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金华—浙之旅2
“一程山水一程秋,
诗路金华筑梦游。
万里乘风氤氲稠,
烟雨蒙蒙赴婺州。”
时光如旅,星奔川骛。游学浙师大已经整整过去六年了,“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秋瑾的这句满江红突然冒出来了,是“六年景致徒思浙”吗?是对浙师大所在的金华市印象越来越清晰。
清楚的记着,2016年11月22日午后,大巴车在从杭州萧山机场到金华的高速公路上急驰,我与同事好奇的看着窗外的风景,天空中下着牛毛细雨,雾蒙蒙的一片。浙江的山比较突兀、独立,偶尔冒出一个山尖来,河流湖泊纵横交错,没有北方初冬时节满目萧条的景象,这里到处是青山和绿水,到处是湖光山色,“湖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令人目不暇接。
感知金华。路上,我憧憬着金华的景象,我们小学的时候学过一篇叶圣陶的文章叫《记金华的双龙洞》,知道了金华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双龙洞;还有后来断断续续知道金华最出名的特产是金华火腿,这是较早的给我的两个感知。上初三的时候,有一篇文章叫《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作者在这篇赠言里,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文中生动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
原来这篇序的作者宋濂祖籍金华,生于1310年卒于1381年,字景濂,号潜溪,玄真子等。金华潜溪(今义乌),后迁居金华浦江。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其为太史公。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宋濂自幼多病,且家境贫寒,但他聪敏好学,号称“神童”。元末辞朝廷征命,修道著书。明初时受朱元璋礼聘,被尊为“五经”师,为太子朱标讲经。宋濂与刘基均以散文创作闻名,并称为“一代之宗”。其散文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
理知金华。经过对金华深入的了解,对金华有了一点点理性的认知。
“千年州府地,双星争华城。”明万历《金华府志》以金华地属婺女金星座,又引南朝《玉台新咏》序言“金星与婺女争华”, 金星与婺女星争华,为金华命名之由来。
金华位处浙江省中部,古称婺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山川秀丽。东周时的越国就有建制,国家级风景区双龙洞早已蜚声中外。省级风景区有永康方岩、兰溪六洞山地下长河、浦江仙华山、磐安花溪、百丈潭、大盘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仙源湖旅游度假区、东阳花都-屏岩、汤溪九峰山等。
“金之华滋,华光溢金。婺金争华,天地精华。北山尖峰,黄帝铸鼎。南山逶迤,鼎湖高端。俯视双溪一泻,盈盈众水汇合;位处三郡喉衿,居中浙江之心。秦置乌伤,汉称长山,南朝金华,明领八婺。兵家要区,两浙为首。……”金华的精华都凝结在《金华赋》里。
金华这方水土超然脱俗,让无数人与文学艺术结缘。自古以来,金华就是一座诗意盎然的城市。南北朝时期的谢灵运正好经过东阳,在小溪边看到了一位美女在洗脸,被眼前的一幕所感动,为此在诗作中赞美了对方,也表达出了一种爱慕之情。“可怜谁家妇?缘流洒素足。明月在云间,迢迢不可得。”还有沈约,因为《八咏》之盛名,以及沈约在诗歌史上的地位,自唐代以来,八咏楼就成了文人墨客心中的“网红打卡地”,沈约也成了金华的形象代言人。提到金华似乎总要扯上沈约,来金华必到八咏楼一游,即便没有来的,也要在诗里致敬一番。如刘禹锡《答东阳于令寒碧图诗》第一句即是:“东阳本是佳山水,何况曾经沈隐侯”。唐代的孟浩然、李白、崔颢都在金华留下了诗篇。宋时的陆游与金华特别有缘,多次游历金华,写下了《东阳道中》、《叶相最高亭》等大量诗篇和散文。李清照避难金华写下大量诗词,那首登临八咏楼留下的“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难过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更成为绝唱。辛弃疾、杨万里也写过与金华相关的诗词。金华诗楼八咏楼,是天下诗人的向往地,金华不愧是诗人的故乡,从骆宾王到张志和,从陈亮到李渔,直至现代的艾青,金华人在诗歌史上熠熠生辉,闪耀光芒。 “诗路金华”是金华一张名副其实的金名片。
金华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人文底蕴深厚,宋都南迁后一度成为陪都。时光历经千年,婺风宋韵传承千年,润泽万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情知金华。下午大巴车到达金华汽车南站,我和同事两个人,打上出租车就向浙江师范大学俏江南酒店奔去。俏江南酒店在师大的旁边,小巧玲珑非常别致。服务员的态度非常的热情周到,酒店用品一应俱全,俏江南是一家非常知名的连锁酒店,对客房装饰十分考究,设施齐全的客房配备有空调、液晶电视和电热水壶,酒店的休闲区提供了各类的运动设施,可以在这里舒缓身心压力。酒店提供各种优质的服务,比如在桌子上放一个手写的温馨的提示牌,提醒注意天气状况等,使我们感到了宾至如归的温情。
酒店报道之后,才知道还有我县中学的两名教师,我们四个人,力量又壮大了,吃饭的时候每人拿好几个菜放在一起,这样就是超过了十几个菜,然后再拿一瓶小酒,小酌一下,其乐融融啊!千里求学一点孤单也没有,以后我们抽空外出旅行就有伴儿了,何乐而不为?
第二天是开班仪式,先是教师教育学院的领导给我们介绍了金华市和浙师大的基本情况,还有教师教育学院的基本情况,并且承诺要努力做好学员的各项服务工作。我们山西的学员代表也发了言,他表态:来到浙师大感触很深,感觉我们晋西北差距大、落后,但是对教育的重视和渴望程度是比较高的,感谢省厅和浙师大教师学院搭建的这样一个培训平台,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学有所成。当然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我们的班主任姜根华教授,我称他为“一点点”专家,他个子不高穿着朴素平易近人,他知识渊博但是非常谦逊,讲话幽默没有一点儿架子,略带南方口音的普通话铿锵有力。他首先说通过这次培训,使大家能够对教育的理念有一点点改变,对世界的认识有一点点改变,对生活的认知、理解有一点点改变。到现在我都清清楚楚的记着他的三个“一点点”,其实知识技能的积累,就如同“九层之台,始于垒土;涓涓细流,汇成大海”,我觉得应尊称他为“一点点”教授。他还提出了我们要学习高素质的服务,服务学生、服务教师、服务学校。姜教授还特意提醒我们,江南的风景非常的美,抽空去看看,有要事缺课需要的是做好请假工作。这一点让我们深受感动,因为我们在北方好多的师范大学也学习过,但是管的太严,每天签到点名,自己剩余的时间、可支配的时间少之又少,这就是南北方理念的差距,当然,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弹性管理、柔性管理、温情管理的强大力量。这是我在浙江初识金华的情感认知,也贯穿在我们今后的十几天的学习培训当中。
日子过得很快,六年过去了。回味金华,品味婺州,金华却在我的的印象里越来越清晰,俞来俞凸显,这个“古婺金华、诗路婺州、千年宋韵”已经铭记在我的心中。有诗云:
遇见金华
在地球的这一边,遇见你
在华夏的发源地,遇见你
在秋冬的凉风里,遇见你
恰当的时光
恰好的空间
恰恰遇见你
缘来缘去还是你
因为你情归婺里
因为你韵致精华
感恩造化,感恩上苍
感恩有你,感恩相遇
这个世界因为有你而有趣
时光任冉,白驹过隙
多年以后在那发黄的书页里
记忆的岩层里夹着化石般清晰的
遇见金华
2022年12月7日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