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依然是阴天,一大早起来,发现附近的小山坡已经有一些大叔在拍照了,穿着颜色鲜艳的冲锋衣,太好辨认了。
很快爬上小山坡,望着安静的临江屯和远处的额尔古纳河,呼吸着早晨清冽的空气,脚步都变慢了。山坡上一些奶牛三三两两慢悠悠的在山坡上吃草,马儿往往是单枪匹马,偶尔还会跑起来。
临江屯处于中苏边界,一排铁丝就划分了国别。铁丝向前延伸,不远处就是放哨岗。对面的俄罗斯小村,同样的草地,相同的地理环境。这里村民大多是俄罗斯族和华俄后裔,我们住的旅店老板娘就有俄罗斯血统,她有一双蓝色的眼睛。
下了山坡后瞎溜达,村里陆陆续续开始热闹起来了,额尔古纳河边的游客项目骑马也开始开展起来,在我犹豫要不要离开临江的时候,碰到了王大拿,一个特热情特有能量的人,他骑着摩托车路过,看我站在旅店门口,主动问我是不是要走,他有车可以送我去室韦镇,然后不知道为什么从车后座拿出一个俄罗斯大饼塞给我,估计看出我还没吃早饭了,哈哈。真是瞌睡送枕头,我当下立马决定了那就撤吧。他说他还得回去收拾一阵,让我整好行李后可以去他家找他,他家就在旅店隔壁。
我回旅店和老板娘说了一下,老板娘一听我描述的人,立马就呼出王大拿这个绰号,而且脸上的表情有点精彩,还和旁边的人心有灵犀的对视了一眼,哈哈,整得我莫名其妙的。我背上背包去了隔壁家后才对老板娘当时的那个表情懂了一点点,哈哈。
王大拿家就他和他爸爸,在他爸爸的介绍下,我才知道原来他当过兵,并且和一位成都的姑娘还有一段故事。据说是在前几年的一个夏天,一个成都的姑娘到临江来玩,小伙子带着她逛遍了临江屯附近好看好玩的地方,姑娘离开后,两个人还经常互相写信。姑娘给他寄了照片、手机,还有一些生活用品,现在两人还偶尔用手机通话。他爸爸还翻出了他们的合影照片,我有点想问后续发展,但听说姑娘后续没有再过来后,所以我也不敢问。
最逗的一件事是我以为是坐摩托车出去,没想到王大拿说是坐“蹦蹦车”,就是一辆红色的超可爱的柴油车。路上确实是突突突的,挺蹦的,哈哈。
据说临江屯晴天的日出和日落很美,特别是站在额尔古纳河边欣赏的时候。另外春夏之交的时候还有大片的油菜花田。
本来晚上想在室韦住一晚,但听王大拿说刚好这会儿出去能赶上室韦去拉布达林的班车,于是我就决定直接坐班车离开室韦。到室韦客运站的时候班车已经开走了,我本来想着那就趁势住下吧,没想到热心肠的王大拿开着蹦蹦车抄小道赶上了前头的一辆旅游大巴,因为他和大巴司机、导游熟悉的缘故,我就蹭了旅游大巴的车离开室韦。。。
室韦去拉布大林这条路经过恩和,听说恩和很值得一去,我就中途下车,徒步了几公里到了恩和。我身上没啥现金了,本来想去恩和找家银行取点钱,后来发现星期六没开门,村里也没有自助ATM。我问了村里的旅店,价格都超出我承受范围了,毕竟到这儿的游客还是很多的。最后找了一家叫卡捷琳娜的家庭旅馆,老板娘特好,听说了我的处境就给我便宜了20块钱,这样我明天去拉布达林的班车钱就够啦。太感谢了!
傍晚的时候出来溜达,恩和小镇不大,看到一个扫街的很有特色,几把扫帚固定在车后面的圆盘上,车往前开,圆盘旋转着就把街道清洁了,哈哈,劳动人民的智慧真赞。
和临江屯一样,恩和的房屋也大多是木刻楞,一种俄式木屋,这里旅游业比较成熟,有很多户家庭小旅馆,而且门前院子里几乎都有小花架,种着各种花草,很温馨。还有很多木刻楞正在建,估计是要扩大旅游产业。
恩和是有名的俄罗斯民族乡,整个小镇安详宁静,充满着异域风情,很多像电影一样的画面。
走到河流边,待了一会儿,听着耳边汩汩的水流声,心也静了下来,水很凉很舒服。
爬上小山坡,俯瞰整个恩和。
傍晚日落十分漂亮。
晚上和旅店里聘的两位大姐(一位负责做饭,一位负责日常清洁)去参加一个篝火聚会。现场人很多,挺热闹的,到了嗨起来的环节,大家纷纷下场跳起舞来。
回程的时候看到一间木刻楞屋子前聚了几个人,一人拉着手风琴,一起在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听着听着眼眶就湿润了。
晚上我和两位大姐一起睡在大炕上,听着她们聊生活,聊过去,聊明天,让我想起来小时候父母在床头悄悄说夜话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