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硝酸盐是养殖过程中出现比较常见的问题,有人说亚硝酸盐是世界难题,有人说谁要能把我池塘中的亚硝酸盐降下去我给他20万,还有人说,哪个公司要是能有一个降亚硝酸盐的神药,这个公司绝对可以火。记得几年前林文辉老师有这样的观点:“这就相当于要在垃圾堆里把苍蝇、蚊子处理掉一样”。这些垃圾没有清理掉,甚至还在不断产生的情况下,把苍蝇、蚊子完全处理掉是很难的。亚硝酸盐的问题是氮循环的问题,要搞清楚氮的来源与消耗并能很好的解决它。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先要测准亚硝酸盐到底有多高,当下的检测方法并不能完全检测亚硝酸盐到底有多高,不仅有检测量程的问题还有检测误差的问题。这时就需要用到智能检测设备相对精准的检测。
第二、要搞清楚亚硝酸盐产生的原因:我们知道它是氮的积累、缺氧、大量死藻、硝化细菌不足等综合因素下产生的。亚硝酸盐的产生主要是氮的过量积累,池塘底泥中的氮、大量投饲产生的氮、水体中浮游动物大量排泄产生的氮。水体中氮的形态有三种:氨氮、亚硝态氮、硝酸态氮。亚硝化细菌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或硝酸盐在硝酸盐还原酶的作用下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硝酸盐还原酶在藻类死亡后从藻类细胞中释放到水体中,所以死藻后会引发亚硝酸盐的迅速升高。在低氧的条件下产生的亚硝酸盐不能转化为硝酸盐,从而在水体中集累。这些基本原理只要是学过水化学的人都是非常清楚的,只是处理起来并不容易,因为在处理的过程中我们还在持续的投入投饲料增加氮源,另外产生的亚硝酸盐的量我们不能精确的确定,也就是很多的处理方法其实是有效果的,只不过这种效果原来的检测方法不能分辨。不要去寻求特效药,所谓的神药是不存在,即便存在也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安慰剂。
第三、亚硝酸盐的积累还有非常多的影响因素,影响较为明显的是pH值和C/N比,研究表明低pH更容易积累亚硝酸盐,pH7时是较pH8时积累量大几倍到几十倍。C/N比为4时较C/N比为5、6积累量高几倍以上,水温高于30度时亚硝酸盐也容易积累。
第四、处理方法有藻类吸收法、细菌同化法、氧化法、还原法、环境条件改良法。
1、微生物主要由蛋白质组成,碳和氮的百分比很大。以干物质计,细菌大约含50%的碳和10%的氮。所以,微生物的生长需要相当数量的氮。C:N宽(如40%的碳和0.5%的氮)的有机物,分解速度比C:N窄(如40%的碳和4%的氮)有机物的分解速度要慢得多。用水博士、用各种碳源来促进亚硝酸盐的分解与转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以碳促氮。
2、下面的公式是氨氮转化为硝酸盐的正循环:
NH4+ + 1.5O2 → NO2– + 2H+ + H2O,NO2– + 0.5O2 → NO3–
1个亚硝酸转化为1个硝酸需要0.5个氧。同样如果在没有氧的情况下,池塘中的硝酸盐也会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亚硝酸盐、氮氮或变为氮气离开水体。我们通常的处理方法是增氧,因为增加溶氧可以促进亚硝酸盐向硝酸盐转化。
3、在养殖中后期因水体中缺乏除去氮源之外的营养元素,导致水中藻类生长受阻,溶氧偏低引发亚硝酸盐的积累,此时补充活肥等微量元素的肥水产品,可以促进藻类生长,从而降低水体中氮的含量。
4、藻类死亡会释放硝酸盐还原酶,硝酸盐还原酶把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此时如果可以加入一些还原剂,可以阻止这一过程。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用硫代硫酸钠效果不错的原理。
5、提高pH、提高C/N比、降低水温。
紧急处理
研究表明,亚硝酸:氯化物的比例必须为1:6才能防止亚硝酸浓度高对斑点叉尾鮰所有影响。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报道的亚硝酸是NO2而不是NO2-N。下表为不同亚硝酸盐情况下氯化钠的使用量单位为斤。
第三、提高天然生产能力。天然生产力低,藻类生长受阻,死藻多会导致溶氧降低,此时通过溶氧的检测,就可以及时发现问题,今天与昨天之间的溶氧差异也很关键,如果差异过大,一定是水中的藻类出了问题。就可以及时的处理。在养殖过程中,天然生产力会逐步降低,适时检测并调整天然生产力,有助于避免亚硝酸盐的升高。
轮虫过量生长的问题在北方盐碱地很常见,影响也较大,而其它区域没有见到有过量生长造成危害的例子,所以轮虫过量生长的现象有地域性,也就是水质属性有大的差异,而水质属性又需要用设备来检测,当下的检测方法误差极大。据我们检测结果分析,轮虫是因为总碱度高也就是天然生产力高,从而过量生长。天然生产力高就适合生长浮游动物,如果摄食轮虫的天敌少,轮虫只好大量生长。解决这个问题,治标还是容易,但要治本还是有一定难度,虽然有些地区10天用一次全效底改片后控制效果还不错,可要真正解决还需要一个系统的思考,依据水质属性的特点,要从放养品种的搭配,养殖模式上进行设计,以寻求一个更合理的养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