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久不见!
这段时间我在读《美的历程》,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读别的书,像是吃奶油蛋糕,松软,一咬一大口,而读《美的历程》,像吃新疆切糕,处处都是干货,很坚硬,得耐心地啃。
写笔记就更是,你想想松软的蛋糕,像海绵一样,一捏就变成一小团,以一篇文章的篇幅发,刚好,而新疆切糕,你捏一下,捏不动,觉得手硌得生疼。同样的体积,蛋糕轻飘飘的,而切糕沉甸甸的,书也是一样,有密度的区别。
书的干货越多,性价比越高,但相对也越难归纳。归纳必然伴随舍弃——把说明性、例证性、阐述性、细节性的内容略去,只保留核心脉络。但如果这书自身就全是核心脉络,归纳的人就头疼了。
最终也只能写成下面这样,几乎只是「导航图」——
1.远古时期
[艺术形式:陶器纹饰]
在远古时期,艺术藏于巫术等图腾活动之中。
龙和凤是两大图腾符号,绘有这两种符号的旗帜在风中飞扬:龙飞凤舞。
原始的审美是狂烈的,与巫术活动混而为一。当看到这时期的艺术品时,千万不要把它们想得静美了。图腾歌舞后来分化为诗、歌、舞、乐和传说。
同样,不要把几何线条理解得单纯了,它里面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如曲线和旋线是对蛇的模拟。线条之美是中国文艺的一大支柱,它是浓缩了的力量,体现了时间的延展。
远古时期的早期,较轻松活泼,晚期则渐趋恐怖沉重:直线压倒曲线,封闭多于连续,直角方块取代了圆点弧角。因为时代状况已由和平稳定变为大规模的战争杀戮了。任何一个时期,文艺的风格永远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
2.商周
[艺术形式:青铜器,文字]
等级制度确立,全民性的巫术礼仪变为统治者垄断的等级法规,所以这时期的青铜器代表了统治者的威严、力量和意志,以饕餮的形象为其代表。
青铜器的风格是狰狞、神秘、厚重的,因为它出自人类的野蛮年代,那时战争、屠杀、奴役是常态,是血与火的时代。
汉字的美是线条的美,有生命暗示和表现力量。
随着社会演进,美也从宗教的威严走向人间的理趣,战国青铜器风格也变得更写实、更轻灵。
3.春秋战国
[艺术形式:思想,诗,建筑]
百家争鸣的好时代,产生最重大影响的是儒家和道家,从此实用理性精神成为中国人精神的根本,宗教也融入了世俗血缘。与此同时,中国美学也重视情感,着眼于功能、关系、韵律而非对象、实体。
儒家兼济天下,道家独善其身,儒强调功利,道强调自然。这两者极大地影响了后世知识分子的思维方式和人生路线。
《诗经》诞生了,赋比兴的原则对后世影响巨大。
中国木制建筑的美,是实用理性精神的美,美不是体现在单个建筑的高大上(缺少西方那种壮丽的建筑),而是体现在建筑群的气势上。
4.楚汉
[艺术形式:骚,赋,俑]
在北方逐渐走向实用理性精神的时候,南方的文艺风格依然是绚烂鲜丽的,《楚辞》和《山海经》里保存了很多神话。
强大的汉代的文艺风格,五彩缤纷,琳琅满目,充满了愉快的渴望,汉赋表现了这个时代的繁华。
俑的夸张的动作则表现了时代的精神:气势,运动和力量,它们有着古拙的气质,又生动活跃。
5.魏晋
[艺术形式:哲学,诗]
在这个时期,门阀士族阶级占据着舞台的中心,经学垮台,哲学重新解放,思想非常活跃,纯文学和纯文艺都诞生了,「为艺术而艺术」,诗文自身的价值被确认了,不再作为工具,而独立存在,追求「华丽好看」,《古诗十九首》表现了人的觉醒、对人生的热爱。
魏晋的「气韵」和「风神」,与对思辩智慧的要求一致。与此同时这时代又充满忧虑和恐怖,退避也是重要主题,阮籍和陶潜是其中代表。
6.南北朝
[艺术形式:佛教壁画、佛像]
宗教的特点:既用虚幻的美好麻痹人,又是苦难和逃避中的人的精神寄托。
佛教艺术的发展之路,是从迷狂走向理性,不同的时代,宗教有着不同的艺术,「天上」只是「人间」的折射,这个发展之路大致分为三个时期:
南北朝:迷狂地歌颂牺牲,来安慰苦难中的百姓。在残酷的壁画的环抱中,异常宁静的大佛像,寄托了人们全部的希望。
初盛唐:佛像的形象变得健康、亲切,这是稳定繁荣的时代,宗教的作用也转为寄托对幸福的向往。
中晚唐五代宋:禅宗的理性思辩成了主流,佛教的讲法也世俗化了,甚至类似评书。
7.盛唐
[艺术形式:诗,音乐,书法,文章]
时代的气质是强横和豪迈。人们重视人间现实。
诗歌绽放!健康、积极、勇敢。
最杰出的代表是李白,盛唐的最强音。
书法也非常飘逸灵动,另外音乐、舞蹈也有同样的气势,统称「盛唐之音」。
杜甫的诗、颜真卿的字、韩愈的文章,为后人立下了规矩。
(参考阅读:好书一起读(45):唐代那些顶级诗人们)
8.中晚唐宋
[艺术形式:诗,词]
相比盛唐的进取,中唐之后的人更耽于享乐,但百花齐放,性格各异。
知识分子具有「兼济天下」和「独善其身」的矛盾(苏轼是代表)。重视生活美好和感官享受。
盛唐是意气和功业,中唐后则是心境和意绪。
(参考阅读:好书一起读(44):唐宋代那些顶级词人们)
9.宋元
[艺术形式:绘画]
绘画艺术的高峰,分为三个阶段:
北宋:注重表现景物的风神气韵,思想情感蕴含在其中。
南宋:忠实于细节的真实。
元代:直接表达人的主观情绪。
10.明清
[艺术形式:小说,戏曲]
这时期的文艺是市民的文艺,主要描绘的对象是世俗人情。
主要艺术形式为小说和戏曲,面向大众口味,代表作为「三言二拍」。
充满活力的明中叶,主要风格是浪漫主义,注重真实,反对做作,代表作品有《西游记》和《牡丹亭》。
清代的感伤文学,如《桃花扇》《长生殿》《聊斋志异》,带有对社会的揭露和批判。最终,我们迎来了千秋绝品《红楼梦》,悲凉之雾,遍被华林。
明清绘画风格的主要历程是:明中叶唐伯虎等的风流潇洒,清初朱耷等的怪诞悲哀,清中晚期扬州八怪等的粗精并蓄。
写在后面:
上面10个阶段的分割概括,看起来像我的风格,其实不是我做的,《美的历程》正文原本就分为10章,大体是按时间、朝代划的。
每个时期都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如唐诗宋词,明清小说,具体的各个时代各个艺术形式,书里也给了简约精当的叙述和评价。
这是一本条理清晰、脉络分明、干货满满、细思极深的好书,兼具广度和深度,偏又压缩在区区三百页的篇幅里。作者视野之开阔,认识之深刻,思路之清晰,文笔之华丽,在《好书一起读》读过的这么多本书里面,绝无仅有。
书里列了那么多时代,那么多文艺类型,反复在证明作者的一个核心观点:社会形势决定艺术风格。
上古时期的神秘和狰狞,奴隶制的沉重和残酷,先秦的理性光芒,楚汉的活泼强健,魏晋的退避反思,南北朝的苦难求助,唐早期的积极进取,中晚期及五代宋的儒道相济,宋元的走向心底,明清的拥抱世俗。一一列来,可以发现,混乱的时期,主题常常是对和平宁静的向往,人们更压抑也更理性,而和平富足的年代,人们健康进取,充满想象力。一乱一治,一退一进,一理性一感性,一悲观一乐观。与这个往复循环并存的,是文艺的不断世俗化,从上古时期的一切都属于宗教,到明清的全面拥抱世俗,这个过程中世俗生活越来越被肯定和重视,人性也越来越活泼。
在入世与出世间的彷徨和犹豫,与从宗教向世俗的果断进军,像一边打转一边升空的竹蜻蜓。我对《美的历程》这本本来就干货十足的书做的最粗暴概括,即是如此。美学就是社会学,天堂的模样取决于人间的状况,欣赏历朝历代的艺术作品,不能脱离其所处的历史环境。那些古老的作品,跨越千年依然有打动人心的魅力,这繁华如三千东流水的文艺记忆,早已成为我们身边世界的每一部分的构建模式,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在学习和生活的历程里,无时无刻不受到它们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当你所取的一瓢饮水,遇上文化的母亲河的浪涛,自然会感到熟悉亲切,沉溺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