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10月25日举行的2017赛季中超联赛北京国安对重庆力帆的比赛中出现双方队员冲突的情况,微博媒体在报道后却因为地域问题掀起了一场骂战,“地域黑”成了一种攻击手段,经常刷微博的会发现热门微博下经常发现这些“键盘侠”的踪影,他们用键盘作为武器,防御和攻击外敌,在文字的伪装下,肆意践踏他人故乡和尊严。
图:新浪体育下的网友评论
“地域黑”的现象十分常见:比如我们在浏览新闻或刷微博时,只要涉及到某个省份,总会有人留言评论说“××地方的人就是不好”,“我就讨厌××地方的人”,更有甚者会展开更加疯狂极端的辱骂,有的还会以标签来定义某个省份。
被黑的最惨的非河南莫属,在百度搜索输入河南人引申出的关键词第一名是“河南人偷井盖”,第二名是“河南人怎么样”。在这里我想说,这个盖,河南不背,也背不动。
图:搜索河南人引申出的搜索关键词
在读大学的时候舍友脸上长了很多青春痘,每次陌生人都会问她是不是山东的,难道长痘的就是山东人吗?这是他们对山东人所产生的定型效应。遇到广东人则会问“你们有什么不吃的吗?”“你能吃蟑螂吗?”“福建人好吃吗?”我不禁感叹,这真是个吃人的世界啊!
“地域黑”是人们对于一些区域及群体产生的成见。大学的时候班里多个新疆人,有次我督促一名新疆同学交作业,他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是:“我们不骑骆驼上学...”,这句话让我摸不着头脑,原来有太多的人问他们的交通工具是不是骆驼,才闹出这种笑话。
前段时间在日本失踪的女教师危秋洁在网络上引发论战。一些理智者们对危秋洁表示担忧,希望她能安全回家;而另外一些激进者们则是认为她是自己主动失联,为了“黑”在日本,进而开始攻击福建人。这件事不仅在中国引发关注,在日本也存在争议。一些人为危秋洁祈祷,而另一些人则上升到了国家的立场。
图:关于危秋洁事件日本网友评论
小至一个社区一个村落、大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会被“地域黑”而困扰。为什么会出现“地域黑”呢?
首先,“地域黑”的人是有一定的心理优越感的,地域的差异,经济和生活水平的差异导致有些人看人戴有色眼镜。
其次,从众心理影响。以偏概全,缺乏全面思考。网络时代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快餐式的浏览新闻,又武断的给某个地域的人下一个定论,或者人云亦云,跟风起哄。
再次,标题党哗众取宠的报道方式,舆论导向的错误性。部分无良新闻工作者,直接将新闻报道引入“地域黑”这个话题。
最后,个人心态问题,将对社会、对工作的不满以地域歧视的方式发泄出来,这种人严重说起来是反社会综合征的前期征兆。
互联网、智能手机的发展,网络社交平台的开放,让许多人充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 “言论”,发表一些事不关己的见解。新浪微博目前已经推进实名认证,这只是在外部监管上迈出的一小步。国民素质的提升才能真正从根本少杜绝或者减少“地域黑”的情况。“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提升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更要着眼长远,以“文”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