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小隐
读完路遥的《人生》,我抚着哭得有些肿的眼睛,思绪万千。
整本书的人物中,我最喜欢,最佩服的就是巧珍。虽然她大字不识一个,却是活地最明白的一个人。
她美丽、勇敢,如白杨树一般坚韧挺拔,像大地母亲一般广博包容,她爱的是爱情本身,而不是名利、前途等附属品。她全心全意为爱人着想,从未想通过加林改变自己的命运,她才是真正的强者。
01
巧珍热情、美丽、勇敢;她爱起来掏心掏肺,被抛弃后,断起自己的感情来干净利索。
她一直爱加林,默默地爱,是真心希望自己爱的人可以自由驰骋得那种牺牲式的爱。在看到加林没考上大学,当代课老师又无望后,她觉得自己和他有可能了,于是勇敢的找加林表明心迹。
巧珍是狂热的,不顾一切的。她和加林夜晚野地私会,当村里流言四起时,又勇敢得在大白天和加林相跟着去县城买漂白粉。无媒无聘的情况下,一个云英未嫁的少女如此行为在当时的农村可谓惊世骇俗。
她的热情,她的关心,她小白杨一般挺拔的身姿,都给予了处于人生低谷的加林极大的慰籍。
读这本书时,我的眼泪自加林在大马河上准备和巧珍说分手后就没停过。巧珍真的是一个坚强、比金子还要珍贵的姑娘。
她没有让加林说出那让他难以启齿的分手的话,她很快懂了他的意思:“你……去吧!我决不会连累你!……加林哥,你不知道,我是怎样爱你……”
如此赤诚的一个姑娘,彼时的高加林并不知道他放弃的是怎样的一块美玉,不知道他已错失了一生的爱人。
巧珍的可贵之处在于,她热情、勇敢却也坚强。巨大的感情打击面前,没过几天,就“像一匹带着病的、勤劳的小牝马一样,又开始了土地上的辛劳”。她既没寻短见,也没神经失常。她在夜晚哭泣,白天却和往常一样,该做就做什么。人生的灾难打倒了她,但她又从地上爬起来了。
后来加林被人告发,又被打回原形,回到农村,巧珍以德报怨,拦住了要当众羞辱加林的姐姐,又积极为使加林当上民办教师奔走。
得知这一切的高加林,只能两手抓着生养自己的黄土,痛苦地喊出“我的亲人哪……”,但悔之晚矣,伊人已成别人的新娘。
02
高加林无疑是才华横溢的。他有头脑、有干劲,一心想跳出农门,成为正式工人,但当时的社会环境限制了他的发展。
我可以理解高加林出人头地的愿望,但他太年轻,太过急切,以至于在巨大的诱惑摆在眼前时,他做出了有违道德与良心的选择,失去了两情相悦的爱人。
他不爱黄亚萍,在和黄亚萍热恋时,他就有所察觉。他一时被心中的抱负和外面五光十色的世界迷花了眼。他只是看到了黄亚萍能带给他的前程,看到了她迥然不同于自己所属农村阶级的时髦、光鲜,他对这个不属于自己阶级的女人感到好奇、神秘。
于是,他骗自己说:我和她精神上有共同语言,我是爱她的。但他又时不时地把黄亚萍和巧珍进行比较,又回回咂摸出巧珍的好。
他在明白自己又要回到农村后,“第一个想到的是巧珍。他在桌子上狠狠砸了一拳,绝望地叫道:‘完了!我这个混蛋······’”,而黄亚萍则“没有引起他过分的痛苦”。
他出卖良心、出卖自己的爱情往上爬。通过这种方式升迁,爬得越高,摔得越痛。
高加林和黄亚萍的爱都是有条件的,高加林爱黄亚萍的条件是她能为他带来好的前程;黄亚萍爱加林的基础条件是他应是一个“正式”工人。只有巧珍的爱是无私的,纯粹的,你落魄了,我陪你;你高升了,我祝福你;无论你变成什么样,我都爱你!
生活对于没有原则的人总是无情的,最终,黄亚萍失去了高加林,高加林失去了引以为傲的正式工作。
03
柳青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年轻的高加林只走错了一步,却终究与巧珍阴差阳错地错过了。
他给爱情设置了功利性的条件:只有农民高加林才会和巧珍结合。如此功利的人,生活和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等他最终又成为农民时,等他最终晓得巧珍的珍贵时,巧珍却已成为马栓的妻子。一切都晚了。
如果做事失了良心,以至于失去了可与自己相携一生的爱人,那么爬得再高、走得再远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们大多数人如高加林一样,年轻的时候踌躇满志,跃跃欲试,希望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
但无论你是多么急切,多么渴望成功,都不能违背道德准则,违背人间道义奔向自己所谓的成功。切勿作出让自己良心难安的选择。否则,人间世事,因果循环,你终将不得不吞下自己种下的恶果。
中国人的智慧是:事缓则圆。
成功没有捷径可走,捷径是世界上最难走的路,它有可能将你推向万劫不复;
爱情也不是你上位的筹码。将自己的感情用作筹码往上爬的人,终将摔得粉身碎骨。
04
对比高加林的悲情人生,我们应由衷地感激我们所处的时代。
时至今日,虽然社会上走后门的现象依然普遍,但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互联网的繁荣,使各式各样的人才都能找到自己的发展平台。只要你努力,只要你真的有才华,就不会怀才不遇,失意过人生。在这个时代,是金子,就总会发光。
怀左写作训练营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