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最后那一片蓝色的大海在3D眼镜前升起,观众席上终于有人说出了大家的心里话:总算安静了。138分钟的《红海行动》,从头至尾都贯穿着高能密集的枪声、炮声、爆炸声,但是在海葬的那一刻,算了又算,“我方”两位牺牲,一位受伤。当然,这个数字不能算准确,不过,谁都懂得看电影时的这种计算方式是什么意思。
国产电影有一个较好的势头,那就是慢慢的接上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左右的电影风格,有着比较用心的大场面制作,不虚假,不造作,更不会让人觉得“神化”——虽然几个人深入“敌后”救出几百人这种各已经很神,但总比“手撕**”那个系列要好的多。
80后们曾经热血沸腾过的青春电影正在回归,票房赚取到好的成绩,自然不算难事。在经历了很多年的荧幕飞来飞去和各种假大空式的战争和打斗设计后,国产电影在这一点上,终于有了很大的进步。两个小时的视听体验,相对于时间和票价,都不吃亏。
然而,也只能是仅此而已。
小的时候看电影,喜欢看的是影片开始前的“本片纯属虚构”。那时,这六个字给人一种可以立刻进入多维世界的感觉,马上就可以和主角一起吞刀吐剑御风飞行御剑杀人千里不留形。那个世界总有剑仙神仙大侠剑客,无所不能,这可能是幼小心灵所面对的残酷世界的一种逃避。
而大了后看电影,每每于开始前看到“本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心头就有异样的感动。这样的电影虽然缺少了夸张的场面,但是当你看到“萨利机长”几乎以一人之力把飞机平安降落在曼哈顿河上(同名电影),看到“詹姆斯·多诺万”在东德和西德间空格把间谍和平民带回了自由世界(间谍之桥),看到《爱国者日》里那无数平凡的警察拯救了一个城市……你会觉得,这世间的美好的确来之不易。诗人说:“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既是尘世的真实美好,也是人间经历磨难后最为难得的平凡。
也正是基于此,才会觉得可惜。可惜什么?很多年前我们有幸摆脱了枯燥的电影,有了“贺岁片”这个概念,也有了一系列的欢声笑语、男欢女爱、历史巨制,但就是没有一个“本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这么多年了,我们只能在一次次的虚构间徘徊,意淫历史,自嗨当代。
然而生活是什么?
生活不缺少故事,但生活永远是真实的故事。再好的讲故事技巧,比不上真实来的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