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忘记某人,就像忘记关掉后院的灯,而任由它整日亮着,但正是这光,让你常常想起。”
喜欢诗人耶胡达·阿米亥的这首诗,当在先锋书店与刻在墙壁上的它再次相遇时,久久伫立并凝神仰望。
在我成年后的生活里,书店与书之于我,就是那个某人,和那个忘记关掉的后院的灯,忙碌的生活让我时常不能走进书店,但那些心爱的书却时常捧在手里,读在心里。
02
暮春时节,当香樟树的叶子愈发浓密之时,再一次踏上了南京的土地,在活动结束后的那个晚上,匆匆赶往心心念念的先锋书店。
在这样一个繁华的六朝古都,先锋书店竟这样素朴而隐秘,甚至连个路标都没有。一个并不宽大的通道,两旁稀疏垂着的枝条,掩映着一道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门,就是这样极普通的帘门隔开了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外面车水马龙,锣鼓喧嚣,里面书自岿然,深邃沉静。
踏进门里,迎面就是罗丹的思想者雕像,这个谦卑的思想者,让刚才那个雀跃的亦或是疲惫的你不由得打个激灵,兜住精神,怀着万般的敬意屏住呼吸,创造者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在他们创造的作品面前,人可以瞬间安静下来,在安静中触摸灵魂,倾听心灵深处的声音。
每次走进这片书的海洋,都不亚于刘姥姥第一次走进大观园,眼睛看不开。抬头仰望,前方一个大大的黑色十字架庄严地悬挂在上方,宛若《圣经》般的洗礼,会让你的心再次谦卑,忍不住立正站好,虔诚地行注目礼。顺着十字架朝向的路线,是一个上坡道,两侧摆满了书,正前方是一个写有“大地上的异乡者”字样的横在地上的十字架,与下面悬挂的黑色十字架遥相呼应,这样的设计也许是别具匠心吧,走上去,让浩瀚的书教会你谦卑,走下来,庄严的十字架告诉你要善良。
“大地上的异乡者”,是奥地利诗人特拉克尔的诗句,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大地上的异乡者,都要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精神的故乡。就像此时此刻,一群来自四面八方的异乡人汇聚 在这里,因为书籍而相遇,然后抱团取暖,再各自带着精神的慰藉离去。
在书店的每个角落,总会不经意地与梵·高、毕加索、伯德莱尔,马拉美等相遇,那些画,那些诗,在不经意间就走进了你的心里,让你不经意地就心潮澎湃,心开目明。在书的最深处,咖啡、艺术画廊、电影、音乐等休闲区,可以同时容纳几百人,一眼望去,数不清的人们在这里安静着,思索着,这里的一切无不荡涤着每一个受洗的灵魂。
这是我迄今为止在走过的实体书店中,见到的对读者最人性化的尊重了。
03
在这样荡涤灵魂的地方,服务生的素养也是极高的。
一直以来,我很想系统地读一读李白和杜甫,可是走过多家书店,竟没有发现他们的传记,于是,我希冀能在这里遇见我所要读的李白和杜甫。因为书太多,查找实在不便,我把目光投向了这里的服务生。
服务生都是年轻的男孩、女孩,他们阳光青春,步履轻快地或上书,或理书,或接受顾客的咨询,始终面带微笑的,态度诚恳。
“女士您好!李白、杜甫的书,请您跟我来。”
小生很绅士地把我带到古典书柜面前,说:“这个区域或许有您要的书籍。”然后礼貌地退去了。
来来回回找了找,并没有看到我想要的,正欲转身,遇到了刚才的小生正抱着一摞书向我走来。
“女士,这是我在另一处找到的李白、杜甫诗集,您看是您想要的吗?”
“可是,我想要的是李白和杜甫的人物传记之类的,这里有吗?”
小生略思索了一下说:“您稍等,我去服务台查询一下。”说完一溜烟地跑去了。
好一会,小生找到我,笑着说:“女士,我们店里目前还有一本《李白与杜甫》,近似于传记类的,但目前市面上也只有这一本了,陈列在我们书店的行政办公处,估计不外卖了,现在是晚上八点多了,那边已经下班,您明天上午可以过去,虽然不外卖,但应该可以借阅。”
小生拿着纸条,很认真地给我写着地址。
看来,在书卷中熏养出来的服务也是极富人文的,这样的服务更让我平添了对先锋书店的敬仰与尊重,这里真的是一座人文精神的殿堂。
04
惊叹主人钱晓华的伟大坚守。
因为对书的热爱,96年,钱晓华在南京圣保罗教堂的斜对面开了一家书店,17平方米,朝圣日,因为教堂人满为患,好多人挤不进去,就挤进了书店,这样,许多人因为教堂而认识了先锋书店,书店里满满的人群把手伸向书架的画面,是主人钱晓华永远的幸福。
可是,不到一年,这里就面临了拆迁,搬迁过后,又因酒徒驾车误撞,让书店一片狼藉,就这样,书店在颠沛流离含辛茹苦中垂死挣扎。
但书店始终是钱晓华疲惫生活里的英雄梦想,他坚信每本书都是一种生命,每本书都有一份感情,他对书有着难以言说的情怀,所以,一直在寻找更好的经营方式,一直在默默地坚守。
后来在夫子庙,开起了一个一百六十米的先锋大道,设计便捷实用,又不失人文性,一度成为世界上最长的书店,可是不到一年的时间,经营惨败。在收拾书本的时候,钱晓华泪流满面,他说:“我无法用手指挡住眼泪,那片刻的眼泪仿佛能淹没了整个南京城……先锋大道去了,像我的父亲母亲,卧躺在荒郊的山坡上安息,那里又多了一块墓碑。”说这话的心,该有多么痛!
在喧嚣功利的今天,时代早已把纯粹的阅读逼近了狭仄的胡同。
终于在04年,钱晓华看到五台山地下停车场招租,又一次投了进去。这一次,依然是坚持与商业决裂,做一家纯粹而又凝练的书店,时至今日,发展成3680平方米的书世界,震撼每一个系念着阅读的人,决不辜负任何一颗风尘仆仆的心。
09年,先锋书店被誉为“中国最美书店”;
14年,被英国广播公司评为“全球十大最美书店”;
15年,被英国卫报评为“全球最美十二家书店”;
15年,被美国有线电视评选为“全球最酷书店”;
16年,被美国《国家地理》评选的“全球十大书店”(先锋书店是亚洲唯一入选书店)。
钱晓华怀着受伤的理想,苦苦坚守了十四年,没有成家,没有女朋友,为了先锋书店,为了梦中的理想,倾尽了所有,他说:
“我就是一个佩戴桂冠的文化乞丐,一个行走在大地上的异乡者,在通往精神的诗与思的途中,书生意气,至死不渝。”
“我就是想向读者推广文化,我希望这份坚守,能给读者带来文化幸福感,同时也能让这座城市更有思想。”
“哪怕这座城市陷入了一片黑暗,这里的灯也会亮着。”
一切付出和努力都注定会被人铭记。
北岛说,读书来自于生命中某种神秘的力量,这力量与现实的利益无关,一如灯光,照亮人生的黑暗。
05
阿根廷的博尔赫斯认为,如果世界上有天堂,那天堂就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想起二战时期,英国伦敦辛郡,一座名叫“荷兰屋”的图书馆,屋顶被炸塌,钢筋、水泥、瓦砾,遍地都是,在这样硝烟弥漫的时刻,有三名绅士站在图书馆废墟里的大书架前,静静地读书。他们忘记了战争,忘记了人类的纷争,忘记了炮火的残酷可以随时要了他们的生命。
当战争席卷人类,当人间沦为地狱,总会有一些人,用行动在暗夜里点亮明灯,告诉我们,人类的文明还在,对知识的渴望还在。
也许人类文明的可贵与伟大就在于它的薪火相传,书籍和图书馆所承载的,就是一代代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和力量。
当书籍和图书馆已成为一个城市的坐标,当阅读已成为每一个人的生活习惯,一个个灵魂就有了安居之所,一双双陌生的手也就通过书籍紧握在了一起。
06
萨特说:“我的生命是从书中开始的,它也必将以书而告结束。”
我也相信,人类终将会回到书中寻找失去的精神家园。
先锋书店无疑是大地上异乡者的一座精神的教堂,在这样纯粹而凝练的书店里,可以读书,可以喝茶,可以看电影,甚至可以约会、发呆,总之,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
“喝那么好的茶,又看那么好的书,不随手带走几本,书店主人无所谓,关键是对不起自己。”
作家叶兆言的感受就是我的感受,于是,打卡,挑书,在付款时,得知前面的顾客是深圳的,带着书单专程飞来,只为先锋书店。
从先锋出来,提着厚厚的一袋书,走在异乡的街头,心却异常的踏实。
07
今天,我把家里订阅的《思维与智慧》《读者》《经典美文》等过往杂志整理出厚厚的一摞,用先锋书店的手提袋子拎到教室,以供学生们课外传阅。
当我把袋子放到讲桌上的时候,只听葛丰赫大声喊道:啊!先锋书店!
语气里满是激动与自豪,仿佛先锋书店是他久违的老朋友。
所以,带孩子去一座城市,就先去这座城市的书店吧,那里的确可以濡染心灵,一个常常浸润在书店里的孩子,他的眼睛是会发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