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该拿你怎么办

总是在接住别人情绪的你,是真的温柔,还是太害怕?

你知道吗?如果我们总是想在第一时间接住别人的情绪,也许并不是出于善解人意,而是出于一种很深的害怕。

你可能太熟悉这样的场景了:

老公一皱眉,你就开始反思是不是自己说错了话;

孩子放学回来丢下书包不吭声,你立刻去试探他的心情;

开会时同事语气变硬,你立马开始打圆场、缓解气氛。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在“理解别人”,而是在“保护自己”——

害怕冲突、害怕关系破裂、害怕被指责,更害怕,那些不稳定的情绪最后都变成对自己的否定。心理学上,这种状态和“自体价值感”有关。

如果我们小时候没有从重要他人那里获得稳定的回应与肯定,就容易把自我价值寄托在外界反馈里。别人高兴了,我们才敢安心;别人不满了,我们就立刻否定自己。特别是在一些强调“懂事”“体贴”的家庭里,孩子从小就被训练成了“感受型雷达”。

你不敢大声说不,因为你内心那个苛刻的小法官会跳出来骂你自私、不乖、不够温柔。这种来自童年的声音,往往比现实更让人难受。而神经科学也解释了我们为什么总忍不住接收别人的情绪——大脑中的“镜像神经元”会让我们自动共感,看到别人痛苦,我们就跟着绷紧。但对高敏感的人来说,很容易把“感受到”变成“必须负责”。

你看到孩子难过,不只是心疼,还下意识开始想怎么做、怎么说才能赶紧把他的情绪“弄好”。久而久之,我们的自我被这种过度负责填满了。你以为你在维护关系,其实你透支的是自己。

但亲爱的,你要记得,别人的情绪,不是你的任务。你可以关心、可以聆听,但你不需要负责。真正重要的关系,从来不是靠你压抑自己、绷着去维系的。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习惯,不妨从一个小动作开始:当你察觉到别人的情绪时,先别立刻回应,先深呼吸三次,在心里轻轻地对自己说一句:“这是TA的课题,不是我的责任。”这个小小的停顿,会让你慢慢找回边界,也让你更自由地去爱。

因为啊,真正重要的关系,从来不需要你透支自己来维系。

可以把这句话打在社群里,让我们一起练习,把注意力,温柔地,放回自己身上。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