究。而且在大家还是日落而息的年代,他就开始跨年了。(除夕夜大家都没有睡觉,在烛光下等到跨年,听到新年到来的信息,大家神采奕奕。祝愿天明之后,风晴日丽,在烂漫的梅花路上,踏入新的一年。)
元旦试笔
明·陈献章
天上风云庆会时,庙谟争遣草茅知。
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
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
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
天上风云聚会欢庆之时,朝廷民间争相让天地万物知晓,举国欢腾。
邻居刚刚打来美酒,连续举办盛宴娱乐宾客,小孩子齐声朗诵贺岁诗篇。
年岁虽然已高,却又逢新年光景,新春即将到来,更有繁花似锦树头俏。
傍晚时分,清风送来笛声悠扬,不知发自何处江畔楼台,这笛声绵延不断,直到月亮从东边冉冉上升。
《元日乐天见过因举酒为贺》
(唐)刘禹锡
渐入有年数,喜逢新岁来。
震方天籁动,寅位帝车回。
门巷扫残雪,林园惊早梅。
与君同甲子,寿酒让先杯。
《和林恭祖《春节怀大陆》二首·其一》(宋)陈章
故园今又浴春晖,万紫千红接翠微。
美景如斯堪共赏,深情最是盼君归。
临风邀月秦淮岸,把酒论诗采石矶。
岁岁上思今更切,人生七十古来稀。
清代张维屏《新雷》
造物无言却有情,
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
只待新雷第一声。
这首诗通过辞旧迎新之际对春天和充满生命力新雷的呼唤,表达了冬去春来、孕育生命的喜悦之情,蕴含作者对新生事物的期待,抒发诗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