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9日,星期一,第17课,“惊悸”。
估计每个人都有被突然的刺激惊叫到心跳加速甚至尖叫的经历,这便是“惊悸”。徐老师解释这是人的心神受到突然刺激和袭扰之后出现的不安不定、紧急应变、张皇失措,中医将这种神明紊乱导致的气行失常总结为“惊则气乱”。
惊的繁体是“驚”,电脑打字时最左上角是“草字头(艹)”、从而左上角看上去是“苟”,但实际上繁体书写的时候并非如此,最左上角的偏旁象征羊角,左上角的字应该是“茍”,读音ji,我手头的字典上没有收录这个字,百度汉语的标注是四声,而且收录的《新华字典》中注音也是四声、《康熙字典》标注的是“纪力切”表明也是ji四声、《说文解字》“己力切”同样也是四声,但在其他网络解释中也有读二声的,可能和它的意思同“急”有关系吧。“茍”[ jì ]另一层意思是“敬”字的本字,有警醒之意。
日常“茍”[ jì ]经常被认作“苟”[gǒu],如“汤之盘铭”(商汤王铜脸盆上刻的字)内容“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出自《大学》)第一个字写作“苟”、而且解释为“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该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意思是希望自己能够努力去进行创新。但如果是认作““茍”[ jì ],从其是“敬”的本义来理解,则应该翻译为“警醒自己一天新,然后保持天天新,并且新了还要更新”,则升华为及时反省不断革新的警句。当然,关于这句话,郭沫若等研究考古的专家还有其他说法,在此就不啰嗦了。
三千年前商汤王到底作何想法,现代人实在难以判断,我只负责读书识字而已。抄书抄书:
“惊”是乘字,繁体字写作“驚”,形声兼会意,意思是马受恐骇刺激以后突然跃起、嘶叫、狂奔。后来用“惊”来指人受到突然的恐吓刺激以后,尖叫(惊叫、惊呼、惊叹)、心陡然提起(揪心、心提到嗓子眼)、心跳加速(心惊肉跳)。
“悸”的意思是能感觉到自己快速的心跳。人的心无时无刻不在跳动,但是正常的情况下人感觉不到。偶尔在激动、兴奋、害怕的时候感觉到了心跳,很快平静恢复也算正常。但是,长期自觉或不自觉地能感觉到自己快速的心跳,那就是病态了。心悸大多由心惊而起。
中医把惊归于七情,七情过度变化会伤害心神。古人以平拟七情为养生之道。现代人寻求惊险刺激、玩的就是心跳,蹦极、冲浪、攀岩、过山车,不一而足,实在是有违养生之道。平时养生,我建议人们睡觉的时候就把电话关了、拔了,免得深更半夜熟睡的时候被电话铃声惊醒伤神。人们习惯上闹钟叫醒自己,其实也不好,不如睡前静心对自己默念几句该几点起床,到时候生物钟自然唤醒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