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某一日,省领导意外发现了大英山街头乱象,说了一句不如农村。其实领导不知英山本就是农村,除了几家卖房子的,剩下的基本就小商小贩和体制内单位了。君不见只要传闻单位涨工资 ,粮油米面烧饼立马涨价,英山的gdp也簌簌簌的往上涨。
看看领导说的脏乱差是什么样子先。
木有羊就没羊毛,没羊毛事就难办。
领导发话不能当耳旁风。于是乎,县里开大会表决心,一定改变脏乱差的形象,向浠水、蕲春等七线城市看齐,开展街道环境整治百日行动,誓把旧地换新天。
俗话说有钱好办事,没钱也要办事。百姓的房产拆了赔不起,政府单位不是有旧办公楼和私家后院吗?拆了,建成停车场!县领导大手一挥,仿佛胜利指日可待。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家说我的房子出租给私户了,签有合同,想收回得赔人家钱,我们一穷二白的冇得么事赔。另一家说,前任领导给我们留下一片地产要在我手上白白交出去了,职工吐沫星子把我淹死了,我可不做苕事,要不把这儿建成商业中心,地下做成停车场可否?
眼看着百日过了一半,牛皮已经吹出去了,停车场毛都没看到。政府威信怎么办?领导脸面怎么办?木有钱,有人啊。城管的、交警的、沿街各单位的全部给我出来。管他有没有用,轰轰烈烈先搞几天再说。
一、英山街头的前世今生
曾经,英山是有人行道的。车道和人行道中间用花坛隔开,人行道边上是排水沟,上一步台阶再是各家店铺门口的空坪。
后来,英山私人车子慢慢多了起来,有代表和委员建议把花坛拆了扩宽主路,关键是要有地方停车,而花坛就成为停车的拦路虎。当年反对这方案的人不少,主要是当年走路的人比开车的多,导致并没拆成。再过两年,曾经反对的那部分人也买了车子,花坛终于拆了,人行道和车道合成一道,大理石地砖直接铺到店铺门口形成天然停车场。皆大欢喜!开车的人觉得路瞬间变宽了,可以跑八十迈了,路边有地方停车了,出门办事也方便了,直接开到人家商店门口,一步路不用走,甚至车都不用下就把事给办了。开店的人发现店门口有停车场了,卸货也方便了,更关键是城管没注意的时候可以把一部分货物摆到店外,免费扩展了经营场地,也是要感谢政府感谢党。店铺房东更是乐坏了,店铺要升值,店铺要升值啊!可以涨房租了。行人嘛,反正走路的,哪里能伸脚,从哪儿绕好了,反正也浪费不了几分钟。成人还好,可怜了那些小孩,从此家长不让单独出门了。残疾人更惨,盲道前方可能是电线杆子,也可能是消防管道,也许是堵墙。管他呢,反正盲人当不了代表,提不了意见,说不准哪天顺着盲道走到了街中间被车撞了一了百了。
二、英山的红绿灯
英山话里的红绿灯曾是指地名,具体是楚东宾馆那里路口。后来金石路建行那里也安了红绿灯,于是英山地名里有了新红绿灯和老红绿灯。2008年前后,其它各个路口都安上了红绿灯,当时还受到了很多人的抵制,觉得出门办事不方便了。还编了个顺口溜嘲笑,“英山交警时裸新,到处安装红绿灯,城南城北叫得应,车子刚动就要停”现在只记得这几句了,旧事重提不仅是好玩,而是说明英山车辆增多确实是十年内的事。很多人习惯没有转变过来,要到某处办事,车子或摩托开到门口停下,事办完了开走,的确是很方便。这就是小城和大城市的主要区别,小城市生活方便,出门一趟,一条街把所有事办完了,不用找停车位,不用等电梯,不用排队。而大城市刚好相反,再小的一件事出门一趟没几小时搞不定。
终于,小城市也堵车了。大家一边埋怨别人不守规矩,一边自己不守规矩。一边怪行人占道,一边和行人抢道;一边怪政府不修停车场,一边自己不愿出停车费,仿佛大路就自家后院想怎么放就怎么放。
在英山,行人已经很惨了,大家可都是冒生命危险过马路。先是人行道被拆,行人要么在停放的车辆缝隙中挤过去,要么走到路中间和车辆抢路。路口斑马线前等60秒红灯,只有20秒绿灯过街时间,有时候还是与右转车共用的。我亲身经历过多次,右转车不减速,反正都是绿灯,大家都可以理直气壮。可我总没有和他撞一把的勇气,站在路中间还没等车走完,信号灯变红了,另一方向的车子呼啸着冲过来,吓的我手机都差点丢了。所以这里没照片,大家可以免费亲自体会。
三、汉正街
不光武汉有汉正街,大英山也有汉正街,这里才是英山正宗的步行街。虽然路面破了一点,路基比主路低一截,一下雨就成一条河。甚至很多店铺是mini的,好多店为了扩展空间借着搭遮阳棚占一块路面作经营场所。这里是乱的代名词,但这里却实实在在给了一些下岗职工,进城农民,青年创业者,还有残疾人一片生存空间。他们中有卖衣服的,有化妆的,有配钥匙的,有修鞋子的。比如衣服扣子掉了,鞋跟断了,找不到罐气师傅等生活小难题第一个想到的会是汉正街,那地方简直是我们这个地方活的博物馆和万金油。希望这次整治不会赶走他们,他们中的很多人的小生意也许就是唯一生活来源,而且也确实方便了群众。如果汉正街消失了,真的很可惜。
四、夜市街
英山的夜宵摊好像是突然兴起的,反正20年前是没有。我清楚记得1999年从外地回到英山已经是晚上十点了,当时英山新街的路灯隔一个亮一个,而且亮度也很低,几乎看不清路面。新街上也没有人,偶尔路上才有一辆麻木经过。找亲戚家借宿,发现亲戚已经睡了,不好打扰就找个麻木问到石镇多少钱,麻木回答说45元,因为不久前刚下大雨,泥土路被冲的大坑细凼的不好走,可能需要两个小时。结果我到家的时候已经两点多了,我给了麻木50块钱让他不用找了,还把自己吃剩下的半包饼干给了他。
再一次回英山的时候发现晚上开始流行吃夜宵了,生意最好的地方是鄂东商场门外。和小伙伴约喝夜啤酒,吃烤串,吹牛皮。当时羊肉串5毛,整只鹌鹑5块,我从外地回来不知道价钱和老板说烤50块钱的,结果吃不完,还被朋友嘲笑。
鄂东商场前的夜市持续了十多年,直到鄂东商场改造门口空地也建成了房子,夜宵被移到了楚东那一片,到今年已经全部被取缔了,说是污染环境。专门修的汤河夜市更像是商业街和住宅小区完全没有当年夜市闲散随意的感觉了。
2014年到过随州夜市和敦煌夜市,都是一大片露天场子,起码能摆一两百桌子。可以在这家点一些菜,另一家点一些菜,不喝啤酒的还可以去街对面买白酒。几年没去过不知道这些夜市是否也关停了。夜生活代表了一个地方的活力,特别是旅游城市的夜生活非常重要,如果没有酒吧、KTV、夜宵摊,游客到了晚上只能闷在宾馆玩手机、睡大觉。估计他们也不会再来了。
顺便说一下,个人认为烧烤的烟其实对环境影响不大。如果外出忘记关窗,回家桌面上并没有积下油污,反而经常积上一层沙土。杭州西湖边上也有烤串的,我亲眼所见。
这几天经过整治的街边确实好看了些,可整治期过了么办?那些长年累月停在临时车位上的车子,是不是该考虑收点停车费?比如半小时内不收钱,超过后每小时贡献5块10块啥的?对那些停到固定停车场的收费是否可以便宜点,鼓励大家都去合理的地方停车。反正我交不起钱,也买不起车,对停车费不敏感,大家随意。
总的感觉这些年英山对车权保护越来越多,步行越来越不方便,难道不成大家都买个车把路全部堵死才是终极办法?
最后放一张昆山的街道图片,如果街道能建这样,估计城管和交警工作量会减少一半。虽然和昆山比不公平,但是县领导也去昆山学习考察了,印象总会有一些吧。其实他们也可以把护栏拆了的,开车的谁嫌路太宽呢?
以上内容纯属个人虚构,如有雷同实属不幸。本人不负法律责任🤗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