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准备加入天山读书会是毫不犹豫的就开始动笔写申请。一开始我们上课的地点在教学楼大堂最边上的靠近美术馆的一圈沙发上,杨枫老师很自恋的做在了一个身后自带光效的地方坐下,不过有一次我们抢了他的位置以后,我们就换了一个地方上课,移到了休阳故址的侧园,从不知是西北角的门还是东南角的门,反正一个侧门进入,有一个曾经是KTV的房子,现在改装成了据陈校说是老师休息的地方,乐队排练的地方,现在我要外加一条,还是天山读书会的教室。
当初以为世说新语这本书很难(以为比我们现在上课学的难)结果并不是这样的。一开始报天山读书会是带着更上一层楼的心态去的,不过发现,楼确实在上,不过很慢。
世说新语的开篇是德行,在大标题下有一些小字。
“一定的道德观念,往往决定着人们的言行。本篇从不同方面反映魏晋时期的道德观念,如忠君尊贤,侍奉父母,这些都是立身行事的基本准则。
‘孝’,和敬老尊贤密不可分,这是社会的基础,篇中从多方面宣扬孝道,甚至夸大了她的感染力,不但能感动冥顽不灵者,还能惊天地而泣鬼魂,于冥冥之中让孝子得到善报。
魏晋名士对于个人的修养,十分注重。比如要谦虚谨慎,喜怒不形于色;生活要俭朴,为官要清廉不汲汲于名利。在人际关系上,提倡慎于待人接物,不轻易褒贬。”
魏晋的人特别看中德行。也特别注重孝道,记得有一篇是说,一个人因为做官做人很得百姓知心,后来闹饥荒,百姓每个人家都要他去吃饭,他就带着两个小孩去,人本家说不过吃,他就不带了,但是每次吃饭都塞得满腮帮子都是,然后带回家吐出来给两个孩子吃,后来这个人死了,他带的有一个孩子就辞去官职,回来守孝,守灵,三年,不是亲生的孩子。
还有一个人待他的后母很好,他家有一棵李子树,后母爱吃李子,他就守着树,不让别人采,半夜下雨,他就抱着李子树,不让果实掉下来。有一次他后母想杀死他,结果刚好他起来上厕所,结果没杀成,但是事情已经暴露了,所以,第二天他就去请他的后母杀了他,他的后母终于被感动了,和他和好了。
还有……
自己去看吧,关于德行,一个人的德行跟重要,放在现在说其实就是你心中的道德律。记得康德有一句话说:有两样东西我越看越觉得他们神圣,一是我们头顶的星空,还有就是我们心中神圣的道德律。
道德人格图谱上写过好几层次的道德,你在哪一层,他们在哪一层?
附陈校语录:
坚决做一个守护者,
努力做一个创造者,
绝不做一个破坏者。
The end
图片皆来自于越然的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