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好多朋友感叹,养个孩子太难了。不是由于孩子带给我们各种不可遇的“麻烦”,更多的是身为父母的过度“关注”和焦虑。
总觉得养个孩子捧在手里怕烫着,含在嘴里怕化了。
今π上罗辑思维课时我和另外一个关系较好的宝妈再次聊起来,不为其他,只关乎孩子。
宝妈:最近我们家娃有点古怪,经常乱发脾气,还时不时说:不要爸爸妈妈了,只要阿公和阿婆,因为爸爸妈妈根本保护不了我。这只是一个小班的孩子说的话,真的很惊叹,哪里来的场景设定哪里来的这么犀利的辞藻。
我:π最近也会时不时的发脾气,一反常态,而且说的话很严肃,边哭边大声的喊着:妈妈你走开,走的远远的。
如果我真的走开时他却突然停止哭泣,立即选择妥协,上来安抚或者岔开话题。
宝妈:感觉孩子上课什么的没有常兴,不管是学平衡车、乐高、逻辑思维等,最近都有点不积极
我:π这方面还算好,乐高、逻辑思维都很积极,篮球课虽说嘴上说着不想上,可是一旦到了场地还是会第一时间投入,而且一个半小时毫不偷懒。
我和宝妈两个的想法有很多的不谋而合,总觉得孩子其实不是不能坚持,他们只是在看我们家长态度,家长松懈了退步了,孩子有可能一下就放弃了,如果作为家长的我们坚持着必须善始善终,相信孩子也一样可以,而且会做的更好。
由于整个课堂1个小时的时间,所以我们每次都会针对育娃阐述一些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相互借鉴和学习。
作为一个近期的全职妈妈我个人觉得只要孩子健康真的比什么都重要,什么年龄段的孩子就应该有什么年龄段的样子,过分的“拔苗助长”个人认为不可取,作为家长的我们是不是应该考虑只要在能力允许的范围内让孩子有更好的教育,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环境就很好很棒了,无需再给自己以及孩子太多压力。漫无目的或是跟风形式的培训和学习真的不要也罢,健康和学有所成比起来,我更倾向于前者。
一个善良品德高尚的孩子有时候远远胜过一个毫无感情的学霸,晚上睡觉前我和π的聊天不能过分的煽情,否则对于一个感情丰富而又细腻的π来说会很伤感,有太多的道理我觉得孩子都懂,只是他们还是个孩子,不应该去承受他们这个年龄段以外的事情,作为父母的我们只要做到正确的引导和强化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就好。相信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孩子都会成为父母期待中的天使。
感叹养孩难,不过是我们该调整一下思维方式罢了,记得有一位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当你某一天或者某一时刻感觉自己在带孩子过程中几度崩溃,说明你的方式方法有问题,亟待改进。
每个孩子出生时都只是一张白纸,最终画成什么样全在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