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女在八个月大时候跟着奶奶爷爷生活,妈妈狠心的做出这个决定的原因,是因为心疼老人吃不好饭,不能好好被照顾,这善心如今想来也是有指向性的,在闺女看来,你并非善良啊!
直到如今,都没有问出口,闺女离开妈妈的第一个夜晚她是怎么入睡的,想知道又害怕知道,这颗心终于开始了犹疑不定,且是方方面面的。
一岁五个月多的闺女,如今睡觉都是一个人躺床上,自行安静几分钟,抱着她的土拨鼠进入梦乡。我总会挨着她身边躺下,轻轻的拍着她的肩膀或者小屁股,好似她都不需要你的安抚,眼睛迷蒙蒙的,上牙齿紧紧咬着下嘴唇,小手轻轻摸着土拨鼠柔软的皮肤或者揪着它的小小耳朵,偶尔会翻个身,看你一眼,冲你一笑,立即又背对着你,才闭上眼睛睡着。
第一次清晰她睡觉的方式时,心里仍旧难过而惊喜。现在她困了会拉着你说觉觉,你带她到床上,立马躺好,安静下来,很快就睡着!
不在闺女身边陪她的时候,脑海里总有她快睡着时候的面容,安安静静的,又带有想念的心事儿似的,得知孩子牙齿咬下嘴唇可能会有不安全感的原因,我就为自己增加了更多的愧疚和负担,当初怎么就会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考虑问题还是不能面面俱到,那个秋天做出的决定怎么就没有考虑孩子的心理,怎么就没考虑到你会承受的思念的煎熬?用一份善心伤害了闺女的信任,哪还算是善心之举?
后期心里还经历过反反复复要辞职带娃的想法,终究没有行动起来,成功接闺女回身边,这问题那问题不能很好的解决,怎么也没有一个中肯的起因鼓舞自己像当初做选择一样,其实是没有做到对自己好,如果你真的是为自己考虑说,闺女回到身边,你就精神百倍,幸福快乐,那么只一个理由,就可以了,因为闺女不在身边,你也是茶饭不思,面容消瘦,甚至活不下去感觉甚烈,只是没人替你告知于老人,没人替你传达你的不幸,也许对方得知,最大可能也不是感同身受,也就换不来同情心和善良的帮助,人跟人并非都是一样软弱着发出善良,只考虑别人,不顾及自己的。
甚至在一个家庭里,也会有自私一方的丑陋,你得做好自己有能力承受,然后强大自己的力量,可以没有负担的做出真正有益于自我的选择。
以后再考虑问题时候适量给自己两个理由,多为自己考量一番,适当的收一收不该有的所谓的善心,起码也要折中选择,不要非黑即白的总结,这样反倒没有了缓解余地,徒增其他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