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很多年前的一篇书评了,读加缪《鼠疫》有感,贴出来分享给大家。我很喜欢加缪的作品,包括他写的《西西弗斯的神话》。人们与鼠疫搏斗不是因为满怀希望战胜灾难,而是搏斗本身使个体获得了荣耀与幸福。正如搬石上山的西西弗斯,明知世界冰冷,仍要继续燃烧,不求改变这个世界,而是尽可能地穷尽今天。这就是生活本身。
——蒋胜男
这是一个虚构的城市奥兰,名字的虚构的,城市确是存在的。这样的城市,在各处都可以见到,它的特点,可以放在我这个城市,也可以放在你这个城市,可以放在过去,也可以放在现在:
“这是一个毫无特点的地方……这里的春天是在市场上出售的……这一切活动全都是用同样的狂热而又漫不经心的态度来进行的。这说明人们在那里感到厌烦,但同时又极力使自己习惯成自然。那里的市民很勤劳,但目的不过是为了发财。……把这些娱乐安排在星期六晚上或星期日,其他日子里则设法多赚些钱。……年轻人喜欢寻找一些短暂而强烈的刺激……在今天的社会里,我们看到人们从早到晚地工作,而后却把业余生活的时间浪费在赌牌、上咖啡馆和闲聊上……跟别处一样,由于缺少时间和思考……”。
直到有一天,一场由老鼠引起来的瘟疫,忽如其来地降临了这个城市,从老鼠到传播了一个又一个人,高烧、死亡、传染、成灾……
一开始,人们以为,这种事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然后,政府不愿意引起舆论的关注而想压下事态,然后,当瘟疫真的开始曼延的时候,人们开始恐慌,城市被隔离,人们震惊之余,拒绝相信这一事实。从开始的事不关已到震惊到企图掩盖事实到身不由已的卷入恐慌,一个个人死去,面对着死亡,人们从悲伤、诅咒、绝望……
所有的生活被打乱,刚开始,人们还很乐观地相信这场意料之外的灾难很快会过去。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死亡的增加,人们越来越不敢置信,自己能否活到灾难结束的一天,甚至是,这场灾难是否会有结束的时候。但是,对抗好过坐以待毙,人们只能选择对抗,从对抗中寻找生存和希望。谁也不知道这一场对抗是输是赢,谁也不知道到最后自己还能不能活着。
从一开始就投入抗争的里厄医生,然后是塔鲁,然后是老公务员格朗,到最后甚至连最冷酷的奥奇法官,在离开隔离营后又投入志愿者行列重回隔离营。灾难使人们的心拉近,在这一场超乎一节的灾难中,自私和冷漠消失了,有一些新的事物在发生着。
尤其来的那样忽如其来,这场瘟疫也忽如其来地消失了。抗争停止了,人们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活,但是,总也会有些东西是不一样了的。也许,鼠疫还会再来,但是,人们也同样的会再次投入这一场对抗灾难的战争中去。
看着这个故事的时间,我却不由地想起某年那场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瘟疫,同样的高烧死亡传染成灾恐慌震惊到对抗,看着《鼠疫》里人们一点一滴的反应和变化,就犹如曾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样,曾看着人们排着长队去买白醋和板蓝根,空气中永远弥漫着消毒水的气味,同样不知道,这场瘟疫什么时候会结束。然后,它就这么忽然结束了。专家告诉我们说,它们还会再来。但是,我们已不再害怕。
不止是瘟疫,甚至还有那一场震惊了所有国人,所有世人的大地震,看着电视上,网络上,媒体上……那些灾难中挣扎的人们,那些看到镜头后千难万险跑来救援的人们,热泪盈眶……
我无意于把它当成象扉页提示的那样,象征着二战时期的德国或者是什么,事实上,它绝对不止于这些。它说的是——灾难!
灾难对于人类意味着什么?
人类的历史,从来没有停止过灾难,或者它仍是会伴随着人类一起载入历史走向将来。只要还有人类,或许它就不会停息,它永远在人们想不到的时候来,在无数次不见尽头的抗争中结束。有天灾,也有人祸,从远古的大洪水到庞贝城的毁灭,从女娲补天到精卫填海……直到近现代,除去十四世纪的这场鼠疫(黑死病)外,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1998年的洪水、2000年的疯牛病、2003年的非典,2008年的地震……谁也不知道,我们下一个面对的会是什么?
除了悲伤,除了痛苦,除了死亡,我们在诅咒它,不能使它消失;我们在害怕它,不能减少伤害。那么,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呢?
一次次的劫难磨炼着人类的能力,有面临森林消失的灾难,猿猴走下树林直立行走;有面临食物短缺的灾难,人们学会猎取食物;有面临洪水的灾难,人们做了船只到四面八方;有面临疾病的灾难,人们寻找药物并使寿命延长……灾难带来死亡,它阻止过度繁衍;灾难是动力,人类在对抗灾难中取得进步和发展。
中国人往往说,我们的历史走的是竹节运,一劫连着一劫,一连串的小劫,中间伴着小休整,一场大劫之后是大休整。度过这一劫,休养生息,迎战下一次的灾难。我们永远无法消灭灾难,人类的历史与灾难共存。我们要做的,只是当每一次的灾难降临的时候,抗争坚持,到这一场灾难结束——
我们继续我们的生活。就如故事结束时那个老头儿说的:“可是鼠疫是怎么一回事呢?也不过就是生活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