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家乡,过年时有哪些习俗?
这个问题,对于长期奋斗于一二线城市的青年而言,需要再三思虑才能回答。很多固有的家乡名词,都随着时间的消逝而流失了,依稀记得过年的新衣服,看了一遍又一遍,数着手指头盼望着年夜饭的到来。对于过年必吃的传统美食,为了省时省力,能上街买的尽量上街买。咒骂着这店家真没良心,做的这么难吃,殊不知年味的冷淡,有我们一半的原因。
父亲盼着我回家过年,12月刚过初一就打电话催我什么时候回家,买票了没有,几点到家。而在我风尘仆仆地赶回家时,他却像大王一般,指使我上镇上买这买那,逢人便夸“你看,这对联不错吧,我闺女挑的。”亲人的年纪越大,行为举止就越像小孩子,要宠着他爱着他,这句话一点都没错。
新年将近,镇上办年货的人越来越多,小姨也开始张罗材料,准备大展身手做一些酥角。新鲜的手工制作的酥角是年节里拜年最有诚意的手信,也是供奉“老爷”的最甜心礼品。月牙形的酥角,圆圆鼓鼓像个胀满的荷包(钱袋子),彩头好。馅一般是芝麻、瓜册、白糖、花生等等,也有加椰丝的,咬一口,甜甜蜜蜜,自然是年节时上佳的吉庆小食。
以前每家每户都会炊鱼卷、卤鸭卤鹅做酥角,循着炊烟的香味,总能找到下肚子的油水。当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后,自然而然地舍弃一些传统的手作,在大部分人看来,这种行为没有好坏之分,习惯就好。我一直都很讨厌吃传统酥角,丰富的馅料,奇怪的口感加上甜掉牙的腻,比五仁月饼还不可思议。
当小姨说她今天要做酥角时,“我只做,不吃。”可见酥角在我味觉里留下了多大的阴影。这次准备的馅料是在豆沙饼的店铺买的,绿豆泥红豆泥和板栗泥。每次的馅料都要准备多一些,虽过了馋嘴的年纪,还是忍不住用手指偷偷挖一点送进嘴里。
用面粉、油和面,把面皮擀得薄薄的,年轻力壮的表弟有的是实力,自然就把和面和擀面皮这两项工作交给了他。作为总督导的小姨,则负责看和面OK了没有,面皮是否薄厚适宜。猪油和的面在油炸的时候更为酥松,而面皮柔韧性好的话,做出来的酥角油炸的时候馅料不会流出来,皮色红亮干净。
在面皮上一按一转,转出圆形的面皮,将馅料放入中间,对折捏合,再用拇指一点点掐出花边,角子就做好了。看似简单的波浪花边,则考验手的力度,边皮要捏得薄才能捏得好看,而且间隙需平均而密集,捏完后再用指腹轻轻调整即可。
一开始我包的酥角像恐龙背上的角,紧接着又成了一个矮胖胖的金元宝,过了一会又瘦了下来,丑得干瘪瘪。在小姨的调教下,油润的双手发力,越包越好看,颇有潮汕姿娘的风范。
最后放入热油中油炸(小火),酥角变得愈发饱满和黄澄澄,观着着实让人欢喜起来。尝试着吃了一个,香酥脆,糯糯的馅料和脆脆的酥角皮让人的身体为之一颤,频频点头称赞好吃。
留下一半用来拜老爷,哪一些送人,哪一些自留,小姨心中自有数。同辈的的几个小孩,一人拿着一个酥角,聊着以前玩过的游戏,配着功夫茶,杀嘴!
作者:猫大爷(转载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