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HR和财务是一个特殊的职业,由于贴近企业许多秘密层面,而且耳濡目染,HR、财务从业者有很多近水楼台、得天独厚的条件去“维权”,所以一般企业对HR和财务人员都比较宽松。对于创业型公司来说,有没有想过有一天,你掏心掏肺的HR人员对你进行“职业碰瓷”?本文是小编根据一个HRD的亲身经历改编,用第一人称的手法把事情的经过和创业型公司选择HR应该注意事项进行提炼和分享。
一、案例
2017年4月12日,本来应该是白百合事件席卷朋友圈的日子,吃瓜群众应该去那围观。可是,公司却被热点了。好多离职的同事让我赶紧去某失意人群居的喷子论坛去看帖子,告诉我清一色的4月10号和4月11号新注册的马甲、小号回复的、看起来讨论热烈,实则自说自话,满嘴的污秽言论,无底线的诽谤中伤公司领导和管理团队。
在其中一个同事强烈建议下我去看了一下,大跌眼镜、那语言真是不堪入目。一点都不夸张的说:不要低估员工,平时的道貌岸然,隔着电脑变成网络喷子的时候,就像那狂犬,逮谁咬谁,见谁喷谁。不管面试和入职时候表现的多么谦卑、拿怎样的巧言令色让你信服Ta是一个高素质的工作伙伴,翻脸的时候也会让你相信Ta们家其实是制造祖宗、生殖器和各种涉黄业务的代工厂。手里拎一打“马甲”把自己世世代代的职业和修养展露的一览无余。
我有点错愕,去领导办公室认领这个天大的错误。
是的,平时经常对身边人夸海口说:我一个做人事的,什么人没见过。
今天我灰溜溜的对领导说:对不起,是我眼瞎,我引咎辞职。”
这一次“网喷”对公司名誉以及各合作单位、以及很多离职和在职的员工名誉造成很大的“伤害”。凡事两边看,老板们倒是很乐观的人也会认为这是一次难得的宣传,让我们享受了一次明星级的待遇。现在,Metoo。
二、事件始末
事情的起因是我招过一个面相普通、谈吐“正常”的招聘专员,便于描述就称作小G吧。小G当时来一个月就要提前转正(试用期是2个月),当时的领导根据公司制度执行,未能通过,这一件小事已经让小G怀恨在心。这个领导离职前请分管的几个员工一起吃饭,酒过三巡,发了一点人生感慨。结果,小G在这次联合几个早期被公司开除的、手脚不干净的财务员工一起发黑帖的时候也捎带黑上这位领导,利用当时饭谈间的个人隐私内容爆了一下这位大领导的所谓“料”。其用词相当轻蔑、忤逆。让我想到了“毕姥爷之死”,不寒而栗。
当然也把其他很多高管和完全不相干的离职和在职的人用不堪的语言全“念叨”一遍,目的是为了:
1、捏造故事,吸引眼球,拉仇恨,让但凡认识文中人的人都来回帖;(结果效果其实很差,从始至终只有4个马甲在回帖,回帖占看帖量的0.2%。)
2、混淆视听,掩盖自己,整个帖子都在暴露运营部、技术部等,实则这都是一个人的马甲和同伙;
3、疯狗就是疯狗,乱咬乱喷是本性。
不理解吧?作为一个招聘岗,三四个月都不招一个人,闲呆着拿工资,还有么怨、什么恨?公司再亏,也唯一亏不到G。因为G的业绩全公司人都能看到。
问:这个人为什么要这么干?
答:职场碰瓷。
小G早在去年12月份都知道自己的违纪已具备被公司开除的条件。公司迟迟没有履行,是想让Ta平安的过了春节,春节后容易找工作,这是一个公司对于人事岗位最特殊的照顾了(每个公司难免都会存在这种对HR特有的人情)。无论你是否对公司做出过贡献,公司都替你考虑周全,让你平稳过渡。
结果,年后2月下旬,即便早就资金链断裂的公司已经无力支撑哪怕多丁点儿人力成本的时候,仍然打算给小G上社保、发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确保小G也自己找到工作后之后离职而避免社保中断。小G同意、本人签字。而一个月后,可能想起了什么,所以莫名其妙各种不满和威胁。至此,公司只能解除合同。结果小G坐不住了,聚众来公司,录音、拍照,污蔑公司,索要各种子虚乌有的A奖金、B奖金、赔偿等。
公司的经济状况连最普通的员工工资都支付不起,怎么可能如此胡乱花钱?何况我对于这种职场碰瓷是零容忍,一分钱都不能给,给了就成瘾,去祸害下一家公司。有些人现在就专业干这个,专门钻创业型公司人员计划不周密的漏洞,找个合适的时间跳槽,然后“讹”钱。
碰瓷式跳槽,打着维权的幌子逢跳必讹
除此之外,小G开始到处泄愤,联合几个半年前被开除的人一起发黑贴攻击公司。为了掩人耳目,逮人就咬,一顿乱咬,生怕人知道谁是谁。看来Ta也知道这种乱说话的一旦抓起来是要坐牢的。
各位同行,谁需要招聘水军需要背景调查的,可以问我要背景调查,我快递证据和杰作给你们大饱眼福,快递费我出。
三、经验教训
把本次“职业碰瓷事故”作为一个案例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经验总结,每个经验教训就是将来员工管理的风险控制点,分享给大家:
经验教训①:人事招人,最重要的要素是:人品、人品、人品!没有之一。(该案例的结果彻头彻尾的都在证明这个真理)
经验教训②在一个成熟型、规范化的公司,你完全可以尽你所能去招各种不同风格的人充实团队,人尽其才、百家争鸣;但是有一类公司例外:那就是创业型公司。(对应案例中:他其实并不符合整个团队风格,当时着急用人,觉得差不多就拿来用了。)
创业型公司的弊端和人员分布
因为创业型公司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从创业型公司的战略、方针、经营计划,到上层领导变动频繁,再到创业型公司、尤其是互联网公司(拿了风投的那种)往往扩张无序,很可能造成前期人员冗余,后期一旦发生一点变故,恐怕就要缩减、乃至大规模缩减人员。这个过程中不管多么努力,往往人力是左右不了业务和老板的疯狂扩张计划的。和世间万物发展规律一样,扩张的疯狂令人兴奋;但是收缩会让你阵痛。阵痛之下,公司的人员素质会至关重要。
我真的见过与公司共进退的员工,自己都危机到了最后一秒钟,想的还是公司能否重振旗鼓,我敬佩这种人,虽然这种人真的很少;比较多的一类人是:理解、好聚好散,可能有怀疑,但是仍然善举多多,我尊重这类人;还有少有的人也会较真,但不离谱,我理解这类人,毕竟人都是利己的首先,小自私和小贪婪的人是有点小可爱的。但是贪得无厌就一点都不可爱了。
创业型公司的HR选择
人事部内部的人最为关键。不然都把公司很私密的事情,诸如薪酬体系、薪资记录、员工通讯录、乃至员工隐私等资料拿出去给竞争对手、给别有用心的人了,你说接下来你会面临什么呢?正是由于创业型公司的种种不确定性,人事在招人的第一环节,必须把好这个关,如果你前期把关不严,把什么人都往里放,那么对不起,后期缩减阶段,你将面临和各种奇葩打交道,恨不得每天都去仲裁报到,可谓“磨破嘴、跑断腿”,跑完仲裁跑法院,恨不得跑好几年才能处理完。
我亲身经历员工自动辞职之后转身去仲裁提交单方解除,主张赔偿n多钱的人。如果不亲身经历,我打死也不会相信这样的事情。虽然处理办法很简单,因为我方证据非常确凿,但是仲裁不在输赢,在于浪费你各种材料准备和心神。所以:作为HR我相信,你看清一个员工的时候一定不是他面试的时候,而是在ta离职的时候。现在职场上主力军的90后,以始为终的人实在太少、太少了,大多数的人是只能看到今天,看不到明天。所以要求我们更加发挥主观能动性,慎之又慎。
那怎么办呢?最简单也是最可靠的办法,就是招跟你同类的人,最懒的办法是招熟人。之前我一直特别忌讳招熟人在身边,觉得不好管理。其实非也,那些老牌的HR从业者,很多时候愿意用自己熟悉的人,哪怕业务差一点。原因?知根知底放心啊!至少不怕有一天有股权纷争的时候靠利益优化就把你所有的资料和成果给对方啊。人事是关键部门,能力能过得去就行,可以自己去补,但是人品差了无论吃脑白金、还是黄金都是补不上的,引狼入室就真的是万劫不复。
经验教训③:无论是否出色,总想冲出边界,想比规则规定的拿到更多的人,慎用。以任何理由破坏规则的人事,宁可不用。(对应案例中:试用期要求提前一个月转正)
经验教训④:不要跟你的下属谈论你的私生活,无论多么煽情的场合,也无论你多么洒脱。自己洒脱可以,但是当做别人的消遣乃至消费的时候,尤其是你当时当ta是兄弟姐妹的时候。别的不说,寒心啊。(对应案例中:爆领导的“料”)
经验教训⑤:无论创业型公司规模多么小,HR部门有多简陋,HR部门的每一个岗位都要做详尽、周全、360度无死角的背景调查。上级、下级、同事、典型业务部门负责人全都需要调查到。(对应案例中:当时招人急,这位同志招聘时候非常仓促,当时我刚进公司,部门主持工作的另有其人,并未建立完整的背调体系。当时要求两天内招到人,所以也就草草了事。后来听人说,这位同志,在前一家公司就是“维权”的既得利益者,所以从此尝到了共产主义甜头而一发不可收拾,走的时候不捎带点总觉得缺点什么。)
经验教训⑥:作为HR,会有很多时候在人情和规则之间游走和徘徊。HR从业者一定要谨记墨菲定律,不要有任何侥幸心理。人心基本善良,但是往往你想用人情的时候,那1%会爆发出巨大的灾难。所以,100%坚守规则吧,保险一些。(对应案例中:该员工早就可以通过违纪开除,但是觉得是本部门员工,没有及时做)
经验教训⑦:你有很多机会可以考验一个人的人品,对钱的看法是有点庸俗、但是非常受用的一种。千万不要招一个说我不在乎那点钱的人,能说这种话的人,基本全部都视财如命。也不要以貌取人,烂赌鬼照样能开奔驰。(对应案例中:要求提前一个月转正。转正前后差20%的工资)
经验教训⑧:要相信你HR职业的敏感性,一旦对一个人有一点怀疑,就不要再报侥幸心理。只要有一点点不放心,就大胆砍掉吧,错不了。(对应案例中:很早就有人说这个员工阳奉阴违不可信,我也深信不疑,但是我以为并不影响工作就没有果断处理)
经验教训⑨:对于职场碰瓷,辞退员工一定要履行法定程序。对旷工、不辞而别、请假逾期不归的职工,用人单位将其辞退时要履行法定程序。另外,还要注意收集和保存职工旷工、过期不归的证据,以及被辞退职工“已经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已经解除劳动合同的挂号信、快递存根、刊载公告的媒体材料、企业规定制度等,这样可帮助用人单位打赢官司。(对应案例:这个案例中的人之所以反扑,就是因为我们法定程序完全履行了,他知道他去仲裁告不赢,所以这么做来勒索我们,想我们为了企业形象而拿钱删帖。可惜我们不吃这一套。对待网络喷子有一句老话:不管他们怎么说,无视掉之后,他们自己就会消失。)
经验教训⑩:即便你前面几步都做错了,最后还有一件事可以做:当断即断,免受其乱。一旦发现招错了人,用错了人,要直接断腕。妇人之仁害死人,否则到最后你就不知道自己该怎么死了。(对应案例中:没有在刚开始违纪的时候就开除,既节省成本,又免除后顾之忧。当然,这人的劳动关系最终成功解除了。)
回到题目:创业型公司,当你的HR找你碰瓷,你该怎么办?
小编:你必须首先有一个能兜得住(搞的定)的HRD/HRM.
再问:如果HRD/HRM不靠谱呢?
小编:的确有这样的事情。
小编5月份会推出HRD/M不靠谱的相关新文,真人真事,还涉及到电商界大佬,敬请关注。
原创作者:亦仁亦事儿,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