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每一本书的邂逅,其实都是你的“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一、
晚上7:30左右,天已经完全黑了。校园里灯火通明,铃声响后,孩子们所有的喧闹都变成了笔在纸上沙沙的书写声。我站在老师的办公室外面,穿着大衣,裹着围巾,仍旧觉得冷风从四面八方钻进身体里。
一位老师走过来说:“这位家长是在等老师吗?进去等吧,外面冷。”谢过老师后,我走进去在孩子班主任的办公桌旁边坐了下来。一边思考着如何和老师谈孩子的情绪问题,一边打量着老师的办公桌。在一叠书中,魏坤琳的《聪明养育—像科学家一样养孩子》,鲜艳的黄色封面和吸引人的书名,以及作者的科学背景,让我不由自主地翻起来。
二、
这本书是由“最强大脑”的科学评审Dr.魏和几位中外著名的脑科学家、教育专家、和心理学专家共同编著而成的。这样的作者背景,就是在告诉读者本书的科学性不容置疑。
全书分为五部分,分别阐述了聪明、聪明的大脑、以及如何聪明的学习、玩耍和养育。每个章节,作者都对一些相关的概念进行了解释,并列举了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同时在每章的结尾都摘选了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在我看来,这本书其实可分成两大部分,前三部分主要从科学的角度推翻了社会上的一些关于脑科学的谬误,同时提出如何科学的养育学龄前孩子。后面两部分主要讲了做为家长以何种心态去养育孩子。
看完前三部分,大概隔了一周,我才拿起书继续看完后面的部分。为什么?因为看完前三部分后,我焦虑了。感觉自己完全是用非科学的方法把女儿养大,好在看完后面的章节后,焦虑得到了缓解。
三、
一开始说到,遇见这本书是这女儿班主任的办公室,之所以去找班主任是因为女儿自从上初中后,情绪很大,总是会因为一些小事大发脾气。
上周末的时候,英语有一项在网上完成的听说作业,每个练习共有7个部分,大概需要20分钟左右。需要7个部分都完成了,才能看到结果和打分。第一遍的时候,女儿没有达标,跑过来求助我。我们分析出7个部分中主要是阅读大段落的部分失分比较多,所以这部分要好好练。第二遍的时候,分值有提高,但是仍然不达标。过了一段时间,我推开她的房门直接喊她吃饭,而她此时正在录音。她非常生气,怪我不该在那个时候进去,影响了她录音,她本来这次可以达标的,而且破坏了她做听写作业的心情。
无论我和爱人如何劝说,女儿依旧生气。直接把房门反锁起来,不出来吃饭,晚饭也不出来吃。第二天仍旧如此,我和爱人非常担心,但是又无可奈何。吃中饭的时候,我写了张纸条从她的门缝中塞进去,告诉她下午因为有事要回公司,问她是否和我一起出门,然后我送她去学校,或者我送她去同学家,她和同学一起回学校。她在和同学一起回校那一栏打了勾。把女儿送到同学家后,我嘱托同学的妈妈给女儿弄点吃的。下午女儿在同学家和同学一起学习了一会,然后一起回学校。
晚上回到家里,爱人说:“和老师申请我们不做网上作业了,我发现她每次做网上作业,就会有情绪。”我和爱人的观点不同,我觉得她因这个网上作业发脾气只是表象,问题的本质是我们之间的亲子沟通出了问题。这个事情中,我确实也有不对的地方,不应该在她专注的做练习时,去打断她。因为如果别人这样打断我,我也是会非常生气的。于是我们决定在没有好的方案之前,暂停讨论网上作业的事情。
当看到书中编者提到“先改善亲子关系再说教养”,我犹如醍醐灌顶。我们目前真正要做的是去改善和修复与女儿的亲子关系。
书中还提到“要用长远的、发展的和整体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成长”。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是有自己特性的,大人们总是拿“别人家的孩子”与自己的孩子做比较,看不到自己孩子的优点和成长。用长远的、发展的和整体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成长,我们就不会那么焦虑了。
四、
我把书上的内容以及我读完后的感受分享给爱人,我们就孩子的近期情况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讨论结束后,我们对女儿的情绪问题产生的焦虑得到了缓解,并且我们达成了一致的结论:一、孩子现在的状态是正常的,我们应该接纳,并给于孩子无条件的爱。同时需要做成长型的父母,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更好的引导孩子安全的度过青春期。二、爱人决定不向老师申请不做网上作业,因为他意识到,真正该去做的是想办法改善和修复与女儿的亲子关系。
去翻开这本书吧,当你的孩子还处在学龄前的阶段时,书里面阐述的科学方法会帮助你更好的养育孩子。去翻开这本书吧,当孩子长大一些,他们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时,编者会告诉你持何种观念和态度去与孩子相处。去翻开这本书吧,当你因养育孩子产生各种焦虑而无法解决时,它会缓解你的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