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runtime的简介
OC是运行时机制,最主要是消息机制,相比于C在编译的时候决定调用那个函数,对于OC:在编译的过程不决定真正调用哪个函数,只有在真正运行的时候才会根据函数的名称找到对应的函数来调用
runtime原理:(1)对类和对象的探究
类其实就是一个结构体,包含了isa指针,所以类也是对象的一种,对象通过isa指正指向他的类,类通过isa指针指向它的元类。对象在调用方法也通过isa找到它的类,然后在类的缓存中找到该方法的iMP,如果没有则去类的方法列表中查找,然后再调用该方法,如果没有找到则报错;同理类对象也是一样通过isa指针找到它的元类后续操作一样。
(2)消息发送和转发机制:OC是动态绑定,向一个对象发消息,对象收到消息后究竟调用什么函数需要运行时决定,通过objc_msgSend:
1.通过isa指针找到所属类
2.找到该类的cache列表,然后没有则是下一步
3.找到类的方法列表
4.找到对应方法的,则跳转到该类的实现,如果没有,则继续沿着继承体系找到,如果还是找不到,则进行消息转发
消息转发
1.动态方法解析:就是调用(BOOL)resolveInstanceMethod:(SEL)selector方法看能不能动态添加个未知方法来处理这个消息,如果能,则消息转发,如果不能,则进入后备接收者
2.备胎(后备接收者) :(id)forwardingTargetForSelector:(SEL)selector
// selector : 那个未知的选择子
// 返回一个能响应该未知选择子的备胎对象
通过备胎这个方法, 可以用"组合"来模拟出"多重继承".
3.如果后备接受者都搞不定,则这个方法就准备要被包装成一个NSInvocation对象,返回一个消息签名(NSMethodSignature *)methodSignatureForSelector:(SEL)aSelector
// NSMethodSignature : 该selector对应的方法签名
4.完整的消息转发:给接收者最后一次机会把这个方法处理了, 搞不定就直接程序崩溃!在触发消息前, 先以某种方式改变消息内容, 比如追加另外一个参数, 或是改变选择子等等. 实现此方法时, 如果发现某调用操作不应该由本类处理, 可以调用超类的同名方法. 则继承体系中的每个类都有机会处理该请求, 直到NSObject. 如果NSObject搞不定, 则还会调用doesNotRecognizeSelector:来抛出异常, 此时你就会在控制台看到那熟悉的unrecognized selector sent to instance..
KVO原理
当一个对象被观察的时候,会创建一个类继承于原始类,并重写被观察者的Setter方法,重写的Setter方法会在赋值先后告诉观察者,并把原始类的isa的指针指向新类,我们知道, 对象是通过isa指针去查找自己是属于哪个类, 并去所在类的方法列表中查找方法的, 所以这个时候这个对象就自然地变成了新类的实例对象.
2.runtime的常见应用:参照:OC最实用的runtime总结,面试、工作你看我就足够了! - 简书
(1)将某些OC代码转为运行时代码,探究底层,对应上面的对象和类的探究
(2)Method Swizzling
选择方法并映射到方法的实现,用的是函数指针的形式来表示的,这样的指针叫IMP,OC提供几个方法增加删除和改变子方法的实现
拦截系统自带的方法调用:(1)方法交换
(2)拦截系统方法,比如拦截imageNamed来确定不同版本加载不同的图片
(3)在分类中设置属性,给任何一个对象设置属性
(4)获得一个类的所有成元变量,然后进行归档
利用runtime 获取所有属性来进行字典转模型
(5)万能跳转,后台配置跳转的控制器并对属性进行赋值GitHub - HHuiHao/Universal-Jump-ViewController: 【demo】万能动态跳转界面 - run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