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听过这样的话:
我年纪大了,你起来给我让个座,年轻人要懂得尊老爱幼;
你现在赚大钱啦,借我点钱你不会不答应吧;
我最近真的太惨了,借你的钱我就不还了啊;
你反正开车的,顺便送我回家吧;
.....
上海交大教授窦令成说过一句话:现在人和人之间的矛盾,主要是来源于有那么一拨人,惯于用圣人的标准衡量别人,用贱人的标准要求自己。甚至以“道德”“善良”的名义去强迫别人,来达成自己的私欲。
对待这样的人,该拒绝就拒绝,该屏蔽就屏蔽,你没有任何义务为他们的不要脸买单。
我们要做善良的人,但不要做没有脑子善良的人。要知道无知的善良里,都是藏着砒霜和毒药的。
“举手之劳”是我的谦辞,不是你用来道德绑架我的说辞
很奇怪,现在总有人将其他人的帮助当作理所应当。
“听说你会ps。”
“怎么了?”
“帮我做张海报吧,要求是......对你来说应该很简单吧。”
“听说你是学英语的。”
“怎么了?”
“帮我翻译一份文件吧。”
“听说你是学画画的”
“怎么了?”
“帮我画幅画呗,反正对你来说是举手之劳。”
.......
因为你会,因为我们是朋友,所以你必须仗义帮助我。而且因为是举手之劳,所以帮完之后我不需要说感觉。
跟我相处得很好的一个设计师同事前些时候和自己的好友闹崩了,原因就是——无休止的帮忙。
“一开始她让我帮她设计一张海报,我想我俩是好友,便帮她做了。然而后来,她只要有设计和图片处理上的需要,就都来找我,最让人生气的是,她还让我无偿给她的朋友帮忙。”
“每次我都是利用下班后的时间去帮她做设计处理,但是在她看来,这根本不是什么事,好像我做这件事很简单而且是应该的——不仅一句谢谢都没有说过,而且一有不满意,就让我重新修改。”
“我不想做,她还觉得我不够义气,没把她当朋友。”
“难道因为是朋友,就可以理所应当的索求了吗?如果是这样,我宁愿不是她的朋友。”
帮是情分,不帮是本分。不要把别人的情分,当成你的福分。不要把别人的客气,当成你的运气。不要把别人对你的好,当成理所当然。
“举手之劳”是别人的谦辞,而不是你用来道德绑架他的说辞。
曾经在网上看到过一个是视频:
一位母亲推着婴儿车,带着孩子散步,结果突然跑过来一个老人和一个7,8岁小男孩,老人直接从婴儿车里抱走孩子,妈妈一脸惊恐立刻过来要抱回儿子。结果老人却大喊“有人抢孩子”,说母亲是人贩子,而老人带过来的男孩也跟着一起喊:有人抢走他的弟弟。
喊声立刻引来了许多不明所以的人围观,路人纷纷开始指责母亲的“恶行”,不管母亲如何辩解,他们只相信自己眼睛所看见的,相信老人和男孩才是婴儿的亲人,甚至有热血青年就要过来殴打母亲以“替天行道”。
最后万幸的是有路人觉得不对,提出报警,才没让婴儿被抢走,而老人和男孩也在混乱中偷偷溜走了。
倘若没有人提出报警,让老人带走婴儿,那么结局实在是不敢想象。
自以为是的善良,比恶更可怕。
今年元旦有人在海口沙滩放生海龟、海鳗以及蛇,放生完就匆匆离去,很多淡水蛇无处可去,只能在沙滩徘徊…很多都死了,消防员不得不连夜赶到现场抓蛇。
最考验人性的,却偏不是在这些顺遂如意的时刻,而是看一个人失意之时,会如何安放他的善良。
我很喜欢《红楼梦》里那个片段,黛玉和宝玉拌了嘴,生着气,还不忘叮嘱侍女紫鹃:“看那大燕子回来,再把帘子放下来,拿石狮子倚住。”
那个平时有点尖酸,心眼又小又讲话不留情面的姑娘,在自己气到“哭了半晌”的时刻,犹能记得要等燕子归来再放下门帘。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做“踢猫效应”,指的就是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由地位高的传向地位低的,由强者传向弱者,无处发泄的最弱小的便成了最终的牺牲品。
而在失意之时,也能不轻贱比自己弱小的人或物,不拿别人撒气,在翻涌的情绪中依然保留一丝悲悯与自制,这是善良。
我有位做公号的朋友,有天忽然在公号里发了一条消息,大意是自己有些事情要处理,所以要停更一段时间,过了半年多她才出现,更新了一篇游记,我随口问,你这半年是闭关修炼,去游览大好河山了吗?
并没有,她笑笑说:“是上次去苏州那边看房子,顺便在周边逛了逛。”
“你要搬走了?”我问。
是啊,她说:“孩子遭人诬陷刑拘了了,20年积蓄一夜回到解放前。或许这正好是个重新开始的好时候,刚好在兰苏州找到了一家不错的企业,就想着搬过去生活一段时间。”
她说得轻描淡写,我却听得胆战心惊,孩子遭人诬陷刑拘了,导致她被公司开除,所有人冷眼相待,连房子斗卖了结果事情也没摆平,租房子的钱都没有了。在地下室里住了三个多月。
不敢想象,对于一个独自生活在外地的女孩子,这段日子是如何熬过来的,而作为朋友,我居然毫不知情,我有点愧疚地在微信上包了个红包给她,她没有点开,回了我一句话,说:“一切都过去了。”
天知道,我是多佩服她的冷静自持,人往往自带放大苦难的属性,生活中稍不如意,都能被夸张成一场天灾人祸,让全世界都知道自己的难处,从而合理化自己的一蹶不振或者歇斯底里,恨不得让举世同悲,从而渲染自己的失意。
可她不是的,她心底自带一个铁笼,将那些悲伤苦难都装进去,不让它们乱跑一步,也不将它们放大分毫。
我之前写过跟一位女友绝交的故事,她失恋之后,消沉了半年之久,每日约我聊天无非以泪洗面痛骂渣男,各种借酒撒泼极尽各种花样drama之能事,我只要稍微劝她一句,或是表情的悲伤度稍有不配合,就会立刻遭到她带着泪眼的埋怨:“你怎么也不帮我。”
这种状态持续到第八个月的时候,我拉黑了她。
我从不以把她丢在失意的低地独自离开为荣,但若让我再选一次,我依然会毫不犹豫地做出这个选择。
我们的一生从来都难免波折,而不耽于情绪,不把身边人拖下水,不强求感同身受,这是善良。
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掉落过人生的低谷,想尖叫,想骂人,想砸东西,想拉着全世界陪自己一哭,都是人之常情。
而我们常常谈论修养,也从来不是一个装点门面的大词儿。
不是春风得意之时的随手施舍,也不是人生顺遂之时的呼朋尽欢。
生活顺遂一切如意的时候,谁不会扮演好人呢?无论是刻意将自己伪装的温柔美好,还是因为抱着锦上添花的念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们都乐于装扮出一副善良宽容的模样。
它不在于穿着巴宝莉的套装坐在咖啡厅优雅地对侍应生说着谢谢,而在于穷困潦倒又气急败坏之际,是否会去踢邻家的猫。
得意而不张狂已是很难,失意却不带戾气更甚。
在可以随意发泄的时候懂得克制,在恶念一闪的时候坚守善良,是为很好的修养。
昨天昨晚上从网上看了一件事:
最近去北京出差,回来的时候订的晚上卧铺票,打算在车上好好睡一觉,因为第二天还有工作。刚迷迷糊糊要睡着,火车在中途停靠,一位40多岁的女人带着个小孩走了过来,直接把我推醒,让我换到上铺去,将睡的下铺让给他们。
突然被吵醒,心情并不好,而且好不容易抢到宽敞点的下铺,我并不想换,于是就拒绝了。
然而我的拒绝却似乎立刻触怒了这位妇女,她将包往地上一扔,说道:
“你换一下怎么了?我带小孩不方便啊!”
“你这小姑娘年纪轻轻,咋没个好心眼呢?”
“我家孩子那么小,睡上铺万一摔下来怎么办?”
......
当时我就懵逼了,她见没有得到回应,便又一直在吵吵,将整个隔间的人给吵醒起来,都在用异样的目光看我,睡在我对面下铺的大叔更是长叹一声:“现在的年轻人啊。”
女人像是得到了应援,更加不依不饶地说了起来,我没说话,直接去找了乘务员。到最后我也没有让位,但却在女人喋喋不休的指责中度过一夜。
只因为没有让位,我成为了女人口中“没有道德”“没有素质”“没有善心”“十恶不赦”的大罪人,真的是又气又好笑。
生活中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明明不是自己的过错是他人的错,到最后却好像你成了那个千古罪人。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讲道德不是为了约束自己,而是为了审判他人。
个人,只要遵纪守法,没有对他人造成伤害,没有对这个社会造成威胁,他便不该遭受任何形式的斥责。你可以对他的行为有所不满,有所质疑,但你要做的,不是用所谓道德善良绑架一个人,而是——尊重。
所以,善良要看清对象,前提就是尊重。
做最好的自己,不要羡慕他人的幸福,也许那并不适合你。让心在繁华过尽依然温润如初,带上最美的笑容且行且珍惜。
每一个关注顺其自然的人
心房内都盛开一朵
五彩斑斓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