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因为婚礼待了好几天,感受到了很多不同的事物带来的冲击。
首先是婚礼。我以为的婚礼是很浪漫、自由的,根据自己的心意安排一切。公公婆婆也很尊重我们的意愿。婚礼是在酒店举行的,举行婚礼仪式的装饰都是按照我们的要求进行的,是浪漫的蓝色。出嫁时有很久风俗和讲究,打伞,长明灯,饺子饭,红色的内衣内裤,还有出东门进西门等等。这些风俗都和我的认知产生了冲突。我不习惯这些繁杂的东西,一路上和父母矛盾不断,冲突频繁。我不理解为什么连内衣裤都要穿新的红色的;我不理解有在空调暖气的冬天为什么要给我整那么多的被子;不理解“出东门进西门”的风俗硬生生花费了一个小时走了1公里路程……我不理解的东西有很多,我想得很简单,我的婚礼不想要那么多的繁文缛节。冲突的背后肯定也能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这些我所认为的“繁文缛节”都是爸妈最虔诚最衷心祝愿我过得幸福的寄托。遗留下来的风俗,都承载着世世辈辈对子女幸福的期望。
然后是出行。
带着妈妈第一次坐高铁,这次的远行仍不是旅游,而是把我年近60的妈妈送去务工。妈妈打了近30年的工了,从我小学,我妈妈就不在身边。家里太穷,也没有地可种。心强的妈妈走南闯北去务工,去过新疆,云南,福建,浙江。然后在浙江干了近20年,当时就说我妈妈等我和弟弟考上大学就可以不出去了。现在我和弟弟都已经毕业工作,有能力养活自己和爸妈了,他们还是在外面飘荡。待不住,闲不住,没有活儿干心里发慌。劳累习惯的母亲,宁愿一天工作12个小时,去换月薪3000,也不想待在家里。我也有种无力感,让她在家,确实家里空荡荡,待得会难受。我又没有能力让她在我身边干着活拿着工资又清闲,北京,对一个年近60没有文化的农村妇女来说,还是很难融入的。什么时候才能安身,安心呢?
在高铁上妈妈带了很多家里没吃完的食物,有些冷冻的肉,西红柿,红薯,面粉等,其实在外面买花不了太多钱,但是他们挣钱不易,珍惜用辛勤劳动换来的每一件物品。背了一路的东西,很沉重。在高铁上,冷冻的番茄化成了水,湿透了书包,水滴滴答答地从上面滴了下来,滴到了前排小伙子的靠背上。他闻了闻,说,怎么有一股菜味儿。我赶紧擦了又擦,道了歉,脸红了一下,还是觉得妈妈出门带的东西太多了。但是安顿下来,妈妈用背来的面粉做了热腾腾轩软软的花卷,用背来的红薯做了红薯汤,背来的肘子炖了炖。这些味道,这些瞬间,让在外漂泊的我们,瞬间有了家的感觉。
这两天带着妈妈去了公园和玄武湖,公园的风景很好,妈妈很开心,一路上拿着手机拍抖音。中午饭她很不舍得,我们带她去吃了水煮羊肉,她喝了不少的汤。小区里锻炼的阿姨,说我妈妈有福气。儿女长大成人,读完大学,有了工作,可以养活自己。她那个时候,应该也是很幸福的吧。
我只希望让爸妈都心理无牵挂地去看看世界,到处旅游,看看风景。这需要我有强大的经济条件和能力支撑,未来,我也要努力加油呀。为了给父母更好的生活,给他们的辛苦付出添上更多甜蜜的幸福,把他们从旧时光中带出来,看看外面的风景,不再那么节俭和不知享受,我要努力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