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已实施有一段时间,减少作业总量和减少课外学科辅导负担,各方讨论解读了已很多,并且初见成效。其实这份重磅文件除了双减还有双增,增了什么呢?
在这个全民焦虑的时代,要抢怎么的心态培养孩子?
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
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各地要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成果,积极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促进新优质学校成长,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学区化治理和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充分激发办学活力,整体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加快缩小城乡、区域、学校间教育水平差距。
解读:学区房不香了,扩大招开范围掐尖招生的学校要逐步取缔了,各个学校获得的财政资金会向差一点的学校倾斜。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教育部门要指导学校健全教学管理规程,优化教学方式,强化教学管理,提升学生在校学习效率。学校要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积极推进幼小科学衔接,帮助学生做好入学准备,严格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做到应教尽教,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业质量标准。
解读:提前教学、抢跑教学要凉了,各学校的教学进度要统一规范了,副科要保证质量,老师再占用副科课堂要当心了。
学校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提高难度、加快进度;降低考试压力,改进考试方法,不得有提前结课备考、违规统考、考题超标、考试排名等行为;考试成绩实行等级制,坚决克服唯分数的倾向。
解读:日常考试会减少、周测、月考、大小考试会缩减,但考试的形式会更灵活 。
深化高中招生改革。各地要积极完善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模式,依据不同科目特点,完善考试方式和成绩呈现方式。坚持以学定考,进一步提升中考命题质量,防止偏题、怪题、超过课程标准的难题。逐步提高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比例,规范普通高中招生秩序,杜绝违规招生、恶性竞争。
解读:中考学科考试的难度会降低,相应的其它考试会增加,定向生名额会更多,高中学校花样繁多的招生推介会被限制。
纳入质量评价体系。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树立正确政绩观,严禁下达升学指标或片面以升学率评价学校和教师。
解读:好学校不再是考得好就行,好老师不在是教得好就好。
强化配套治理,提升支撑保障能力
保障学校课后服务条件。各地要根据学生规模和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统筹核定编制,配足配齐教师。省级政府要制定学校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办法,明确相关标准,采取财政补贴、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等方式,确保经费筹措到位。
解读:学生放学后的事学校要管了,家长再也不用担心接不了孩子!
完善家校社协同机制。进一步明晰家校育人责任,密切家校沟通,创新协同方式,推进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教育部门要会同妇联等部门,办好家长学校或网上家庭教育指导平台,推动社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服务站点建设,引导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理性确定孩子成长预期,努力形成减负共识。
解读:社区服务要增加家庭教育辅导了。
精心组织实施,务求取得实效
全面系统做好部署。加强党对“双&减”工作的领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要把“双减”工作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重点任务,结合本地实际细化完善措施,确保“双减”工作落实落地。学校党&组织要认真做好教师思想工作,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创造性。校外培训机构要加强自身党&建工作,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解读:双减工作是重大民生工程,要列入党&政工作重点。
前文重新解读了双减文件的精神实质,作为家长,如何应对呢?家长只要知道这份文件力度空前,顺势而为就好了。
提早发现并保持孩子的兴趣,客观了解孩子的潜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对什么感兴趣这个问题对每位家长都至关重要,这里的兴趣不一定是那门学科,或许是那门技艺,比如体育、艺术、动手能力等等,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天赋的能力如果能得到及早的开发与保护,必定利于孩子将来的发展。
排除干涉和焦虑,别再被“起跑线”洗脑
起跑线引起全民焦虑,实际上根本不存在什么起跑线,每个孩子一出生就处在不同的赛道上,而且这条赛道并不是短跑,而是一辈子的长跑,比的不是谁比谁抢跑了几步,而是耐力和坚持。更进一步讲,有时候这条赛道上只有自己,与自己赛跑的往往只有自己,能赢下自己才是人生最大的成就。
什么力量能使自己跑得更快?那就是孩子最感兴趣的事,唯有愿意付出毕生精力去做到的事才能支持一个人坚持跑下去,这个才是一个人起跑线的起点。
各个学段,孩子应该注重培养哪些能力?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最大的区别,是家庭教育没有教材,没有课堂,它的教育力量就在于父母的榜样作用。儿童的天性是模仿,从咿呀学语开始,就模仿父母的语言和动作。以后父母的一言一行,无不深刻地印入儿童的脑海里。——顾明远
学前和小学阶段
孩子在这个阶段的学习主要是模仿,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比什么都重要,这个年龄的孩子理解能力不高,你和他讲道理是没用的,但他眼里能看到你在做什么,并无意识的照着你的样子去做。
比如你读书,他也会喜欢读书,你踢球,他也会跟着踢球,你天天发怒,他也会变成坏脾气,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这个阶段体现最为明显,许多好的不好的习惯都是这人阶段养成的。
小学阶段孩子的兴趣会很广泛,什么都爱玩,什么都喜欢照着去做,你甚至都惊讶这个年龄段孩子超常的模仿能力,比如游泳他可能只要三天就能学会,而大人却需要一个月,但孩子的兴趣多数都是热三天,不过总会有一两个兴趣会保持下去,孩子会表现出超常的专注,这就是孩子与众不同的地方,也许就是孩子的未来。
这个阶段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初中阶段
初中的孩子,学到的知识增多,视野进一步开阔,向父母学习已经不再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因为多数父母在这个阶段在孩子眼里都变成“普通人”,早已不是小学那个什么问题都难不住的家长。
这时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偶像,有了自己心目中的榜样,他开始知道自己想变成什么样的人,这是孩子开智的里程碑,作为家长一定要保护好孩子这个初生的理想,他想变成拿破伦,那就让他照拿破仑的样子去做好了。
这个阶段家长最要注意的是引导和帮助,你会发现在许多问题上,你要改变孩子早已力不从心,我们最该做的是帮助孩子实现他刚刚生成的梦想。
高中阶段
孩子终于懂事了,能和你深入交流一些问题,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会利用自己身边的资源完成一些复杂的任务。
这个时期家长要做什么呢,这个时期家长已经可以理性地与孩子沟通,一块规划孩子的未来,依据他的兴趣、爱好、学业成绩制定未来发展的道路。
引导孩子认识自己、认识社会,结合自己的优势选择合适自己的发展方向,如果孩子的兴趣没有被埋没,一直能坚持到高中,相信孩子在这个时期在自己擅长的方面早已出类拔萃。
相信孩子有这样的成长历程,学科和特长都能展现出独特的自己,有这样的结果,难道不是最好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