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如期的回到农村老家上坟祭祖,下午又如期的赶回市区,晚上如期的做晚饭,哄孩子,听课,挺好,一切都如期。只不过昨天妻子夜班,一边哄孩子,一边听课,没办法做笔记,也没时间写分享了。
经过一夜的休息,我又满血复活了。虽然对我来说,一夜的概念就是昨天晚上10点左右到今天的凌晨2点30左右。
昨天晚上一个朋友给我发微信,说我文章写的好。说很久没有沉下心阅读了,竟然能把我写的内容看完,还说从我写的内容中收获很多。哈哈,我一下子感觉好傲娇。
自从开始写微信公众号文章开始,我就一直在思索,如今,微信公众号辣么多,各种内容都不缺,我应该写点什么呢?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想,我自己喜欢看什么内容呢?是鸡汤么?不是。是高逼格的论调么?也不是。而且我也不是成功人士,熬不出鸡汤,整一地鸡毛倒是可能,更不会什么高逼格论调,因为平时总喜欢看泼妇骂大街。嗯,我喜欢有情绪和走心的内容。
所以,我决定要写,就写真实的,带有自己真情实感的,对读者有帮助的内容。虽然到现在我也没写出多少,于是也只收到为数不多的读者反馈,可是我的目的还是达到了。我获得了一点一点的认同。
认同感!这三个字,何其难得!
从接触互联网到现在十几个年头了。真实的见证了互联网的举步维艰和发展壮大,也见证了一批批的创业者前赴后继。可是,认同感却越来越少。
去年,2015年的时候,哦,不对,应该说前年,虽然今天2017年才过来几天时间。前年,2015年的时候,很多互联网从业者都对2016年充满信心,因为大家都知道在2016年,移动互联网会得到高速发展,会有更多的人使用互联网。大家认为,那样对于所有互联网从业者都是天大的红利,因为用户在飞速增长。“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这是很多人的口号。
结果呢?2016年过去了,移动互联网真的飞速发展,广泛普及了,就连农村的大爷大妈都在用微信聊天,抢红包,甚至还做直播,秀广场舞和K歌。互联网的风来了,可是,一大批互联网从业者没有飞起来,而是死掉了。是站在风口了,风也来了,猪也飞起来了,结果风停了!
为什么?互联网用户这么多,结果会死掉呢?因为,现在大家学会了一个词叫:“屏蔽”。
对,就是屏蔽。你是可以加我好友,可是我不喜欢看你发的内容,我屏蔽你。
可能大家都有这种习惯,就是发一条微信动态,过几分钟就看一下有没有人点赞和评论。谁点赞了?谁评论了?久而久之,我们发一条动态都可以大概猜想到有哪些好友会点赞和评论。
结果是,那些按照猜想给我们点赞和评论的好友,我们不怎么在乎,却在想某某某应该给我点赞和评论的,今天ta怎么没来?
大家想想是不是这样?是不是很奇怪?点赞和评论是什么呢?是一种认同感,也就是说,我们越来越在乎别人的认同感。可是,互联网普及了,手机普及了,认同感却越来越少了。
也许有朋友要反驳我,说他们每次在微信朋友圈要大家帮忙集赞都能集到很多的,这不就是认同感么?
我想说,是不是别人要你帮忙点赞的时候你也点了。如果是,你认为这还是认同感么?你能说这不是交换么?
我貌似没有在朋友圈集过赞,也很少给别人点赞。我觉得自己认同感太低,集不到,更觉得朋友的认同是无价的,不能用省多少钱去互换衡量。
如今,孩子放学回来,父母刚要说几句,孩子开口便是“忙呢,别烦我!”;爱人下班回来,一个忙活做饭,另一个就在那玩手机,吃过饭,早早的上床又怎么样?两个人各自玩手机;朋友见面吃个饭,菜一上来,不是先尝尝,而是先拍照发朋友圈。孩子,爱人,朋友等等,几乎是我们身边的人都没话可说,没得聊。
或许有人说,这是因为所在的圈子不同,没得聊。那么,单位同事,同学,在一个圈子吧?有的聊么?一样没得聊。
认同感变得那么稀缺。
究竟是什么让认同变得这么难?
家人,同学,同事,虽然处于一个圈子,可是认知度不同。爱人呢?在恋爱时一般认知度是相同的,所以走到了一起。可是,结婚,生子,一番家累过后,认知度发生了变化,认同感越来越少了。
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获得认同感,大家都变得很空虚,很孤单,很无聊。于是,到虚拟中寻找认同感,就不停地玩手机,玩电脑,刷微信,玩游戏。
爱人,家人,亲人这些都是和我们最亲近的人,如果都不能给予我们或者获得我们的认同,那么,网友,情人的认同一定也是昙花一现,曲终人散。
认同感和存在感一样重要,是一个人生活的意义和价值,一旦缺失,是非常危险的。
看到这,大家是不是可以暂时放下手机,给自己的爱人,孩子,家人,亲人和其他我们爱的人以及爱我们的人一声鼓励,一句问候。
认知度不可能始终相同,但认同感却可以随时给予,因为很简单,简单到可能就是一个微笑,一声“加油”。
写到这,我也得先停了,妻子夜班,我凌晨起来写文,儿子还在睡觉。我要赶在他醒之前回到床上陪他,听他早上醒来那句娃娃声:“爸爸,我睡醒了,我想尿尿。”
否则!
“你是怎么哄儿子的?他怎么又尿床了?”
“砰!啪!......”
"哦!啊!......"
你们懂得!
喜欢看老妖写的文,点个关注,给几句留言吧!爱死你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