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辉是怎样的一个人?
并不用想太多时间,只要听过他的人冒出来的词近乎都是赞美。
导演李翰祥曾经这样痛骂过他:“我想捧你做明星,你却选择做个演员。”
其实,这不是指责而是李翰祥对梁家辉的一种肯定和喜爱。
李翰祥是梁家辉演员生涯的贵人,梁家辉一直对李翰祥以老师尊称。
他的第一份与电影相关的工作就是《火烧圆明园》的导演助理。
起初梁家辉真的以为李翰祥让他跟着自己去北京是当助理的,因为当时香港方面只去了5个人。
后来,被导演支使着剃了头,读了剧本都没有反应过来,反而觉得导演真会利用助理,还让助理跑龙套,最后才弄清楚自己演的是咸丰皇帝,还是个主角。
让他获得第一座金像奖的电影是李翰祥的《垂帘听政》,
那时候是1983年,他26岁,是香港历史上最年轻的影帝,至今还保持着这个记录。
成也李翰祥“毁”也李翰祥。
由于《火烧圆明园》是开放初香港与大陆的合拍片,当时两地关系很不好,而香港电影发行的很大市场在台湾。
比如刘德华当时在香港拍电影投资是500万,台湾就有人出800万买这部片子做发行,所以台湾市场对香港而言是棵稳赚不赔的“摇钱树”。
当时台湾文化局有个规矩,凡是在内地拍过电影的演员,在台湾一律封杀。
梁家辉年纪轻轻拿了影帝,一下子成了台湾当局的目标,台湾公司让他写悔过书,他就是不愿意。
于是在台湾,凡有他出演的影片,一律不准进院线。
关于“封杀”这件事,多年以后在一次采访中他表示自己从未后悔过。
梁家辉是个“土生土长的香港人”但有着很强的国家观念。
当主持人问道梁家辉爱国的原因时,梁家辉解释道,“自己第一部拍摄的电影就是在北京拍的”,并且这些年基本跑遍了中国大江南北,对国内去过的地方都如数家珍。
他提到,“从一个在香港土生土长,从来没有离开过这个地区的人,突然之间让你一下子见识到整个祖国河山。
也从那个时候开始慢慢对中国的近代史有一些了解,慢慢开始形成现在心目中我所谓的国家观念。
香港我觉得挺可悲,在英国人统治了一百多年以后,我们这一批或者是我父辈的一批,都好像在一个殖民地的教育方式下面长大。
在回归以前我们很缺乏对国家的一种观念,自己的生活都没有空间和时间,哪有时间去考虑那么大的一个理念。
所以,我说香港人没有国家观念其实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
多么根正苗红又不偏激愤进的影帝呐。
但是思想正能量并不意味着可以换得一份工作。
不能进台湾的电影院,就意味着失去一大块票房收入,所以整个1985年,梁家辉没得到一份片约。
结果失去了台湾市场,就等于没戏拍了,香港电影公司也不敢找他拍片。
于是,在一出手就凭精湛演技征服金像奖的梁家辉就这样“下岗”了。
这段时间几乎成了梁家辉演艺生涯中最黑暗的日子。
事业不顺的梁家辉改行搞设计,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自己做生意,自己当老板”——和一群从事艺术的朋友一起在街头摆地摊做小贩,卖首饰和手工艺品,兼给无证小贩望风。
正是因为这段灰暗的时期令他遇到了后来相伴一生的妻子——江嘉年。
这个女人年轻时貌美如花、才华横溢,而且家境优渥,彼时的梁家辉全身上下的家当加起来都不够请她吃一顿稍豪华的晚餐。
她也是香港第一个敢给梁家辉工作的人,也是在梁家辉被台湾黑帮挟持时敢于孤身一人闯入黑帮头领的地盘与之谈判的“豪杰”,哪怕枪顶在她的脑门上。
在为梁家辉生下一对双胞胎后,产后的妻子因病不得不接受治疗,大量带有激素的药物,导致她身材严重走形,体重剧增,无法回到从前模样。
纵然此时所有人都说她配不上梁家辉,两人在一起的画面太过违和,
可是,梁家辉却不以为然,依旧像往常一样陪妻子逛街、购物,看电影,去菜市场,看她喜欢的体育赛事……
他说“这世上再美的女人,都不如我老婆有魅力”。
曾经有记者问梁家辉:“作为娱乐圈的绯闻绝缘体,你是怎么做到拒绝诱惑的?”
他笑着回答:“很简单啊,我觉得我老婆就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女人,家里的诱惑我都抵挡不过来了,哪里有精力去应付外面的?”
也许是得益于家庭的安定富足,梁家辉的事业终于迎来了起色。
梁家辉遭到台湾文化局“封杀”,最终能顺利解封,与周润发有关。
当时正值《英雄本色》和“小马哥”横扫台湾。
周润发和狄龙带上同属新艺城公司的梁家辉赴台湾文化局的饭局。
席间,他们对台湾文化局说,梁家辉是新艺城的人了,饭后,梁家辉就在台湾“解封”了。
1987年他和周润发主演了《监狱风云》,用了3年的时间,他从周润发的背后转到了正面。
同时,也从周润发电影龙套成为了“发哥”最好的朋友之一。
至此,他的事业一发不可收拾,忙时一年要拍13部戏,金像奖和金马奖的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拿到手软。
即使是在金像奖不怎么受青睐的喜剧类型,他也凭借《92黑玫瑰对黑玫瑰》中的吕奇一角获得影帝称号。
也难怪影评人和网友们都说:“近年香港金像奖的影帝 不是姓梁就是叫家辉。”
从初登银幕的庙堂之高,到快意恩仇的江湖之远;从风尘仆仆的市井浪子,到风度翩翩的异国情人;
从呆头憨脑的懦弱书生,到好勇斗狠的黑帮大佬,梁家辉塑造的电影形象几乎没有重复的痕迹,并且都能准确把握人物脉搏,做到人物性格和特定环境的和谐统一。
在影片《黑金》中,梁家辉风云变色,“谁赞成,谁反对”,不怒自威气势逼人,
塑造的周朝先老谋而霸气、沉稳而内敛,激情澎湃的表演几乎打破了所有人的眼镜,让包括影评人在内的观者啧啧称赞、心悦诚服。
事实上梁家辉为了演《黑金》,为了周朝先那个角色,足足写了十几万字的传记。
从人物的性格,到吃什么,喜欢穿什么,都有自己的理解。
这,就是梁家辉的方法表演。
这里的“方法表演”套用梁家辉的一句话就是“多了计算,少了即兴”,而这种表演在《江湖告急》中更是已臻化境。
为了配合场景烘托氛围,单是梁家辉的衣服颜色和搭配就有十几种之多,梁家辉把自己独特的冷幽默和秩序化的黑帮风格完美统一,
塑造了任因九这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经典另类老大形象,也成就了这部划时代的黑帮经典。
梁家辉本人对这部戏也感叹说:“有了这部戏,总算对得起子孙后代了。”
其实在通过黑社会类型的电影确立自己“身体的每个部分都可以参加演出”的表演风格之前,还有一部电影不得不提。
就是让·雅克·阿诺的《情人》。
意大利导演贝尔托鲁齐邀请梁家辉出演溥仪的前半生,就是后来的《末代皇帝》。
可是由于李翰祥和贝尔托鲁齐在原著版权问题上有纠纷,梁家辉念及提携之恩只好辞演。
虽然合作不成,但是贝尔托鲁齐对梁家辉的印象很好。
1992年,贝尔托鲁齐的同事兼好友让·雅克·阿诺想找一位亚裔的男主角,在欧洲和美洲遍寻不得。
贝尔托鲁齐向他推荐了梁家辉,于是就有了《情人》。
影片公映后,梁家辉扬名世界,在法国,在英国,在日本,不计其数的女性为他痴迷,把他封为“法国王子”。
梁家辉白色的身影,抑郁的气质,迷茫的神情,颤动的嘴唇,渴望却胆怯的动作演绎着欲爱不能的悲哀。
他抑郁而含蓄,迷茫且深情,他们爱得痴缠,却无法长相厮守,抱着终生的遗憾。
梁家辉为我们诠释了这样一句肝肠寸断的话:“他就在那儿,远远地坐在车后,那隐隐约约可见的身影,纹风不动,心如粉碎”。
当然还有一个角色只要说三个字就会让所有人大笑不止,那就是“真心人”。
恐怕不会有人会忘记承包了童年笑点的段王爷,每一次只要看到他和张国荣跳舞的那一段都像是被点了笑穴一样,狂笑不已。
梁家辉也说,他一直很怀念这段戏。
因为是他和哥哥张国荣一起导的,歌词是张国荣写的,舞蹈是他们俩一起编的。
“导演刘镇伟看到我化好妆出来,他已经笑到崩溃,没有办法好好导戏了。”
很能理解导演的心情,现在看到动图仍然很想笑啊。
也正是因为梁家辉始终用一个“演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不计较名利和形象,在文艺和商业之间左右逢源双管齐下,所以才取得了表演上的不断突破创新。
但是应该明确的一点是也正是因为这种标准,使得梁家辉没有在《情人》扬名国际以后称热打铁再接再励多拍一些制作严谨的文艺作品以巩固自己的风格和地位,
而是返港后疯狂地接拍喜剧片,寻求在喜剧领域的突破,结果却是严重影响了其在艺术上的成就和造诣,这一点是非常遗憾的。
梁家辉在一次访谈中也曾说“好莱坞许多导演找我拍戏,可是他们对我认识不够,不考虑剧本和角色是否适合我,所以我都推了。”
而梁家辉也意识到疯狂盲目地滥接片对其表演艺术追求的严重危害,所以从95年开始迅速减产,一年平均只拍两部电影,在一如继往拓宽戏路的同时,留足够的时间用以体验生活和揣摩角色。
正是因为这样思想意识的成熟转变和对表演经验的吸取总结,沉寂良久的梁家辉才能再次崛起。
四次获取金像奖最佳男演员奖,横跨香港影坛几十年,在喜剧片、文艺片、黑帮片、警匪片、古装片等类型片中完全不同的表演方式,使梁家辉成为了中国演技派男演员的杰出代表。
演员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本色”型,也可以叫“气质”型;一种是“角色”型,也叫“表演”型。
人生来都有具备所有性格的可能和潜力,只是在后天环境的影响下性格才呈现出倾向性和唯一性,形成独特的个性和气质。
而作为演员最大的满足和挑战莫过于尽最大的可能充分挖掘并发挥这种潜力来拓宽表演,但是由于个性气质、人生阅历、文化涵养、客观环境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极少有演员能做到这一点。
对自己擅长的或和自身气质接近的角色,表现的游刃有余,但是却缺乏能力和机遇去深入挖掘拓宽自己,以致对与自己气质反差极大的角色就捉襟见肘格格不入,难以驾驭,而由此抑制了表演的全能性和不可替代性。
这就是所谓的“本色”演员。
如果由于演员自身气质的强烈渗透,从而影响或者代替了角色本身,让观者忽略了角色本身应有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而沉迷于演员自身的情感中,这就是演员的自身魅力所在,也就是所谓的“气质”型演员。
而演员的魅力又有三种表现:一是演员自身的气质对观者的吸引;二是演员风格化的独特表演对观众猎奇心理的满足;三是演员塑造的角色带给观者的生活体验和共鸣。
如此说来,“角色”型演员无疑是通过所塑造的角色来展现自身魅力的。
这样的演员不会一尘不变限定自己,而是勇于挑战,能够不断抓住机遇突破自己丰富自己,他们有兴趣有能力去尝试风格迥异的题材,有目的有选择地塑造与众不同的角色,所以可以在银幕上千变万化,不拘一格,可以胜任各种题材各种角色。
这就是所谓的“表演”型演员。
当然,这必须是建立在具备超卓表演天赋和深厚生活积淀的基础上;他们不会顾及自己在观者心中树立的形象以及明星效应,
而是只关心自己的表演是否真实可信,角色是否能与特定环境融为一体,所以这样的演员表演贴近生活,引人共鸣。
他们塑造的角色,让观者感受到的是呼之欲出血肉丰满实实在在的生活中人,而不是高不可攀遥不可及脱离生活的理想化形象。
这样的角色来源于生活,众生百相,形态万千;这样的表演来源于对生活的捕捉和积淀,后积薄发,浑然天成,而梁家辉正是这种“角色”型表演的集大成者。
“有些演员在大导演眼里就是一个明星,你不需要会演戏,镜头摆这边,你走五步后回头,直接看镜头,给我一个眼神,你就是影帝了。
但我追求的道路不一样,我希望知道为什么我需要这个回头?这个回头的眼神里表达了些什么?我要和观众交代的是什么?我要经历这个角色所经历过的事情,而不是生硬地把对白讲出来。
我想要的演员道路是这样的,通过一个角色走进他的感情世界。”
梁家辉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