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大诗人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不但好诗也好酒。他数次出仕,曾为彭泽县令,如果在这个职位干下去,养家糊口毫无问题。可是老先生生性倔强,不肯为五斗米折腰,一怒之下,便封印辞官而去,归隐田园,与官场彻底绝交。虽一时痛快,却没了俸禄,断了经济来源。后来,又家遭火灾,几乎烧个精光,没了栖身之处,堪谓晚景凄凉。
陶渊明虽好饮,却常常囊中羞涩,无钱买酒。友人接济钱财,他不管数目多少,一股脑儿送去酒家,权当预付酒资。别人送米送肉,他则坚辞不受,宁可挨家挨户上门乞讨。五柳先生是古代文人真正归隐田园第一人,也堪称安贫乐道第一人。他也喜欢有钱,但在他看来,钱只有换成杯中之物才算有价值。嗜酒如命,视财为酒,也属奇葩!
陶渊明大概是古代以饮酒为专题作诗的第一人。他的《饮酒诗》二十首流传至今,虽冠以饮酒诗,你却不难发现,许多诗句中并未直接写酒,甚至全篇不见酒字。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其六“ 行止千万端,谁知非与是。是非苟相形,雷同共誉毁。三季多此事,达士似不尔。咄咄俗中愚,且当从黄绮。”
这些被世人公认为上乘之作的五言诗,的确是陶潜先生于长长秋夜把壶畅饮,微醺之后所作,写的是他辞官归隐,躬耕田园的一种心境。是愤世嫉俗,慨叹人生艰辛的情感表露。虽字面或寄情山水,或写世态炎凉,但我们仍读得出作者饮酒时内心的复杂与孤寂。人在酒中,意在酒外。一个与个人经历掰扯不开的"隐"字,也让五柳先生融入了饮酒诗中。写饮酒而隐"酒"字,这高明之处,只能是大家所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