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科是我喜欢的第二个运动员。
套用一个段子“躲过了孙杨、宁泽涛和傅园慧,没躲过张继科”,虽然烂俗,但张继科之于我,确实是如此。
人与人之间大概真的存在某种磁场吧,茫茫人海中一照面,便在脑海中再也挥之不去。从前几年的李娜、林丹到这两年的孙杨、宁泽涛,以及傅园慧,这些年有那么多爆红的体育明星,可偏偏是张继科让我着迷。
一开始并没有格外关注此届奥运会,只是偶尔从微博上刷下比赛消息。第一个闯入我视线的选手是“洪荒少女”傅园慧,的确是一个活泼可爱的明朗少女,遗憾的是,并不属于我偏爱的类型。第二个就是“张氏冷漠脸”传人大魔王张继科,因乒乓男单1/4决赛对阵日本选手丹羽孝希时朦胧的睡眼以及被教练“叫醒”后横扫对方的霸气而点燃社交网络。
一开始也只是看段子,并不觉得他帅或特别,真正被触动是——我也忘记了具体原因——或许是战胜丹羽孝希后的霸气回身,或许是半决赛胜利后以手覆唇示意观众的平静,也许是科龙会师决赛的海报上他握拳呐喊的样子......总之,我喜欢这个运动员了。
于是微博、贴吧、知乎甚至他早年的博客我都去瞄了几眼,了解越深,迷之愈甚。
从国家队弃婴到教练的定心丸
2016里约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单打决赛后,张继科在国家队总教练刘国梁的朋友圈留言:“刘指导我真尽力了,今天龙确实强大,我也问心无愧了!后面您担心的事情不会发生!放心,我明白。”
刘国梁回复:“大赛有你在我身边,我睡得踏实些。”
现在大家应该都知道了张继科2011至2012年间在短短15个月内集齐世乒赛、世界杯和奥运会冠军,是历史上耗时最短、最年轻的乒乓球男子单打大满贯获得者。然而在此之前他曾一度是国家队的弃婴。
张继科五岁开始跟随父亲学习打乒乓球,12岁进入山东鲁能乒乓球队,15岁进入国家一队,然而没几个月就因为违反队规被退回省队。两年后因为在全运会中的亮眼表现被重新召回国家队。然而回归并不代表就能获得比赛的机会。2006年起,和他同龄的队友马龙就开始不断获得参加国际比赛的机会,甚至比他小的许昕都开始出征国际大赛,他还只能做王皓的陪练。这在心理上对于自尊好胜的张继科无疑是一个打击。他说,自己比较倔,是那种别人越认为自己不行,越要证明自己的人。也因此他格外努力,格外珍惜每一次来之不易的比赛机会。
2010年莫斯科世乒赛男团决赛,由于王皓的拍子有问题,张继科才在决赛前五分钟被通知代替王皓上场。对此,刘国梁表示:“在排兵布阵方面我确实也犹豫了很长时间,最后还是咬着牙让张继科上场,我觉得年轻人早晚都得有这一天,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而张继科的表现也给了刘国梁信心。此后张继科逐渐获得参加国际比赛的机会,这才有2011~2012年间的大爆,历史上耗时最短的大满贯。
而他为此付出的努力和代价是常人无法忍受的。“最快时间实现大满贯,在多少人眼里仿佛顺风顺水,可就为了这十五个月,这三个冠军,三年打了六针封闭、别人一天三练他把一天当三天练的事又有多少人知道呢?李晓东指导说他只一条胳膊就打了五针封闭,完全是为了奥运连肌肉钙化都不怕了(恶果其实现在已经显现出来了),体能教练陈洋说他的伤本来不用打这么多针,完全是有时候伤还没好又被他训练时撕裂了,而一针封闭对运动寿命的减损是半年到一年,截止现在,他已经打了十针封闭,是男队中最多的。更何况他几年前就被诊断为先天性骶骨裂,医生要求不要进行过多的体育运动,可这也是他不可能做到的。这具那么多人嘴里很有优势的身体,其实早已经伤痕累累了,又有多少人知道呢?”{摘自知乎}
知乎上有个问题“为什么张继科比马龙受欢迎”(没恶意,我也挺喜欢龙队这个软萌乖中二动漫宅的,嘿嘿),有个答案是:因为张继科特别让人心疼。
“张继科和杨过很像。”
这句话是我了解张继科的经历后的感触。
张继科成名前的经历和杨过童年很像,都曾经历过一段踽踽独行的黑暗时光,都曾被轻视忽略,最终也都大杀四方,技惊四座。
除去经历,两人最大的相似点在性格。
第三次华山论剑后,杨过获得“西狂”的称号。
而张继科的性格也迥异于国乒队员惯常的含蓄内敛,15岁就因违反队规被退回省队,重回国家队后又因得胜后撕破球衣、亲吻领奖台、踢坏广告牌等庆祝行为早早在媒体和公众心中留下了放肆张扬的印象,以至于微博上有网友评论张继科“总感觉他一副要跟人打架的样子”、“就喜欢他顶着个小平头又一脸不服气的表情”。
崎岖的经历多造就乖戾的个性。
杨过的疏狂来自于幼时受人欺侮形成的偏激和强烈的自尊心,张继科的张扬则和小时候父亲严苛训练下的压抑及被退回省队的打击脱不开关系。
5岁时,张继科的父亲张传铭开始带张继科学习乒乓球。因为军人出身,张传铭在培养张继科时,也实行军事化管理:生活上被子怎样叠,鞋子怎样放都有明确要求,做得好了,会有小红花奖励,做不好,就得一遍一遍重做直到他满意为止;训练上更是一丝不苟,张继科稍有疏忽就要面临各项惩罚——蛙跳、单腿跳、交叉步、越野跑甚至还有下海,最多的还是跑步。几乎每天训练后,张继科都要从训练馆跑回家,而张传铭则骑车在他身后,要求张继科不能落后于他,最初是骑自行车,后来升级成摩托车,速度也大为提升。小继科往往是叫苦不迭,烦闷不已。虽然回家有母亲精心准备的食物,但常常是心中有情绪,吃不痛快。2012年伦敦奥运会后,张继科参加《天天向上》,在节目中透露小时候学乒乓球,曾被父亲用塑料凳子打,凳子坏了好多个。
这样严苛的训练,虽然塑造了张继科强大的自律性和独立性,但也在不知不觉中促成了他的逆反心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从他升入一队没几个月就违反队规严重到被退回省队,即可窥知一二。
如果说小时候的压力来自与父亲,那么被退回省队后的压力则来自于张继科自己。
杨过自尊心强,会为了郭芙眼中的一丝鄙夷“暗暗伤心,但觉天地间无人看重自己,活在世上了无意味”,会为了洪七公一句“没中用的小子”,不顾性命夜攀雪峰......
张继科的自尊心也不遑多让,当然这其中还掺杂着父亲从小给他灌输的冠军理念。
张传铭无数次地跟张继科讲,冠军就是鲜花和掌声,才能获得奖金和出头露面的机会,亚军只能站在冠军身影背后,没人会记住。这使他从小形成了强烈的求胜欲。另一方面,张继科自身的天赋、最初十年一帆风顺的乒乓生涯、到国家队后受到的重视都不可避免地使他有一种优越感或是骄傲在心中。然而退回省队多少有点像六耳猕猴假扮孙悟空在如来佛面前露了马脚被打回原形的感觉。
因为张继科赛后激情张扬的庆祝行为,大众总认为他是性格外向的人。实际上在父母眼中,张继科相当内向,对生人不说话,对熟人也能幽默,但很少会向人说心里话。他父母曾为此抱怨苦恼不已。被退回省队的事也是过了很久之后,父亲才从教练的那里得知。在省队,他也很少与人交流,剃了个光头,整日戴着个棒球帽,不跟人说话,埋头苦练。多年后的采访,他说不想让人说自己不行,不想就此走出人们的视线。这样一个没嘴的葫芦,他当时心里的压抑苦闷可想而知。
张继科5岁学球,12岁进山东鲁能俱乐部,15岁进国家队,两年后回归,2011年出道,在短短445天内狂扫各大比赛获得大满贯,看似一帆风顺,然而从15到23岁,2年潜行蛰伏,6年默默无闻陪练,这两千多个日日夜夜的伤痛汗水、百转千思、浮沉动荡......
2011年5月15日,鹿特丹世乒赛男单决赛,23岁的张继科4:2击败队友卫冕冠军王皓获得他职业生涯第一个世乒赛男单冠军。胜利后,他一下子躺倒在地板上,半分钟后起身面对观众席从领口将红色球衣撕破,仰天长吼。
都说马龙心思细腻,想得多,其实张继科想的一点不少。不像龙队那样一直被当作新一代领军来培养,不服输的、作为陪练的张继科想要突出,需要付出更多,心里的压力、想法也更多。
赛前有那么长时间的压抑,比赛时顶着被王皓逆转的恐惧心理,胜利后再不让他发泄,就像教练刘国梁说的“他要是再不把衣服撕了,心就会被王皓撕碎。”
作为一个新粉,想说
有一种遗憾,像《东邪西毒》里,张曼玉所说:“我最好的时候,最喜欢的人不在身边。”,还有一种遗憾是当你刚认识,刚喜欢一个人的时候,他早已度过最好的年华。
这几天恶补了张继科的一些资料,好想在2012年之前就认识他。小白狗时期真是萌翻帅翻,日天日地吊炸天。其实当年看新闻时有听过张继科的名字,只是当时对乒乓球不感兴趣,没了解始终不知道他长什么样子,现在想来真的很后悔,很遗憾。
这几年或许是年纪渐长,或许是伤病困扰,比赛时多了沉稳,敛了狂傲。怀念那个时候。看贴吧和知乎时,有资深蝌蚪嫌弃我们新粉只看脸,我不否认我是因为睡不醒的段子才真正认识张继科的,但是在这里我想用贴吧里看到的一句话以明心迹——始于颜值,惊于球技,忠于人品。第一眼看到张继科真没觉得帅,但是打球时的劲就是很吸引人,然后越了解越看越喜欢越看越觉得帅。私以为张继科打球时的动态比杂志硬照帅多了。
很多粉丝都在关心张继科会不会参加下届奥运会。我希望他不要参加了,一来大蟒还没有参加过奥运男子单打,二来他身上的伤病已经够多了,希望他好好养养身体。
最后,刚了解张继科时,虽然喜欢他的性格,但还是有点担心。后来看了他的一些访谈,发现虽然在赛场上狂霸拽,但是私底下笑起来很暖,做事很成稳,像他父亲说的“对大事心里有数”。想来也是经历过被国家队退回又回归的人,怎么做事怎么为人心里面都是有数的。
狗哥,张德坤,good lu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