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生命中会浮现不舒服和痛苦透顶的感觉,这些都标志着你有一个重要的机会,可以觉知自己的本来面目!把自己的不适感归咎于伴侣并非错误。事实上,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人们有个倾向,就是对外在刺激不断地起反应。不过,还有另外一种机会存在。随着人们的情绪智力和情绪觉知不断增强,他们会更快认出这个机会——看到不舒服的感觉是信念的动力源,位于你所有信念的核心。
没有什么感觉是“新的”。你在所有关系中体验到的一切不适感都早已存在,从你一出生你就携带着它们,甚至更早——在你受孕于母亲的子宫时,它们就已经存在。这些感觉是伴随着身体而来的,而且,在你的亲密关系中,你的伴侣具有天赋异禀的能力,可以反映出你最深的人类感觉。恐怕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婚姻激起了想杀人的怒火、造成了毁灭,带来一辈子的心碎、诱发了有自杀倾向的抑郁——人类的各种感觉在此都展现得淋漓尽致;每种感觉都在为一个自我信念提供动力,而这个信念百分之百不是真的。你的伴侣从来都不是你不快乐的原因,他们反而可以有力地支持你去面对自己的人性——“你只是血肉之躯”的信念,这是你自我概念的关键部分;他们还给了你机会,让你看清超越人性虚幻外相的美妙真相。
好吧,比如我的伴侣做了件事,我看到这个行为时,发现自己觉得不舒服了。所以,我要去体会我的感觉,而不是埋怨伴侣,那……然后呢?
也许理解痛苦究竟是什么,会有助于你面对人类的不适感。因为我们有一个倾向,就是无论身体内发生了什么,我们便声称这是我的,从而忽略了事实,即我们所体验的痛苦其实并不属于我们。你可以将痛苦看作穿过你的能量,在你身体的不同部位呈现。想象一下,把一枚曲别针弄直,并插入电源插座中。显然,你会体验到一股电流进入你的身体。这股电流属于你吗?是你的吗?不,它不属于任何人。其他人或许尝试了同样的事,得到了完全一样的结果。虽然,他们可能有不同的故事,来讲述他们是如何触电的,他们触电的感觉如何,但是那个电能与你所体验到的一般无二。
人类的痛苦也是如此。你可能争辩说,你觉得自己不够好,是因为父亲总是批评你。别人可能说,他们觉得自己不够好,是因为父亲总是表扬他们,他们无法达到父亲的期望。几乎每个地球人都会体验到不配得,这也许是每个人的自我概念的主要构成部分,但它却不属于任何人,也与一个人的实际价值毫无关系。但一旦你将不配得变成自己的,并用过往的故事把它包裹起来,它就变成了你个人的包袱。如果不配得和被遗弃的感觉,又掺杂在你与父母关系的故事中,那么,你伴侣的行为,会不由自主地让你联想起父母之前是如何对待你的。纵观历史,我们是否时不时就会冲着配偶嚷嚷一次这样的话(或类似的话)呢:“你就像我爸一样——总是让我失望!”
好吧,所以这些感觉不属于我,只要做人,就没法避免它们。但我伴侣的行为,还是会触动我的这些感觉。依我看,要不是伴侣让我注意到坏感受,我本来没觉得有什么不好的!
我明白你的意思。在我早年的人生中,当不适感升起时,情况似乎一目了然——“你伤了我,都是你的错,你是坏蛋,而我是你残忍行为的无辜受害者。”
自从我从催眠状态中醒来,开始理解情绪成年的意义时,我就明白了:(1)这些并非我专属的感觉;(2)我没有将其携带在我的潜意识中,因为我没有潜意识;(3)我的母亲从来没有伤害过我;(4)我不是根据我的遭遇来形成我的信念的;(5)我的妻子是完美的伙伴,是我生命设计的迷人之处。正因如此,她是我人生目的的一部分,而此时,我似乎越来越能看清真相。既然信念——无论有多正向、多灵性——都并非真相,所以她一直在为我举着一面镜子,让我认出那些谎言、故事和幻象——正是这些试图阻止我看到我的本质,或看到本质之上,那个妙不可言的存在才是我。
好吧,所以一旦我明白了伴侣不是我不快乐、痛苦或受苦的原因,那么当伴侣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或没做什么,让我感到恼火时,我该怎么处理这个难受劲儿呢?
我很高兴你这么问,正是在这里可以引入过程。首先,我想清楚地说明,当我谈论过程时,我并不是在讲一个灵性技巧,或任何种类的疗愈工具。一开始,我会概要介绍一些步骤,你们可以跟着做,但到了某个点可以舍弃,因为这些步骤所代表的才是最关键的。最初,也许你需要在一个不受干扰的空间来完成各个步骤。一旦你理解了过程的体验,并找到了感觉,你就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走过程了。
过程:通向妙不可言之门
我曾听过大卫·史纳屈的一句话,并至今念念不忘:“当生命想让你成长时,它会给你送来一个刺激物。”在概述走过程的步骤时,引用这句话作为开端是恰如其分的,因为当你认为伴侣在惹恼你时,这就是有过程可走的信号了。
第1步
捕捉到自己正在对行为起反应,并问自己:“如果我心烦,那这种反应的背后,我一定是体验到了什么——是被遗弃、不配得,还是心碎?”你的直觉马上就会告诉你,当下情境向你反映的是哪种体验。
第2步
找出体验的部位。留意观察你的身体,你可以找到有感受、情绪或感觉的部位。把手放在身体的那个部位上。这能帮助你把注意力集中在那里。
第3步
放松,进入这个体验。放松能把你更深地引入这个感觉,并将你带到感觉的中心。
第4步
认出这个感觉是种能量。平静地关注,你的觉知会向你揭示,那个不舒服的感觉既不好也不坏,而且具有能量的所有特点。想象一下,这个能量可能显现为波形、脉动或星云。它甚至可能具有某种色彩,或发出某种声音,只有你的内在之眼可以看见,内在之耳可以听见。
第5步
让过程带领你,无论会去到何方。此时,那个感觉可能直接就消融了,留下的是平静或喜悦的感觉。或许,它会指引你的觉知深入探究,你可能会接触一股宁静、喜悦和充满爱的力量,这种力量没有任何的振动或辐射,似乎是静止的。我将其称为本质。你可以在此终止过程,或者更加放松地进入本质,在这种情况下,你有可能消失,而对临在的觉知可能会升起。临在呈现;这就是你;故事到此为止。
我的本质和你所谓的临在之间有什么区别?
虽然本质是可以描述的(虽然也不够到位),但临在是妙不可言的,意即无法形容的。本质是那个纯粹、平和而喜悦的存在,靠着你的血肉之躯,独特地表达了自己。你所有的创造天才、天赋、天资都来自本质。本质已是如此深刻美妙,而那妙不可言的临在更远甚于此!
极乐、超越理解的平和、无条件的爱、深深的欣赏、了知……这些词可以用来描述那些人格消失后又重新出现的人所残留的印象,但似乎没有一个人能描述出你在那里时的状况。只因为那里没有你,没有它,也没有那儿!
我没搞懂。
因为这无法描述,只能去体验。过程就是直接的体验。我想再次提醒你,描述出的步骤并非体验本身;步骤只是为了帮助你去体验的。
因为这个主题至关重要,我想再用三种方式来说明过程,希望你能找到一种最符合你性格的描述。无论你选择什么样的方式,起点都是一样的——每当你的伴侣说了、做了或没做到什么,这似乎让你感到心烦、生气或焦虑:
1.注意到你的恼火,捕捉到你对外在刺激起反应的倾向。
2.问自己:在恼火背后,我必定在体验的是什么呢——被遗弃、不配得还是心碎?倾听你直觉的回应。
3.问自己:我在身体的哪个部位有不舒服的体验呢?注意到你身体特定区域的感受——紧绷之类的感觉。如果你有情绪麻木的倾向,那就问你的直觉:假如我知道位置,那么是我身体的哪个部位,体验到了不舒服呢?信任你的直觉或想象给出的任何回应。要不然,就编一个回答。
4.把手放到身体的那个部位,把注意力带到那里。你可能会把感觉看成或想象成某种能量模式,具有特定的颜色,在你身体里不舒服地振动、脉动或辐射着。你甚至可能听到它发出某种声音。感觉也可能会增强,或变化成了更强、更深的不适感。
5.提醒你自己这种感觉不是真的;它其实是真正的平和与喜悦乔装而成的。接着放松,进入感觉,让你的觉知深入内在,进入感觉的中心。你可能会发现那里是寂静的;一般而言,你的首次体验是平淡而了无生机的,但最终会有一种宁静、极乐或类似的愉悦感。
6.欣赏内在的美丽。
7.你可能发现,过程在此结束;或者,你会就着这份寂静,继续冥想,让过程带你走得更远——也可以说,掉到兔子洞里[插图]。
这里还有一种走过程的方式可能适合你,许多对感觉还不熟悉的人,更喜欢这种:
1.你的伴侣让你心烦。
2.意识到你心烦了,并提醒自己:如果我心烦,我肯定是不开心了。
3.找到你身体感觉到不开心的部位,如果有帮助,可以把手放在那个部位。体验、感受,或观想那个不开心的感觉是如何在你的内在空间出现的,注意到它的颜色、模式,以及“大小”。
时,那个感觉可能直接就消融了,留下的是平静或喜悦的感觉。或许,它会指引你的觉知深入探究,你可能会接触一股宁静、喜悦和充满爱的力量,这种力量没有任何的振动或辐射,似乎是静止的。我将其称为本质。你可以在此终止过程,或者更加放松地进入本质,在这种情况下,你有可能消失,而对临在的觉知可能会升起。临在呈现;这就是你;故事到此为止。
我的本质和你所谓的临在之间有什么区别?
虽然本质是可以描述的(虽然也不够到位),但临在是妙不可言的,意即无法形容的。本质是那个纯粹、平和而喜悦的存在,靠着你的血肉之躯,独特地表达了自己。你所有的创造天才、天赋、天资都来自本质。本质已是如此深刻美妙,而那妙不可言的临在更远甚于此!
极乐、超越理解的平和、无条件的爱、深深的欣赏、了知……这些词可以用来描述那些人格消失后又重新出现的人所残留的印象,但似乎没有一个人能描述出你在那里时的状况。只因为那里没有你,没有它,也没有那儿!
我没搞懂。
因为这无法描述,只能去体验。过程就是直接的体验。我想再次提醒你,描述出的步骤并非体验本身;步骤只是为了帮助你去体验的。
因为这个主题至关重要,我想再用三种方式来说明过程,希望你能找到一种最符合你性格的描述。无论你选择什么样的方式,起点都是一样的——每当你的伴侣说了、做了或没做到什么,这似乎让你感到心烦、生气或焦虑:
1.注意到你的恼火,捕捉到你对外在刺激起反应的倾向。
2.问自己:在恼火背后,我必定在体验的是什么呢——被遗弃、不配得还是心碎?倾听你直觉的回应。
3.问自己:我在身体的哪个部位有不舒服的体验呢?注意到你身体特定区域的感受——紧绷之类的感觉。如果你有情绪麻木的倾向,那就问你的直觉:假如我知道位置,那么是我身体的哪个部位,体验到了不舒服呢?信任你的直觉或想象给出的任何回应。要不然,就编一个回答。
4.把手放到身体的那个部位,把注意力带到那里。你可能会把感觉看成或想象成某种能量模式,具有特定的颜色,在你身体里不舒服地振动、脉动或辐射着。你甚至可能听到它发出某种声音。感觉也可能会增强,或变化成了更强、更深的不适感。
5.提醒你自己这种感觉不是真的;它其实是真正的平和与喜悦乔装而成的。接着放松,进入感觉,让你的觉知深入内在,进入感觉的中心。你可能会发现那里是寂静的;一般而言,你的首次体验是平淡而了无生机的,但最终会有一种宁静、极乐或类似的愉悦感。
6.欣赏内在的美丽。
7.你可能发现,过程在此结束;或者,你会就着这份寂静,继续冥想,让过程带你走得更远——也可以说,掉到兔子洞里[插图]。
这里还有一种走过程的方式可能适合你,许多对感觉还不熟悉的人,更喜欢这种:
1.你的伴侣让你心烦。
2.意识到你心烦了,并提醒自己:如果我心烦,我肯定是不开心了。
3.找到你身体感觉到不开心的部位,如果有帮助,可以把手放在那个部位。体验、感受,或观想那个不开心的感觉是如何在你的内在空间出现的,注意到它的颜色、模式,以及“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