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打开了国门,使我们能够接触到许多国家,真正了解相互之间的差距,下决心搞好我国经济。
对外开放初期,我们总是想方设法从其他国家弄到先进的产品与设备,尽量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然而,由于我国多年来的闭国锁门,缺乏从事对外贸易的人专业人员,缺少对外贸易的实际经验。当然,无从了解相关外商的信誉、实际能力。
个别不良商人曾利用我们弱点,着实的坑害了我们的企业。
2.
那年,南方的一家革制品厂,从上级那里争取来了一笔外汇,打算引进先进的制革机提高加工能力。
外贸部门接到厂家的委托后,通过各种关系都没有寻找、联系到适合的设备制造厂商。后来,革制品厂的人通过私人关系得知有位港商手里有那种设备,并把信息通告给了外贸部门。
外贸业务人员马上联系港商,了解到他那里确实有我们需要的设备。然而,市场上没有同类设备出售,无法比较设备情况及价格。
革制品厂急于求成,特别是好不容易争取到手的外汇指标,一旦不能用于进口设备就无法再次申请。所以,他们打算一下子进口十台制革机。
外贸部门比较慎重,认为:市场上找不到同类设备制造商,询不到同类设备的价格,与对方洽商购买设备很被动,容易被对方牵着走。所以,外贸部门建议先购买一台设备,如果质量、价格都不错,可以照葫芦画瓢再购买九台。如果设备不称心,损失也会小些。
当时的情况下,外贸部门的主意还是很不错的,厂家也很满意,催促外贸部门尽快落实。
进口设备的事情很快就谈妥了,港商按照约定准时发货,一切都按部就班的正常进行。
“打住!”调解员老陈侃侃而谈,小张突然插话道,“讲到这儿,是不是该出什么事了?”
“是,制革厂收到货后拆开包装一看,愣住了!”老陈接口说道。
3.
制革厂是第一次进口设备,设备送到厂里后,不少工人都围上来查看。拆开包装一看,众人都傻眼了。
原来,港商送过来的是一台旧设备,虽然外表擦的锃亮,但掩饰不住岁月的沧桑。有人眼尖,查看设备上的铭牌,发现赫然打刻着我国某省设备制造厂1964年制造。这本是我国多年前制造的设备,曾经出口东南亚一带,结果时隔几十年后,被当做国外的设备买回来了。
“这事儿也太损了吧!”小张不忿的说,“那个没良心的商人是不是太不要脸了?”
“谁说不是,”老陈接着说,“当时厂里的人就急了,非要找那个商人说道说道。”
“估计结果不咋样,要不你也不当做案例到处说教了。”小张有些丧气的说。
厂家向港商索赔的事情出人意料,在法庭上,港商代理人装作一脸无辜: 怎么,合同里边有写是新设备吗?我的委托人手里只有这些使用过得设备,而且,我们也没有强卖给你们呀,不是你们满世界急着找到我们要买的吗?
“我们要引进先进的设备,合同质量标准写得清楚:本机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厂家人员拿出合同,指着上边写明的条款,理直气壮的与港商交涉。
“什么,世界先进水平?”港商代理人听罢一愣,似乎没有想到合同里的规定完全有利于我方。不过,他稍作停顿,便从皮包里掏出一个文件夹,缓缓的郑重其事的打开,取出一张旧报纸。
那是我国某省一家权威媒体发行的报纸,日期是1964年6月19日。只见那个代理人打开折叠的报纸,念到一则报道:“我省XX设备制造厂研发制造的GT—307型制革机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之后,把手中的报纸转向我方人员,用手指着说:“这篇报道配有照片,与我方卖给贵方的设备完全一致!”
4.
当年,我们还不十分了解国际贸易交易规则,没有太多的实战经验,被不法奸商钻了空子,吃了亏。不过,我们还是很快成长起来,已经能够应对国际贸易中的复杂局面。
曾听说,1990年代中后期,我国自俄国、乌克兰采购设备时,首先安排我国外贸方面的专家向对方解说国际贸易规则与具体做法。之后,双方再开始交易洽商。
“呵呵,”小张笑了起来,“这是一边学习交流一边现做生意啊。既是师生又是生意伙伴。”
是啊,这个事例足以说明我们的国家强大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