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小云(跟曾老师同步写征联训练营讲师,手机微信13576651312)
上一节课【延伸阅读:第八节 什么是“联家语”?雅俗不是判别“联家语”的标尺】我们讲的是关于对联的语言,我把对联特有的语言称为联家语。由诗家语想到联家语,系统论述了联家语的特点,非联家语的表现,锻造联家语的方法,非联家语转换成联家语的途径,特别提出典雅语和通俗语都可以成为联家语。现在,我给大家提一个问题,我有一副即将完成的对联,只有一个词没有安放好。有两个备选的联料,它们都是联家语,我该选哪一个为好呢?今天,我们这节课就重点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这节课将的内容是,关于对联是什么的问题,关于对联的属性的问题,关于对联的本质问题。题目是:不洞悉对联的本质,写到一百岁你的水平还在原地。下面是提纲:
〇、 前言
一、对联的本质
二、物理、诗词及对联的张力
三、增强对联张力的方法
四、张力不足的表现及改进方法
好的。下面我们正式开讲。
一、对联的本质
对联是什么东西?对联的本质是什么?要回答这两个问题,就要探究对联区别于其他文体的特点,或曰属性。所谓特点、特性、特征、属性,意思差不多。先来看看其他论者关于对联文体特性的研究成果。
季世昌、朱净之先生在《中国楹联学》一书把楹联的特征概括为五点:鲜明的民族性、强烈的时代性、严密的格律性、高度的概括性和广泛的实用性。
常江先生在《中国对联谭概》一书中认为,对联的特性有四点:民族性、群众性、应用性(也叫实用性)和对称性。后来他把其中的对称性修正为均衡性,并认为均衡性是对联的艺术本质,也就是对联的本质特征。在《对联的本质是矛盾均衡》一文中,常江先生试着给对联下了一个定义(当然他自己不认为是定义):对联是一种矛盾的艺术,是一种通过展示矛盾、统一矛盾而达到均衡的艺术。
与常江先生的矛盾均衡论相似,傅小松先生在《中国楹联特征论略》一文论述了对联五个对立统一的特征:独特性和普遍性的统一、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统一、通俗性和高雅性的统一、严肃性和游戏性的统一。他认为中国对联是一种充满矛盾和对立统一的特殊艺术形式。
在《对联写作与鉴赏》一书中,刘太品先生从文体和文化的角度考察对联的特点。他认为对联的特性有三点:文学性、实用性、谐巧性。又认为,对联独特的形式特征就是“既‘对’又‘联’的对称关系”。
网上找到一篇长篇论文,题目是《对称:对联的本质属性》。从这个标题就可以看出作者的观点。
当大部分论者聚焦对联的对称性时,刘可亮先生独辟蹊径,转而研究对联的不对称性,他称之为“对称性破缺”。在其未出版的专著《对偶破缺论》中,刘先生表述了关于对联的核心观点:“对联是对称艺术,更是不对称艺术。对联作品是对称与不对称的对立统一体。”在他认为,对联的本质属性,是“对称性破缺”,是“对称与不对称的对立统一”。
也有论者借鉴西方接受理论探讨对联的艺术本质。在《动人两行字》(2011年9月第1版,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教育出版社出版)序言中,蔡维忠(无穷江月)先生认为,“对联的艺术本质是引起共鸣的艺术力量,即出于心灵,又作用于心灵的艺术力量。艺术力量有二元:一元是动人的力量,即引发情感,打动心灵的打动力;另一元是惊人的力量,即把心灵激发到易感的状态,激发心灵的激发力。”在蔡先生看来,对联的本质特性是两个字:动人。当然,也可以是四个字:动人、惊人。
如何评价以上关于对联本质的不同观点?接下来,我想跟大家分享我的可能不大成熟的看法。
什么是特征?我们先来看看百度百科的解释:
特征是一个客体或一组客体特性的抽象结果。特征是用来描述概念的。任一客体或一组客体都具有众多特性,人们根据客体所共有的特性抽象出某一概念,该概念便成为了特征。
这个定义非常抽象。如果很难理解,我们不妨换一个表述。也许不严谨,但更好理解。在我认为,所谓特征,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有的、突出的、独有的东西(性质?因素?实在找不到非常准确的词,暂时就用东西这个东西来表述对联这个东西,呵呵)。特征,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显露的、浅表的,一种是内隐的、深层的。或者说,一种是表象的,一种是本质的。所谓本质特征,就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独有”的东西。注意这个独有,表示独一无二、绝无仅有,具有鲜明的唯一性和排他性。
举个可能不一定很恰当的例子。什么是男性的特征?男性的表象特征有喉结、胡须,其本质特征就是粗犷、豪放。光看喉结、胡须不足以判定男性,光看粗犷、豪放也不足以判定男性。只有同时考察表象和本质才可以判定男性。
对联也是这样。
对联的本质属性,就是能够把对联与其他文体区别开来的东西。就是对联独一无二、绝无仅有的东西。
回到前面几位论者的观点。
好几位论者都注意到对联对称性的特点。我认为,对称性只是对联的表象特征,虽然它是对联极为突出的特征,但仅有这个还不足以将它与其他对偶文体区别开来,比如对偶性标语、对偶性口号。同样,对联的不对称性(主要是对仗的不对称性、破缺)也仅仅是对联的表象特征,也不足以定性对联之为对联。当然,对联不对称性观点开拓了对联研究和写作的新领域,非常值得重视。
认为对联的本质特征是动人,是打动力和激发力,这个看法触及到对联艺术的本质。但它同样不足以将对联与其他文体区别开来,比如诗歌这种文体。但是,书中所论述的诸种达成动人效果的艺术手法,值得创作者践行,也给予研究者很大的启发。
在我认为,以上最接近对联本质的观点是矛盾均衡说和对称性破缺说。两者就像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可谓殊途同归。
理论研究是无止境的。在前辈专家面前,在借鉴西方文艺理论和国内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我斗胆提出个人的远不成熟、需要不断修正和完善的看法:
对联的表征特性,是对称性。虽然对联也有不对称性的一面,但对称性无疑是对联最为突出的表征特性。对联的本质特性,是基于对称性和不对称性(矛盾均衡、对立统一)而形成的张力性。这才是对联区别于其他文体的独一无二、绝无仅有的东西。仅有对称性没有张力性,这可能只是对偶性标语、对偶性口号;仅有张力性没有对称性,这可能只是诗歌、电影。只有强调张力性,而且是在对称性和不对称性(矛盾均衡、对立统一)基础上形成的张力性,才更有可能揭示对联的本质属性。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张力?什么是对联的张力?
特别提示:本文为跟曾老师同步写征联训练营第1期教学内容。【延伸阅读:第一节 用13年写征联的经验和教训,换你直走正路、少走弯路】如需要阅读全文,请付费。如加入课程和训练营学习,请添加曾老师微信13576651312,可以得到更多资料。
新课程共有12节,作为训练营的核心课程。目录如下(标题和顺序以正式推出为准):
第三节 对联写作入门的“潜规则”,你写的每副联都是这么“潜”过来的
第四节 “搜”用终生、“韵”用自如的对联神器,原来可以这样用
第五节 困扰、争论多年的对联平仄问题,这里一句话就总结清楚了
第六节 还在用词性和结构衡量对联的对仗吗?再不走出误区就晚了
第九节 不洞悉对联的本质,写到100岁你的水平还在原地
第十节 对联就是“自带光环”的萤火虫,这个妙喻背后蕴含着什么
第十一节 对联上下联之间是什么关系?这里有一个你绝对没有听过的说法
第十二节 如果学联者人手一份《对联话》和《楚望楼联语》,还会出现那么多“锦绣”对“辉煌”吗
你也可以学习六节旧课程:
第六课:春联是写作门槛最低、获奖最易的一类楹联,同意的请拿起笔来
学习了以上任何一节课,都可以加我手机、微信号13576651312,进入跟曾老师同步写征联群继续参加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