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幸读若干欧阳修之赋,目不能移,手不能释书也。大师擅以景物寄情,无不生动有趣,每每意犹未尽,止不住反复阅读,不时拍案叫绝。
《秋声赋》,秋声者,秋天之声音也,其不同与其他三季之声,带有萧瑟与铿锵之力,经历繁春酷夏之后,秋天已是肃杀之季,此时虽果实还在枝头,但西北风带来的寒气,以不可阻挡之势,猝不及防,万物眼见催败调零。
事未至,而先闻声。欧阳修于秋夜,以所闻之声起,闻风吹草动,亦知寒冬不远矣。内心愀然,来自上天的旨意,早己如疾风暴雨一般,酝酿已久而不容置疑。
继而化有声为无声,无声的秋之摧毁力,更是势不可挡,万物无一能幸免,尤其最盛极一时的生命,更能体会其破坏力。“物过盛而当杀”。欧阳修堂堂一国之相,被贬偏僻之地,其心自是百感交集,如同秋风过后了无生气的荒野。
然人毕竟不同于草木,草木看似微不足道应对季节变换却可以坦然自若。而人遭受挫折,必定“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而身形憔悴,不复当初活力。戚戚然回首往昔,只徒然悲叹!只恨自己非草木,却要承受如此冷酷秋声。难免心灰意冷,事已至此,抱怨无用,天命难违,只是苦痛说与谁听?
欧阳修以秋声作比,层层递进,在下半节文字中抒发内心抑郁,兴而点题。一气呵成,构思缜密,文字优美但力透纸背而成为千古名赋。
而《憎苍蝇赋》一改秋声赋的优美抒情,以讽刺辛辣笔触,至振聋发聩之效。文字诙谐幽默,道理浅显而寓意深刻。
“既无蜂虿之毒尾,又无蚊虻之利嘴。幸不为人之畏,胡不为人之喜?尔形至眇,尔欲易盈,杯盂残沥,砧几余腥,所希杪忽,过则难胜。”
苍蝇的特性跃然纸上,无毒却令人生厌,整日只在意蝇头小利,残羹剩饭,需求不多,唯喜处处钻营。且信息灵通,无孔不入。成群结队,往来络绎。令相与者寝食难安。即使偶尔有溺死者,亦不悔而前赴后继也。
极似善谗言的小人,任何风吹草动,闻风而动,趋之若鹜。咋一见,虽一时并无大害,却令人厌恶。然禁而不止。日久即正义之风摇摇欲坠,难以为继。一旦得逞,即迅速发展同党,“才稍怠于防严,已辄遗其种类。莫不养息蕃滋,淋漓败坏”为一己私利,结党营私,置国家兴盛与不顾。
欧阳修以苍蝇作比,列其罪而知小人之可恶,令人叹服,回味无穷。远比直抒胸臆更有说服力,也更有想像力,“宜乎以尔刺谗人之乱国,诚可嫉而可憎!继而可嫉可憎也!”最后点题,才使作者积郁于心的不平,呼之欲出。
与前述两赋相似的,《鸣蝉赋》《黄杨树子赋》亦以自然之物,喻己喻人,以万物存在的合理性,悟之,从而接纳自身遭遇,更多几分佛性。为天下计者,不拘身在何处,发多大的声音,诉诸于文字,传承于后世亦是幸事。
人之于万物,竟有如此多的相通之处,顿有幡然醒悟之感。大道至简,世间万物自有其亘古不变的生存方式,人身处其中,岂敢错过?
人困苦于内心时,向万物索求答案,实在是最可靠的方法。 譬如人之生老病死,与四季的轮回极似,经历生命的繁盛春夏之后,必然迎来落寞与萧条的冬天,可是冬天何尝不是养精蓄锐的大好时光?每逢低谷,即是收敛锋芒,休养生息的时候。吐故以纳新,反省修身,以待好时机。如此,人生不如意正是促进自己成长的动因。譬如美酒经过长时间发酵,味道才会更纯厚,人生亦是如此,只知进而不知退的人生,定会缺失很多深沉意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