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小长假,回来了,又回来了,回到了地理坐标杭州,回到了工作、学习、成长的日常。但明明感觉到有点小疲惫,是的,我的心情还没有回归。所以,我需要在此,在此拂去这几日来路途中的奔波,抚平那颗无处安放的心,尝试着让自己快一点回过神来,准备好心情迎接接下来的日常与周遭。
十一之前,有过期待,有过躁动;十一之后,这般疲乏,这般低沉。十一之后的状态在十一之前早有预料,但从未因此不再期待。我相信下一个十一之前,我会依旧期待,依旧躁动。也许,这就是活着永不枯竭的魅力,而每一个活着的人才更渴望生活。因为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自己的期待,为了这份期待,活着。活着,为了遇见期待的样子。我们一直乐此不疲,这或许也是节假日区别日常应有的仪式感吧。嗯,应该是这样子的,本应该是这样子的。
假期嘛,本来是用来放松心情的,确实也是,在假期的前几天,真的很放松,日常忽地中停,不再链接互联网,周旋于网上的喜怒哀乐;不再朝九晚五,拥挤在上班的路上;不再神经紧绷,关注点滴成长。就只是单纯地休假,与家人团聚,呼吸家乡的空气,吃吃喝喝聊聊,陪伴许久难得陪伴的家人,说说话,很幸福。
但快乐太快,日常是常态。当假期逼近,那种平实的幸福岌岌可危,那么远,抓不住。所以,才会有当下的心情,由慢状态切换至快状态的临界点是最最痛苦的。此刻的疲乏其实也好理解,因为在家的放空状态无所求,怎样都好,也毕竟是有限度的;而假期归来的成长状态是有所求的,不是什么样子都是可以的,是不允许空洞的,是需要一种精神富足来予以支撑的。所以,成长就是日常,就是常态。
假期难得,本应该多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但有了自己的家庭之后,小孩成了心头的牵挂,回家就成了不二选择。只怪假期太仓促,陪伴小孩的时间永远都嫌不够,陪伴父母的时间就只能挤一挤。8天假期,2天在路上,4天陪小孩,1天陪父母,1天收拾心情。在路上,回去欣喜,归来沉重。陪小孩,她的一颦一笑,一哭一闹,都温暖,都甜蜜,愿她平安健康长大,有自己聊慰庸常的小坚持,足矣。陪父母,熟悉的唠叨,熟悉的味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父辈的幸福日常。只愿时光慢些吧,白丝慢些布满他们的发眉间,许他半世安康。收拾心情,就在此刻,恬然自足,再出发,铿锵有力。
国庆中秋假期已归兮,收拾好心情再出发。
回归日常,日常也很美好,生活也值得期待。
但,记得,下个假期,依旧要怀期待之心,依旧要怀躁动之心。
因为,这就是生活,这就是活着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