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摩法师,俗名陈德安

洋佛教领袖竺摩法师

2018-10-11国内新闻 编辑:admin

        这是一个出生于浙江乐清虹桥镇河深桥村的高僧大德,在南洋成为佛教领袖,他是一位精通佛法,持戒谨严,学识渊博的有道大师。虽然他大部分时间活跃于数千公里之遥的海外,对他的事迹不免有些陌生,但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的故事有点长,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品读。


        竺摩法师,俗名陈德安,1913年,出生于乐清县虹桥镇河深桥村。兄妹十人,他排行第七。其父红梅公及母亲王氏,均虔信佛教,他自幼即受到佛法的薰陶。十岁入私塾读书,聪颖过人,十一岁慈母王氏过辈,由父亲抚育。

        1924年,十二岁时随父亲到黄塘寿昌寺,听钦汉法师讲经,法师见竺师器宇不凡,异于常儿,便劝红梅公允其儿子出家,俾造就佛门法器。竺师在寿昌寺方丈白云长老座下剃度出家,法名默诚,字守志。

        1925年,竺摩法师奉师命到永嘉普觉寺,为师叔芝峰法师侍者,弘一大师在永嘉城下寮闭关,师祖万定和尚携师前往礼座,大师饷以糖果,并书“息恶行慈”四字以勉。

        1926年,奉师命到四明梅墟静宗寺,学习经忏唱念凡一年。十五岁到宁波观宗寺,亲侍根慧长老,长老喜师颖悟,悉心培育。翌年,入“弘法学社”受学,先后依静权、宝静诸大德学天台教观,一门深入,窥其堂奥。有一天,根慧法师草拟法语“一炉缥缈香烟起”时接不下去,十五岁的小沙弥竺摩在一旁接着吟出“百鸟衘花遍界香”。根慧法师喜其聪慧,叹为奇才。

        1927年,十六岁的竺摩依天台名宿谛闲上人受具戒足,转入弘法研究社,受天台名家静权、宝静二法师的经教,勇猛精进,又能“复讲小座”,众皆以“小法师”称誉,在天台宗佛教界传为佳话。

        1930年,十九岁的竺摩师随芝峰法师到厦门,进入南普陀寺闽南佛学院就读。闽院院长是太虚大师,实际上是大醒法师主持院务,芝峰法师任教务主任。竺师插入甲班二年级,与印顺、东初、静严、心道、大讷、普钦等同学。在校期间,以资质过人,深为太虚大师所器重。曾在课余写下了一万五千字的《成实论概要》,并在《现代僧伽》刊物发表论文,积极提倡佛教改革,倡导人生佛教。

        1932年,二十一岁的竺摩法师自闽南佛学院毕业,太虚大师到汕头讲学,竺师随侍,为大师任记录。时武昌佛学院研究部招生,竺师复进入武院研究,在院研究的,尚有本光、尘空、苇航、力定、印顺、止安、月耀诸师。这时竺摩法师以雁荡山僧、篆香室主、为霖、慧海等笔名,在《海潮音》等佛教刊物上发表文章。如《无著的学说》,《苏东坡的佛教思想》等稿,即于此时发表。同时,芝峰法师担任《海潮音》月刊主编,竺师为其助理,并担任日文翻译。与当时的文士名流林语堂、老舍、叶恭绰、高剑父以及弘一法师、太虚法师、巨赞法师过从甚密,誉满僧林,四众共仰,其所有著作,分别以竺摩、雁荡山僧、为霖、昙伦、慧森、大厂、慧海、非非、梅林、羼提、贝叶、篆香宝主、释迦罪人等二十多个笔名著书题画。

        1934年,芝峰法师辞去《海潮音》月刊编务,回到宁波,在慈溪金仙寺,创设“白湖讲舍”,招生讲学,竺摩法师随同到宁波,担任助讲。

        1936年秋,太虚大师到香港弘法,函召竺师同行随侍,担任记录,事后仍回宁波。在慈溪金仙寺,撰写《论佛教的知难行易》、及《诗意与禅理》二书。

        1937年春,由白湖移锡四明山延庆寺,本有赴日留学的计划,尚未成行,正好七七芦沟桥事变爆发,竺师与闽南佛学院同学暮伽、化庄等参加了“慈溪抗日后援会”,从事抗日宣传工作。后以战局变化,辗转到了武汉,参加“僧侣救护队”,被派到河南前线担任救护工作,出生入死,工作一年多。作为一个与世无争的出家人,眼见河山破碎,“金刚也有怒目之时”,奋起抗日,其拳拳爱国之心令人肃然起敬!

        1938年,由河南抗日前线回到武汉。在武汉停留不久,竺摩法师偕同武昌佛学院的慧云法师,南下广州,转赴香港。他与墨禅法师参加了“香港佛教救济难民会”,驻会办事,从事难民救济工作。他以笔做武器,写了不少反映战地救伤和离难生活的文章,在香港《大公报》、《宇宙风》、《大风》等报刊发表。因此与大公报主编萧乾、大风主编陆丹林、宇宙风主编陶亢德以及许地山、叶灵凤、萧军、萧红、杨刚、杨庆光等港澳文化界名流,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39年春,香港“东莲觉苑”苑长林楞真居士,邀请竺师到澳门功德林,开办“佛学研究班”,招生讲学。同时主编《觉音》月刊,宣扬佛教文化,成为当年华南地区积极宣传和鼓励以寺僧奋起抗日的重要刊物,被赞为佛门中爱国爱教的龙象。得到广大读者以及海内外名流、高僧大德的大力支持和赞扬。著名人士叶恭绰、高剑父为之题写刊名,弘一大师撰稿题词。著名抗日爱国英雄、澳门中华教育会会长梁彦明撰文《大哉竺摩大智慧》,称赞竺摩大师是佛门中爱国爱教的龙象。实际上竺摩法师已成为抗战时期港澳佛教文化界的著名代表,交往人物之多和范围之广,如南下的内地文化界名流有:叶恭绰、高剑父、许地山、梁彦明、张纯初、林子育、江歉、陈静涛、张圣慧、岑学吕、刘承泽、霭亭、海仁、宝乘、通一、妙音、印顺、如幻等;有在大陆的林语堂、郭沫若、老舍、田汉、柳亚子、夏丐尊、丰子恺、欧阳予倩、李仙根、胡不归、于右任、赵百辛、张云雷、弘一、太虚、巨赞、芝峰、大醒、苇航、法尊、演培、木鱼等法师,还有缅甸的法航、达居法师及新加坡的陈慧修、李俊彦等。他与群贤交往,如云中白鹤,天半朱霞,水乳交融,以文会友。竺摩法师学画拜岭南画派魁首高剑父为师,而高剑父学佛拜竺摩为师,游于艺,耽于禅,时相过从,在僧林艺坛上传为佳话。

        1941年,竺师应上海大醒、芝峰二师之约,将北归雁荡避兵。诸艺友促其开一个留别画展,“清游会”名士张逸、龙思鹤、叶夏静等数十人,假座澳门妈祖庙为之饯行,名家张谷雏作《送别竺摩上人归雁荡山图》,陈寂园作《妈阁饯僧记》,竺摩法师亦赋诗二律,有“……贻我佳篇逾百幅,满船书画似襄阳……”之句。诸友争相奉和,相继在报刊发表。数十位名士聚会,吟诗作画,是澳门文化界的一件雅会盛事,轰动一时。中秋节之后,他整装北上,先自澳门抵香港。翌日,日军登陆九龙,占领香港。竺摩法师之行程因而受阻,躲在东莲觉苑避难。数星期后,乘小舟返回澳门,仍驻锡功德林,隐居潜修。

        在澳门功德林隐修五年,到1948年,尹法显居士创办“澳门佛学社”,聘竺摩法师为导师,请法师移锡社内,驻社讲经弘法。

        1951年,为扩大弘法范围,创办《无尽灯》杂志,并出版多种讲经著述,风行港澳及海外。

        1953年,明常老和尚在香港创办“栖霞佛学院”,礼聘竺摩法师为副院长,校对全书之事乃由隆根法师一人担任。竺摩法师在佛学院未及一年,1954年春季,泰国的龙华佛教社,延请竺摩法师到泰国曼谷主持太虚大师舍利入塔开光典礼,他离开居住了十余年的香港、澳门。竺摩法师到泰国曼谷以后,在龙华佛教社及中华佛学社两地讲经,大力宣扬大乘佛教,为佛增光,为国争光。其间,在曼谷举办了个人书画展,反映热烈。

        1954年5月,马来西亚槟城的“菩提学院”礼请竺师去担任导师,兼任菩提中学佛学课程。在这样的因缘下,竺师到了马来西亚槟城,驻锡菩提学院,从启蒙教育做起,尽心培植菩提幼苗。他自编初中佛学课本,效果很好,被港澳及东南亚各佛教中学釆用,成为各地佛教中学的必备教科书。并于当年9月在槟城举办画展,出版了《竺摩法师书画集》,再版《金刚经讲话》,收入所得全部资助菩提中学科学馆和《无尽灯》刊物。竺摩法师在槟城安单后,应新加坡佛教界的邀请,为星洲菩提阁主持剪彩开光,并演讲《菩提漫论》三天。此后十余年,每逢假期,飞星讲说,先后讲了《唯识大意》、《普贤十愿》、《佛教与现实人生》,并在新加坡电台广播《菩提与公民》,使一度沉寂冷落的新加坡佛教文化,顿时热起来,迅速得到发展。竺摩法师也深受信众敬仰,皈依弟子达六千余人。

        1954年10月,竺摩法师代表槟城僧众赴缅甸出席第三次世界佛教友谊大会。与各国佛教界人士进行了广泛接触,对佛教国家的长短、得失都做了比较,认为中国的大乘教典保存不失,是东方最高宝库,值得夸耀于世界佛教之林。并做了《佛教与和平》的演讲,与会高僧大德对竺摩法师的渊博知识深感惊叹!

        1956年10月,第四届世界佛教徒友谊大会在尼泊尔召开,竺摩法师以“新加坡佛教代表团”团长身分出席大会。道经仰光,两千多位华侨在机场迎接,竺摩法师作了《佛教和平之准备》的演讲,阐述了佛教与世界和平的意义。此次赴会西游,诗兴勃发,以诗记游,共得诗49首,整理结集,出版了《西游诗草》。

        1957年11月,竺摩法师受美国檀香山中华佛教总会之礼请,出任檀香山檀华寺住持。在美国期间,先后作了《佛法为太空时代所需要》和《从华侨兴学谈到儒佛的教育》,被聘为中华佛教总会导师、启华学校校长。在檀香山一年,宣讲《华严经》中之普贤十大行愿,在卡湖电台创设“檀华播音社”,提倡现代新教育和儒家文化,宣扬佛教文化,以儒佛互融,见机施教,弘扬中华文化。

        1958年1月18日,中华佛教会联络檀香山中华总商会等四大侨团,在总商会礼堂,为竺摩法师及祖印、泉慧二师,举行盛大的欢迎会。参加的贵宾,包括侨界名流,社团领袖,佛教信众等千余人参加,盛况空前。

        1958年底,竺摩法师返回马来西亚槟城。而祖印、泉慧二位法师就此在檀香山长期居留,照著竺摩法师规划的方针,继续为弘扬佛法而努力。竺摩法师赴檀香山弘化之前,曾倡议组织马来西亚佛教总会,因他赴美国檀香山住持而中止。

        1959年,竺摩法师与槟城诸山长老志昆、本道、金星、如贤、金明、真果等,推动筹组“马来西亚佛教总会”,并于1959年4月19日在槟城极乐寺召开了成立大会,星马各地诸山长老及佛门四众,锡、缅、泰、马各民族佛教领袖,各州缁素观察员等千余人与会,马来西亚开国之父东姑阿都拉曼主持剪彩及致辞。竺师以建会之劳,众望所归,被推为首届会长。

        竺摩法师积极推动佛教会所的兴建工作,1964年在槟城车水路购下四万余尺土地,继而鸠工庀材,开始兴建,经过六年时间的建设,于1970年完成巍峨壮观的佛教总会会所大楼。在成立佛教总会的同年,由菩提中学校长王弄书为首的佛教信徒,发起为竺摩法师而兴建的“竺园精舍”亦落成,竺摩法师由安单五年的菩提学院,移锡入驻“竺园精舍”。三年后,竺摩法师的弟子以精舍不敷使用,发起另建“三慧讲堂”的倡议,得到信众的拥助。

        1965年,位于马来西亚邦各律的“三慧讲堂”正式落成,竺摩法师复移锡三慧讲堂,在讲堂讲经不辍。

(图为大马三慧讲堂,竺摩法师的侄子陈松青先生和侄孙女陈良英女士)

(三慧讲堂住持释继传法师接待竺摩法师的虹桥亲属代表)

        1970年3月,在竺摩法师的全力奔走下创立了“马来西亚佛学院”,他受邀担任佛学院院长,亲自拟定“慈慧勤舍”四字为院训,编教材,执教鞭,主讲经论,他带头捐出信徒供养的果仪、又招募香金,为马来西亚培养了一大批佛教人才。

        1971年,马来西亚佛教总会召开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竺摩法师以连任主席十二年为由,坚予辞谢不再连任,让贤于其他长老。

        1973年9月8日(癸丑年八月十三),为竺摩法师六旬花甲志庆,槟城各界名流及四众弟子,约三千人为法师祝寿,三日间筵开八百余席,收到的贺仪四万多元,除数千元开支外,其余三万七千多元,悉数捐给佛总创办的马来亚佛学院。在新马泰四十年间,竺摩法师在东南亚各国弘扬佛教文化,奔波于南洋各地。由于竺摩法师声誉远扬,各地信众争相诚请,相继兴建讲堂寺院,广辟弘法道场,由他担任寺院住持的有:丹绒马林的佛宝林,新加坡的佛缘林,吉隆波的宝林法苑,昔加末的观音堂,怡保的菩提心,吉打的佛法林等等。四十余年日无咎暇,行脚大马十三州,往来新加坡弘法不辍,奔走香港、澳门、泰国、印尼、缅甸、澳洲、美国、加拿大、日本。他不辞辛劳地弘扬佛法和传播中华文化,把菩提子广播到世界各地。

(马来西亚邮政总局把竺摩法师头像印上纪念邮票)

        竺摩法师七十岁以后,对外活动逐渐减少,在槟城时驻锡三慧讲堂,到星洲时驻锡佛缘林,随缘度化。自修重于化他。法师幼具宿慧,童真入道,生平除讲经弘道外,作书绘画与人结缘。竺摩法师年青时,曾拜岭南著名画家高剑父为师,遂善绘事。此外,亦擅长诗词、散文,书法尤自成一格,脱俗飘逸、意境高妙,是竺摩法师“诗书画”艺术的特点,法师的墨宝多为海内外各道场所珍藏。

        竺摩法师四十年海外弘法,法音远播,四众景仰,前来求法开导、虔诚皈依者逐日增多,弟子已逾七万。其中有一百多位,现今已是海外独当一面的大法师。比较著名的有:1956年在柔佛昔加末弘法,为邓观培剃度出家,法名释继圣,字文贤。之后相继为弟子剃度出家,有澳大利亚悉尼的定慧学舍住持和新加坡佛缘林住持的释继明法师,马来西亚佛学院院长释继程法师,现任三慧讲堂住持的释继传法师,美国芝加哥南华埠正觉寺住持释继如法师,新加坡的释继声法师等上人。皈依的弟子中不乏文人专家、教授名医、政界高官、工商巨子、艺人明星。如《大华晚报》社长李鹤年,《星洲日报》主笔黄荫文,马来西亚大学教授胡博渊,马来西亚艺术学院院长郑浩千,槟州首席部长许子根,槟城行政议员丁福南医师,“锡业大王”张国林等,分布在世界各地。

        1987年4月,竺摩法师回到阔别50年的故乡——乐清县虹桥镇河深桥村,并在温州、雁荡山等地逗留月余,留下了大量的书画诗词作品,河深桥净宗寺也留下法师的墨宝。竺摩法师的书法造诣很深,篆隶行草无所不精,他融合各家的笔法,写出不食人间烟火的一体,脱俗入化、别成一格、动感形象奇拙,气象奔放。作品飘逸而苍劲,豪放而端庄,尤以各体参合,字体大小长短呼应,令观者回味无穷。张大千、叶公超、梁寒操对竺摩法师的书法曾给予极高的评价,认为足以“自成一家”,“不让板桥专美”。其书法是他艺术天分才华中的自然流露,而被赞为“才子字”。竺摩法师正是以他脱尘禅意的书法为弘法善巧,接引学佛者,自成一绝。

        晚年的竺摩法师在心里牵挂着祖国、家乡的发展。1998年,虹桥镇重修“文星桥”,镇政府委托法师的亲属陈芬兰到马来西亚请他题字。他为这件事高兴,用发抖的手写了几十遍,终于把“文星桥”三个字写好,捎回家乡。据竺摩法师的侄子、旅居香港的陈松青先生讲,这应该是竺摩法师的绝笔。如今,“文星桥”三字镌刻在家乡的大桥上,寄托着老人的无限深情。

        2002年2月5日下午35分,竺摩法师圆寂于马来西亚槟城三慧讲堂,俗腊九十岁,僧腊七十九夏。他弘法新马泰四十余年,是东南亚最受人崇敬的高僧大德、佛教领袖!竺摩大师在世时,甘愿做一头默默耕耘的老黄牛,“平生甘淡泊,是以入禅林”。这位扬名海内外的一代高僧,集教育家、诗人、画家、书法家于一身,由于其弘扬大乘佛教和传播中华文化所作出的贡献,被马来西亚誉为“大马汉系佛教之父”,并被大马政府赏封为“DMPN高级拿督”勋爵。

        2005年10月29日,占地300多平方米两层仿古建筑的“竺摩纪念馆”在雁荡山能仁寺正式开馆,供公众瞻仰游览。

        2016年1月24日,温州市公共外交协会副会长潘一新、著名经济学家马津龙与柬埔寨胡如云、王星荣等海外侨胞在能仁寺住持释了法陪同下参观了竺摩法师纪念馆。

        2017年9月23日,笔者王星荣与竺摩法师的侄孙女陈良英陪同柬埔寨驻沪总领事田温楠参观竺摩纪念馆。

        2017年2月5日,河深桥村陈氏亲属纪念竺摩法师圆寂十五周年。


        2017年9月27日,乐清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赵明皓、市侨办主任张其贵、雁荡山管委会副主任陈利义等领导陪同竺摩法师的侄子陈松青先生及来自新、马、泰、缅佛教界人士七十余人,参加竺摩长老105岁冥诞追思会,并拜谒了竺摩纪念馆。



(竺摩法师诗书画作品)

        感谢竺摩法师的侄子陈松青先生和侄孙女陈良英女士提供的翔实史料。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911评论 5 46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2,014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2,129评论 0 32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283评论 1 26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159评论 4 35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161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565评论 3 38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251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531评论 1 292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619评论 2 31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83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55评论 3 31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624评论 3 29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916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99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553评论 2 34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756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