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作者:张宏杰

一、曾国藩一生的五次耻辱

他还在家书中教育儿子说:“天下事无所为而成者极少,有所贪有所利而成者居其半,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其半。”

“百端拂逆之时,亦只有逆来顺受之法”。“所谓好汉打脱牙和血吞……真处逆境之良法也。”

俯畏人言,仰畏天命,皆从磨炼后得来。

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切不可徒然自馁也。当此百端拂逆之时……亦只有逆来顺受之法,仍不外“悔”字诀、“硬”字诀而已。凡事皆有极困极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二、用笨人,做笨事:湘军的制胜之道

罗泽南是一个老秀才,也是湘乡人,比曾国藩大四岁。此人是一位奇人,身世之悲苦、运数之奇,只有今天韩剧的主角可以相比。他出身极穷,“少好学,家贫,夜无灯,读书月下,倦即露宿达旦。年十九,籍课徒自给”,而且命运极惨。他成年之前,母亲与三个兄长就先后饥病而死,他十九岁就开始教书挣钱养家,刚欲尽尽孝心,竭力供他读书的祖父和嫂子也病死了。二十九岁那年,他更是遭遇了生命中最严重的一次打击。那年,他又一次从县城考秀才回来,徒步赶路,半夜才回到家,还没进家门,就听到妻子的哭声。原来因为大旱无粮,他的三个儿子都饿死了。“十年之间,迭遭期功之丧十有一。至二十九岁,而长子、次子、三子连殇。”他参加了七次科举考试,年过三十,才考上一个秀才,到四十岁以后,仍然是以教书为生,遇有灾年,仍然无米为炊。如果没有太平天国战争,他肯定会以一个老秀才之身老死牗下,默默无闻。

但是此人有一个特点,就是不论多么穷苦,从不以个人之穷达为忧,而是专心理学,以经世致用为志,坚信自己能成大事。

有人问他制胜之道,他说:“无他,熟读《大学》‘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数语,尽之矣。”

吾欲以劳、苦、忍、辱四字教人,故且戒官气,而姑用乡气之人,必取遇事体察,身到、心到、口到、眼到者。

抱定孔子临事不惧、好谋而成二语作主脑,其临阵则全是以静待动,谋定后发,虑胜后战。

曾国藩在处理湘军内部关系的时候,也是两个字——“拙诚”。

曾国藩领导力的核心并非权谋。曾国藩的名言“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这个才是他领导力的源泉。

纵使别人都对你使心眼,你也要坚持假装不知道,一直以笨拙、真诚来回应他,时间长了,他也不好意思和你耍心眼了。如果你也和他钩心斗角,两个人进入恶性循环,那事情只能会越来越坏,对谁都不好。

平时多说些正道、实话,不怕说得多,时间长了,大家自然知道你是为大家好。直率的话也不妨多说,但是不能把恶意攻击别人当成直率,特别是不能在背后谈论别人的短处。

君子之道,莫大乎以忠诚为天下倡。世之乱也,上下纵欲,奸伪相吞,变诈相角,自图其安而予人以至危,畏难避害,曾不肯捐丝粟之力以拯天下。得忠诚者起而矫之,克己而爱人,去伪而崇拙,躬履诸艰而不责人以同患,浩然捐生,如远游之还乡而无所顾悸。由是众人效其所为,亦皆以苟活为羞,以避事为耻。呜呼!吾乡数君子所以鼓舞群伦,历九载而戡大乱,非拙且诚者之大效与?

湘军最后成功,靠的是两个字,一个是拙,一个是诚。

三、“病人”曾国藩

道光二十二年十月起,曾国藩效仿倭仁等人,开始以记日课为标志,全方位“学做圣人”,试图“脱胎换骨”,“重新作人”。十二月初七日,他又在日记中给自己规定了“日课十二条”,工作量陡然增大。同时每天自起床起到睡觉止,精神一直高度紧绷,以防止自己出现什么不符合圣人规范的言行。

曾国藩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靠的是两个字。一个是“强”字。

所谓“强”,就是“以志帅气”,“勉强”自己。一个人疲惫不振,是“气”弱。因此应该以“志”也就是意志力来统帅自己,强令自己。他告诉曾国荃,人的一生不应该顺着自己的本性来,随波逐流,而应该逆着来,这样才能增长才干,成就事业。“如不惯早起,而强之未明即起;不惯庄敬,而强之坐尸立斋;不惯劳苦,而强之与士卒同甘苦,强之勤劳不倦。是即强也。不惯有恒,而强之贞恒,即毅也。”曾国藩认为,一个人要想在这个世上立定脚跟,能依靠的只有“自强”二字。他说:“自古帝王将相,无人不由自立自强做出,即为圣贤者,亦各有自立自强之道,故能独立不惧,确乎不拔。”同治三年四月,曾国藩曾集古人成语作一联以自箴:“强勉行道,庄敬自强。”

与自己战斗的方法,就是“困知勉行”。他说,“余于凡事皆用困知勉行工夫”,“自以秉质愚柔,舍‘困勉’二字别无入处”。他在劝诫浅语十六条中引用了这样三句话:《淮南子》曰:“功可强成,名可强立。”董子曰:“强勉学问,则闻见博;强勉行道,则德日起。”《中庸》所谓:“人一己百,人十己千。”

大约军事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巨室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又说,“人败,离不得个‘逸’字”,“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

曾国藩非常推崇“勤”字。他说:“勤则百弊皆除。”

曾国藩认为,勤奋工作,不负上天赋予的这一天,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之一。每天晚上睡觉前,他都要检省一日之言行,“默数本日劳心者几件,劳力者几件”。他说的“君子有三乐”,有一乐就是“勤劳而后憩息”。

四、曾国藩是如何“脱胎换骨”的

曾国藩之于后人的最大意义是,他以自己的实践证明,一个中人,通过“陶冶变化”,可以成为超人。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真诚地投入自我完善,他的本领可以增长十倍,见识可以高明十倍,心胸可以扩展十倍,气质可以纯净十倍。愚钝之人,通过自我磨砺,也可以看得透,立得定,说得出,办得来。浮嚣之人,也可以变得清风朗月般从容澄净。偏执之人,亦可以做到心胸开阔,不矜不伐。

而“圣人”,或者说达到“自我实现”状态的人,则是通过刻苦努力,穿透重重欲望缠绕,战胜种种困难,将自身潜能调动发挥到近乎极致。

儒家说,一个人修炼到了圣人状态,就会“无物,无我”,“与天地相感通”。就会“光明澄澈”,“从容中道”,达到一种极为自信、极为愉快的情感状态。

小便宜:“做个光明磊落神钦鬼服之人,名声既出,信义既著,随便答言,无事不成,不必爱此小便宜也。”

道光二十二年,曾国藩在写给弟弟的信中说,他已经立定了终身之志。他说: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

儒家说改过要勇,更要速。反省到了这一点,曾国藩马上上门认错。在给弟弟的信中他说:余自十月初一日起,记日课,念念欲改过自新。思从前与小珊有隙,实是一朝之忿,不近人情,即欲登门谢罪。恰好初九日小珊来拜寿,是夜,余即至小珊家久谈。十三日与岱云合伙请小珊吃饭,从此欢笑如初,前隙尽释矣!

“我诚能言必忠信,不欺人,不妄语,积久人自知之。不赞人亦不怪。苟有试而誉人,人且引以为重。若日日誉人,人必不重我言矣!欺人自欺,灭忠信,丧廉耻,皆在于此。切戒!切戒!”

他下定决心“日日自苦”,通过每日勤学苦思,把精力耗尽,“如种树然,斧斤纵寻之后,牛羊无从而牧之;如艺灯燃,膏油欲尽之时,无使微风乘之”,以求“不至佚而生淫”。

古往今来,绝大多数人的一生都处于昏睡或者赖床状态。有的人,一生被物欲所禁锢,如同被困在圈中的猪,终生没能清醒。有的人,意识到了醒来的必要,但终生处于一种“勤奋地懒惰着”的状态,一生想用力力不足,想振刷刷不清,在关键处突破不了。其原因固然有很多,但根本原因是对自己下不了狠心,不能毅然横起,扫绝一切罗网。人从昏怠状态中挣扎出来,就如同青年人赖床一样,开头最容易反复。最好的办法不是在一边轻声催促,而是上去直接扯开被子,在他脸上泼上一盆凉水。

朱熹对这点体会极深。他对弟子说:须是策励此心,勇猛奋发,拔出心肝与他去做!如两边擂起战鼓,莫问前头如何,只认卷将去!如此,方做得工夫。若半上落下,半沉半浮,济得甚事!

在曾国藩的修身经验中,还有一条值得后人借鉴的是借助外力来监督自己。归根结底,人是被决定物。所以从根本上说,外力远远大于内力。连如此信奉内心力量的曾国藩都屡屡说,事必有所激有所逼才能有成。

在修身起始阶段,重要的是猛。在进行阶段,更重要的是韧。

他说,人的本性是争强好胜,不愿意宽恕体谅别人:“凡有血气,必有争心,人之好胜,谁不如我。”但是只有善于恕人,才能为自己创造一个顺遂的人际环境。所以即使不愿意,也要耐着性子强迫自己这样做。“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此强恕之事也。”

普通人自我完善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是停顿和倒退。我们往往努力一段时间,就精疲力竭,废然放弃。过了许久,始能积起心理能量重新开始。如此反复多次,进步始终不多。而曾国藩则终生坚持毫不退步。他一生最推崇的品质就是“有恒”。曾国藩一生不断强调恒之重要性,他说:“有恒为作圣之基。”他在写给几位弟弟的信中说: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曾国藩终生对“恒”最为用力。举读书一例,他推崇“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都是徇外为人。”

这是因为本我是受“快乐原则”支配的。逃避痛苦、紧张,不断追求新的刺激,是人类最根深蒂固的本能。如果对这种本能因势利导,则可以事倍功半。

梁启超在盛赞曾国藩的“有恒”时说:曾文正在军中,每日必读书数页,填日记数条,习字一篇,围棋一局,……终身以为常。自流俗人观之,岂不区区小节,无关大体乎?而不知制之有节,行之有恒,实为人生第一大事,善觇人者,每于此觇道力焉。

五、曾国藩的风水、相面、算卦和天命

余自经咸丰八年一番磨炼,始知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之训诫,始知自己本领平常之至。昔年之倔强,不免客气用事……

回顾往事,细究天人,曾国藩恍然发觉,人生不过是一股水流,流到哪里,完全是由地形决定的。自己其实不过如一粒豆粒,在命运的簸箕中随机跃动。

他早前认为,对于建功立业来说,“天事居其半,人事居其半”。也就是说,人事与天命各占百分之五十。后来又认为对于事功来说,人力所能起到的作用不过百分之三十。他说:古来圣哲名儒之所以彪炳宇宙者,无非由于文学、事功。然文学则资质居其七分,人力不过三分;事功则运气居其七分,人力不过三分。

运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圣人有所言,有所不言。积善余庆,其所言者也;万事由命不由人,其所不言者也。

六、曾国藩的笨拙与精明

纵人以巧诈来,我仍以浑含应之,以诚愚应之;久之,则人之意也消。若钩心斗角,相迎相距,则报复无已时耳。凡人以伪来,我以诚往,久之,则伪者亦共趋于诚矣。

曾国藩在咸丰十年六月廿九日日记说:治事……之道三端,曰剖析,曰简要,曰综核。剖析者,如治骨角者之切,如治玉石者之琢。每一事来,先须剖成两片,由两片而剖成四片,由四片而剖成八片,愈剖愈悬绝,愈剖愈细密,如纪昌之视虱如轮,如庖丁之批隙导窾,总不使有一处之颟顸,一丝之含混。这一席话道尽了曾国藩式思维的秘诀。每遇到一件事,他都要从正反两方面去看。反复琢磨,细细分析。而“正”“反”这两个方面,他也要进行细分,把“正”面再分两面,分析它的正反。同理,“负”面也自有其正反。他把这件事中包含的每一个因素都研究到位,不使有一点含混不清之处。这样分析下去,对这件事物就会观察得分外透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937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503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712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668评论 1 27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677评论 5 36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01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75评论 3 39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37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81评论 1 29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21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10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87评论 4 31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71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47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89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4,805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49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