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因果图法
因果图用于描述系统的输入输出、以及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因果关系、输入和输入之间的约束关系。因果图的绘制过程是对被测试系统外部特征的建模过程。根据系统输入输出间的因果图可以得到判定表,从而规划出测试用例。因果图和判定表两种方法在实际使用中结合紧密,往往同时使用,此时可以理解因果图为判定表的前置过程。对于一些简单的系统,或输入与输出已经非常明确的系统,判定表可以单独使用,如前所述判定表法。
因果图需要描述下面的一些关系:
1. 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因果关系。因果图的表示中输入与输出间的因果关系有四种:
1) 恒等关系:当输入项发生,会产生对应输出,当输入项不发生时,不会产生对应输出。
2) 非关系:与恒等关系相反。
3) 或关系:多个输入条件中,只要有一个发生,则会产生对应输出。
4) 与关系:多个输入条件中,只有所有输入项发生时,才会产生对应输出。
对应的图因果图表示方法如下:
2. 输入与输入之间的约束关系。因果图的表示中输入与输入间的约束关系有四种:
1) 异:所有输入中至多一个输入条件发生(可以一个都没有)。
2) 或:所有输入中至少一个输入条件发生(可以多个)。
3) 唯一:所有输入中有且只有一个输入条件发生。
4) 要求:所有输入中只要有一个输入条件发生,则其它输入也会发生。
对应的因果图表示方法如下:
如何使用因果图法
本工程方法具体的实施步骤如下:
步骤1:标识输入和输出
逐项分析测试子项的测试规格,找出其中的输入和输出并标识出来,其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输入需要包括外部消息输入、内部预置的用户状态、数据配置等所有对系统输出有影响的因素;
2. 输入和输出项只涉及2种取值的,可以只做为一个标识出来。如果输入项涉及多种取值的,每个取值需要做为一个输入标识出来;
3. 标识符可以自己确定,但输入与输出需要独立标识。
步骤2:画出因果图
1. 根据特性测试需求分析和SRS等参考文档,针对每项测试子项的测试规格,分析输入与输出之间,输入与输入之间的关系,根据这些关系,画出因果图。
2. 由于语法或环境限制,有些输入与输入之间,输入与输出之间的组合情况不可能出现。为表明这些特殊情况, 在因果图上用一些记号表明约束或限制条件。
步骤3:将因果图转换为判定表
1. 将输入和输出分别填入条件桩和动作桩,并在条件项填满输入的所有组合,若输入有n项,则组合的列数应该为2n列。
2. 根据因果图中的输入条件约束关系,对不可能出现的输入组合,在动作项上做出删除标记。
3. 根据因果图中的输入与输出的因果关系,在动作项上标出对应动作结果。
步骤4:简化判定表(可选)
简化判定表是将相似规则(即表中的列)进行合并,以简少测试用例,当然它是以牺牲测试用例充分性为代价的。
简化的过程为:找到判定表中输出完全相同的两列,观察它们的输入是否相似,例如只有一个输入不同时,说明不管该输入取何值,输出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该输入对输出是无影响的,因此可以将这两列合并为一列。
下面是两个规则(列)简化为一个规划的示例图:
步骤5:生成测试用例
简化后的判定表的每一列可以规划为一个测试用例,它的输入和输出都已经非常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