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道路弯直,必向光明
不管道路弯直,必向光明
我们的精力应该放在哪里?
我们应该把精力放在“目标、行动和方法”上,而不是“立场、对错和意见”上。
思考
这就是所谓的:成大事者不纠结。
“目标、行动和方法”,更多的是专注于自身,专注于应该投入注意力的事情,是我们常说的:对事不对人。
而“立场、对错和意见” ,所面对的却都是他人,是三个对注意力产生巨大消耗的“坑”。
对自身的关注和修正,要比和别人较劲重要多了。
我更惧怕,人际中的迷障
沟通和探索
日常对话中,我们常用到“我知道了”或“我不知道”来回答。
这两个回答,在表面字义上是相反的,但在作用上却都是相同的:对沟通和探索的阻隔。
武志红老师分析为以下两个理由:
第一,你无形中以为,完美的自己应该什么都知道,而不知道是一种羞耻;
第二,也许你的家庭中,你的童年里,总有人要过度询问你,要去抓取你的想法,这让你有被入侵感,于是你要用“我也不知道”并且“我真的是不知道”这样的两句话来抵挡入侵。“我也不知道”是给对方说的,而“我真的是不知道”是说给自己的。
思考
首先想到的是,我自己不能阻断与他人的沟通和探索。
要用开放的语言和他人交流,而不用简单的“知道”或“不知道”竖起人际间的高墙。
另一个问题:我是否过度抓取孩子的想法?
我反思自己,多年来,出于“与孩子多沟通多了解”的目的,不遗余力的对他询问,引导,说教。
在我极力的去抓取孩子想法的时候,我从没考虑过他的感受。
最近几个月,我明显感觉他对我的询问大多回答“还行”或“都行”。
我认为他在敷衍我,于是就变换方式和角度继续询问,并自以为这是我为了更好的沟通所做的积极尝试。
今天,我突然明白,我错了。
我这样过度的去询问孩子,是对他想法的抓取,很可能导致另一种阻隔。
最近,我也在积极调整自己,把说教变成我自身的行动。
想让孩子放下手机,我自己先要学会不拿起;想让孩子读书,我自己先要静下心把书翻开;想让孩子爱上英语,我自己先要让英语融进我生活里。
开始每天抄写英文好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