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
星子在无意中闪,
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
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
你是天真,庄严,
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
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
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这首诗,林徽因写于1934年,距离她初遇徐志摩已过去10多年。但很多人都说这首诗是写给徐志摩的,虽然林徽因的解释是写给儿子的。谁也没法考证,我更觉得这首诗像是写她自己,诗里更像是在形容一个女孩子。
林徽因长得美,秀气又清雅,看久了,又觉得有点神秘,有点清冷,宛如一朵白莲,静静地绽放,却让人移不开眼光。虽然行走在这人世间,林徽因却总和这世界保留着一点朦朦胧胧的距离,似乎近在咫尺,却更像远在梦中。金岳霖也说她是“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林徽因和徐志摩的爱情至今仍是经久不衰的话题。就如红楼梦的不圆满结局让世人难以忘怀,他们之间若即若离的爱情,和明明郎有情,妾也有意,却是女子转身另嫁他人的结局让旁人看不懂,猜不透。泰戈尔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最后也只能无奈感慨说:天空的蔚蓝,/爱上了大地的碧绿,/他们之间的微风叹了声:“唉!”
“那天你翩翩的在空际云游,
自在,轻盈,你本不想停留
在天的那方或地的那角,
你的愉快是无拦阻的逍遥,
你更不经意在卑微的地面
有一流涧水,虽则你的明艳
在过路时点染了他的空灵,
使他惊醒,将你的倩影抱紧。”
——徐志摩《云游》
16岁时,她和徐志摩在伦敦相遇。秀雅的容貌,绝艳的才情,这个诗意女子就这么猝不及防地撞进徐志摩的生命中,唤醒了他的情感,点燃了他的诗情,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他为她的美与灵写了无数浪漫赞歌,为她的离去写了无数深情的挽歌,为她离婚,为她回国,奔波各地,即使她拒绝了他。而她的选择呢?她不想破坏他的家庭,不想辜负一直在经济和精神上支持着她的世交之情,也不想让父母失望。也许还有更多原因,这个思想独立,双脚更自由的神秘女子的心思没有人猜得透。
但是,我想,她对建筑事业的热爱肯定是她选择梁思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为她抱怨过:“真讨厌,什么美人、美人,好像女人没有什么事可做似的,我还有好些事要做呢!”
看看她的学业和事业经历:
1920年16岁时随父亲游历欧洲,住伦敦一年,受邻居女建筑师的影响,立志将来学建筑。
1924年和梁思成留学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建筑系,因为当时的建筑系不招女生,林徽因改入该校美术学院,但选修了建筑学的全部课程,毕业成绩优异。
1928年学成归国,与梁思成受聘于东北大学,创建建筑系。
1932年夏,同梁思成前去卧佛寺、西山八大处等地考察古建筑,并发表《平郊建筑杂录》。8月,诞下一子。她把儿子取名从诫,意在纪念宋代建筑学家李诫。
1933年9月,同梁思成、莫宗江去河北正定考察古建筑。
1934年夏,同梁思成等人到山西汾阳、洪洞等地考察古建筑;10月,到杭州商讨六和塔重修计划,之后又去浙南武义宣平镇和金华天宁寺做古建筑考察。
1936年5月,同梁思成等到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开封及山东历城、章邱、泰安、济宁等处作古建筑考察。
1937年,凭借敦煌壁画中的《五台山图》的指引,他们带着助手踏上前往山西寻访唐代木构建筑的旅程,最后找到了藏在寂静深山中的佛光寺,发现了唐代的建筑、雕塑和壁画。这次发现打破了日本学者的断言:“在中国大地上没有唐朝及其以前的木结构建筑。”
从1930年到1945年,他们夫妻二人共同走了中国的15个省,200多个县,考察测绘了200多处古建筑物。很多古建筑,因为他们的测量和记录,才让世人知道它们的价值,得以保护下来。1949年,百万大军即将挥师南下,梁思成夫妇编印《全国重要文物建筑简目》,详细列明古建筑的位置和价值,使一批古建筑得到保护。
即使深受肺疾困扰,林徽因仍然坚持同丈夫走遍大江南北,只为寻找和记录散落在中国各地的古建筑。虽是女子,又拖着病躯,她却不把自己当女人看,当病人看,搭着脚手架爬上爬下,用专业的现代建筑测绘方法仔细记录下珍贵的古建筑数据。条件如此艰苦,她却甘之如饴,因为,这是她热爱的事业。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她并不是把爱情当做天的普通女子,她有自己的追求。她知道,徐志摩爱的是那朵漂浮在诗歌天空中的唯美云朵,她却决心要化为雨水,奔赴海洋,完成自己的使命。徐志摩也知道她的志向,最后只能在诗里祝福她:“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百度百科里介绍:林徽因,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相信这会是她最满意的介绍,她喜欢诗歌,但她更爱建筑。她爱四月康桥的柔波,但她更爱洒落在古建筑檐柱间的余晖。
这就是她,敢爱敢恨,更敢于取舍。
文:东亭
图: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