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学生网络管理教育,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政治辅导员工作案例分析
摘要:学生日常事务管理作为辅导员工作职责之一,涵盖了学生日常事务的方方面面,其中因上网旷课引发的管理困局普遍且直接。文章通过一名学生因“网瘾”问题,进而在规章制度意识淡薄驱使下,出现早退、旷课的案例,对学生日常管理教育关键点、可行性方法进行思考,为高校辅导员应对此类工作场景和问题时提供经验参考以及可行性建议,从而使辅导员队伍向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日常事务管理高校辅导员旷课
案例简介
案主小L,男,202x年x月入学,身材瘦高,面色苍白,沉默寡言,不太与同学来往,家庭良性沟通少,经常争吵;父母对案主要求严格,尤其其母极度重视学习成绩,对案主其他方面关注关心较少,时常因为学习问题训斥案主。高中案主成绩较好,偶尔周末玩网络游戏;大学之后,开始住校,给案主购买电脑使用,其用于网络游戏的时间开始增长,成绩下滑;学业水平考试在即,小L 顿感学习压力增大且积重难返,进一步沉迷网络游戏;小L越发沉溺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经常出现逃课、躲在宿舍打游戏的行为。
分析原因
1.自我控制能力弱,无法遏止网游欲望。案主小L在充满习得性无助的家庭环境中长大,家庭给予案主积极肯定少,批评、指责、训斥多,未能对其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能力成长予以必要的鼓励支持,使得案主身上“三分钟热度”的现象明显,执行力差,行为过多依赖外界约束。这使得小L内心怀有得过且过、侥幸偷懒想法,在面对网络游戏诱惑的时候,更加难以控制并逐渐放弃控制自己的欲望.
2.自我价值感匮乏,丧失内在学习动力。富有自我价值感的人通常内在充满自信、自尊和自强;自我价值感匮乏者,则容易自卑和自暴自弃。案主小L心理发展不成熟不稳定,内心敏感脆弱,其价值感无法自我提供。期望通过网络游戏中取得的虚假成绩和胜利,获得的虚假赞誉声与叫好声,来填补内心的空虚,获得心理安慰,实现其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和实现的自我价值感。而这容易导致案主形成 虚幻的、消极的人格, 产生抑郁、焦虑、逃避等不良心理反应,认为自己是没有价值的人,在学习上对学习内容缺乏好奇心和探求欲,学习成就感体验少、效能感低,对学习丧失内在的动力。
3.无其他兴趣爱好,精神空虚缺乏滋养。案主小L没有培养自己的任何一种兴趣爱好来放松自我、愉悦身心,而网络游戏的出现,丰富了自己的学生生活,满足了其游戏需求,弥补了缺少娱乐的缺憾,因此青年学生很难不喜爱网络游戏。因此沉溺于网络游戏,沉溺程度一日重似一日。
4.家庭关系不和睦,难以给予情感慰藉。原生家庭是青年大学生获得情感慰藉的重要通道和来源。尤其是原生家庭中家庭成员的关系状况,直接决定着他们在家庭中所能得到的情感支持与情感慰藉的数量和质量。案主小L家庭关系疏离冷漠,家长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对案主经常情感忽视,导致亲子间心理距离越来越远,案主得不到关怀、体恤、理解,在家人身上无法获得需要的情感慰藉,对自己的现状感到失望、无助,情绪压抑,故一旦接触到让其彻底忘却现实的网络游戏,在虚拟环境中被他人尊重和接纳,案主就失去抵抗力,彻底沉溺其中。
5.人际交往能力差,环境良性引导少。人际交往能力是指一个人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互相理解和融洽相处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差者,难以从容应对现实人际交往,不能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也很难从人际交往中获得满足,往往对人际关系感到困惑和焦虑,视交往为一种负担。在这种情况下,网络游戏就成为逃避现实的一种方式。案主小L个性较为内向敏感,日常生活中话语较少,不善于表达自己,人际交往实践少,与同龄群体间的深入交流互动少,同学间关系较为疏远,又不知道该如何像别人一样自如轻松地与人交往,经常感到自己是“局外人”,感觉无法融入,缺乏归属感,遇到困境时,不会主动与他人交流,也找不到可以倾诉的对象,也就只能选择隐藏在网络游戏中宣泄情绪,舒缓压力,并逃避在现实中人际交往不畅的挫败感。
解决过程和方法
1.与小L平均每周一次,进行一对一地谈心谈话,每次用时大约 30-60分钟,总持续时间三个月。每次会谈之前,都提前拟定本次会谈的具体谈话提纲,并分条目一一列出本次会谈的目标,对案主的内在需要和可能的情感反应作出预判并考虑应怎样回应,审视自身可能干扰有效沟通的观念和态度,避免其对会谈造成负面影响。会谈开始后,引导案主对之前会谈回顾,以帮助案主认同服务的成效,发现其接受服务后的变化,增进接受服务的信心。从而增加自我控制力,降低网游欲望的需求,同时增强自我价值感,增强学习动力的需求。
2. 帮助其纠正只关注网络游戏,对其他活动缺乏兴致和热情的状况,帮助其发现不同活动的不同趣味所在,帮助其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和擅长的领域,以兴趣爱好陶冶自身性情,获得内在的精神满足和精神滋养。同时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努力开发更多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科学实践、人文素养课程,组建更多能够给学生的兴趣爱好提供实践机会的社团,开展更多能够给学生兴趣爱好提供展示平台的集体活动。从而多方面助力案主小L培养出适合自己的有益的兴趣爱好,提升案主的综合素养,使案主不再眼中只有游戏,不再离开游戏就感到空虚。
3.与案主的家人进行会谈,帮助其父母纠正错误的家庭教养方式,引导父母找到并练习亲子双方都能接受认同的沟通方式,推动案 主能力、韧性和自我意识的增长和成熟,不再被虚拟网络游戏裹挟而迷失自我。同时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案主的具体情况和获取更详细的信息,诸如:案主当下的情绪状态,长久以来的性格特征、行为习惯等,以便对案主的状况和需求作出系统的评估。
4.首先帮助其调整人际交往心理;其次帮助其提升社交技巧,帮助其学会如何更好地进行语言表达,如何更有效地共情理解他人,帮助其建立和维持人际关系;与案主的同学或者舍友进行交流,促进更多人对案主困境的了解,并能集合多方力量共同帮助案主,从而使针对性服务开展得更为有效。最终让案主小L学会交往实践中宣泄情绪、舒缓压力,表达需求、获得帮助,而不再需要向网络游戏世界里逃避和寻求安慰。
主要成效和经验
1.利用网络思政教育端正大学生价值取向
互联网时代,学习的主动权在学生手中,变灌输式学习为分享式学习,应充分发挥思政育人的优势,切实提高思政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品格。首先,创建和整合高校思政教育资源“云共享”平台。利用现有高校网络平台,搭建网络思政平台,实现网上资源共享。利用平台的个性化定制功能,运动大数据思维,实现根据需求的精准匹配,从而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充分发挥网络思政教学的优势。其次,构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机制。高校要利用互联网等数字化网络,构建多渠道传播平台,如“两微一端”、校园思政平台等新媒体平台,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可以及时的宣传和共享。高校团委、学工部等管理部门也可以利用小视频、直播等新形式对校园文化、校园动态、校园故事、校园名人等进行宣传,端正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后,提升高校思政人才队伍的网络素养。高校需要建立一支集党政、共青团干部、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等多层次、多角度的思政人才队伍。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充分运用互联网平台和新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创新传播手段,优化教学形式,激发大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发掘新闻热点和典型人物、事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2.融合“互联网+第二课堂”拓展大学生的实践路径
作为大学第一课堂的延伸,“第二课堂”是利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系列活动来促进和提升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高校应不断探索“互联网+”背景下“第二课堂”教育课程项目和创新教育模式,使“第二课程”的课程体系能够符合高校多元化的育人要求。第一,丰富拓展社会实践的种类和渠道。充分挖掘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融合的社会实践,如财经类高校可以开展走访直播基地、网络直播带货、短视频制作与运营、网络直播技巧等与学生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社会实践的实用性和创新性。第二,建立健全大学生志愿服务体制机制。线下大学生志愿服务受到一定的限制,尤其是疫情期间,更是受到诸多限制。网络环境下,推进线上志愿服务不仅能够打破地域限制,还能够创新大学生志愿服务模式。如充分运用微博、抖音、QQ、微信等媒介,通过建立网络志愿者风采展示平台、开展“云实践”活动、建立“云组队”等形式,开展网络志愿服务,展现青年学子“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第三,提高学生社团建设和管理水平。归根于高校学生社团是大学生塑造人格品质、加强实践锻炼、形成政治情感的重要场所,因此,高校要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借助互联平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借助互联网建立社团的网站或公众号等,在网站或公众号中介绍有关社团的发展史及开展的相关活动,定期更新社团动态,发布社团活动,展示社团成员风采,让学生在提升知识技能的同时,增加对社团文化的认同,提高思政教育的力度。
3.加强家庭教育,优化青年成长环境
家庭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网络游戏的风险,通过家庭教育可以增强他们的道德观念,防止其沉迷网络游戏。预防和改善学生网游成瘾,一方面,家长应该提高网络素养,正确对待网络,为青年树立良好的榜样,掌握必要的网络知识,在青年使用网络出现行为偏差时懂得如何及时地正确地应对,例如寻求专业帮助和支持,帮助孩子恢复健康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家长要注意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正确处理家庭矛盾与青年良性沟通,优化青年成长环境。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当青年出现网络游戏成瘾问题时,要与青年进行细致的沟通,清楚知道他们的想法和内心真正想要的东西,知道他们沉迷网络游戏的原因,从而为合理解决网络游戏成瘾问题奠定良好的基础。父母不仅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更是孩子教育的启蒙者,家庭是青少年最常活动的场所,家庭教育方式对青少年的个人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说一千道一万,作为辅导员,我们需要处理密如网织的学生工作,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势,以网络思政教育为抓手,以“互联网+第二课堂”为助推,以发挥高校学生的主体作用为目标,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其自我管理与教育的能力,告诉他们,前方有信仰、有梦想、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