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一位网友的行程安排:
工作日的时候,她都十分忙碌,盼着周末早点到来,想着抓紧休息,让自己恢复活力。
于是,每周五下班后,她就报复性地回馈自己:
看电影、逛淘宝、刷手机……直到凌晨2点,才恋恋不舍地放下手机睡觉。
第二天,睡到日上三竿,她才爬起来,随便吃点东西,再继续前一天的生活节奏。
她以为,自己已经得到了放松和休息,周一可以元气满满地迎接一周的工作了。
谁知道,周一的早上,她比任何时候都要疲惫。
直到一个转机到来,让她意识到自己对“休息”的误解有多深。
周六早上,她参加社区举办的插花活动,下午和丈夫去商场逛街,晚上在外面吃了一顿饭。
周日,她和一个朋友讨论市场活动方案,晚上回家后也没闲着,又整理了一个超长的采访提纲。
这个安排得异常充实的周末,反而让她彻底缓过来了。
新的一周来临时,她精神饱满,快速进入了工作状态。
原来,周末最好的休息方式,并不是在被窝里窝上两天,而是要保持健康的作息,同时换个脑回路生活,让自己忙碌起来。
想起英国作家埃尔伯特那句话:“没有比刚刚度过假的人更需要假期的了。”
休假的方式不对,只会让人觉得更加的空虚和疲惫,似乎需要另一个假期来缓冲,殊不知,这样就陷入下一个死循环。
无效的休息,确实只会越歇越累。
根据医学上的研究,将疲劳分为三种:
体力劳动者、脑力劳动者、过度思虑焦虑者。
而不同的疲劳,需要不同的休息方式来缓解。
对体力劳动者来说,“静止”的休息方式能快速补充体能,并把体内堆积的酸性废物快速代谢出去。
对脑力劳动者来说,则不是通过“静止”来恢复体能,而是换个事情,让脑神经放松下来。
而对过度思虑焦虑者来说,则需要卸下内心负担,让自己想得少一点,才能活得自在一点。
真正有效的休息,是有针对性的劳逸结合,让自己从生理和心理上都得到放松,从而消除疲劳,养精蓄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