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元宵节,我们是半天班,学生是正常上课.尽管提前半小时放学, 儿子到家已是下午五点.我接过书包,理解地说:”初中生,辛苦了,妈妈不到一点就回来了.”儿子有一种瞬间被懂的感觉.
俗话说:好吃不过饺子.在大连,每逢过节,一般家庭就是吃饺子.我习惯性地准备两种馅------韮菜和芹菜.儿子早上有言在先,说这次韮菜的,他也吃.以前,儿子只吃芹菜馅的饺子.
大年三十,在婆婆家,一大家人吃年夜饭.因为我”会做”,韮菜,猪肉,虾的三鲜馅还是我来做.考虑到儿子不吃韮菜,我提前"通报”儿子,找了个僻静的角落,商量着说:”今晚芹菜馅的不要吃了,随大流,改吃韮菜吧.否则,老妈得专门为你一人,再另外做一种,让老妈省点事儿,行吗?”
儿子想了想,看着我忙里忙外的样子,体会到妈妈的累,竟然同意了.
那天晚饭,他没少吃韮菜馅饺子,第一次品味到三鲜饺子的”鲜”.
不知道是我接纳儿子,还是儿子适应了我,他开始吃韮菜馅饺子了.当初,并不是他不能吃,是他的自我局限,认定韮菜馅饺子不好吃.后来,我蹲下身来,和孩子商量.儿子理解了我,愿意做出改变.学习又何尝不是如此?孩子们自认为某一科太难了,学不好,是自己的主观臆断.只要用心,没有学不好的.
昨天晚上,儿子还是吃韮菜馅饺子,芹菜馅的一个也没吃.他的这种口味也就这么改过来了.
听一位老者讲:初中生就是一个半睡半醒的人.他们自认为自己什么都懂,其实,差得很远.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家长懂得教育的艺术,把握契机,挖掘内动力,找到自我价值.
这件事,今年春节,对我感触很深.
上周两件事,我感觉看到”回头钱”了.我对儿子的尊重,得到了儿子对我的尊重.
开学之前,晚上儿子写作文,我陪伴.看到他写得特别快,忙问:”为啥这么着急呢?”
“妈妈,我为你能早点休息.明天,你还早起上班呢.我写得快,咱们就能早结束.”儿子回答.
我激动呀,感赏儿子的懂事.
前天晚上,我正在用手机录音,朗读文章.儿子跑过来,客气地说:”妈妈,我想听郦波老师的讲课,让我先用一下你的手机.”
“好,没问题,妈妈读就行.”
一会儿,儿子又跑过来,”妈妈,我把你的录音文件没保存,可能没了,重要吗?”
“没用,妈妈瞎玩呢,就是为提醒自己用功读.”
心中依然是激动.昨天接到一个远方朋友的电话,她告诉我,教育孩子,从内求,别老向外找.
以前,我寄希望于老师,寄希望于”名医”,能一招致胜.哪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是一家这样,是几乎家家这样.春节晚会刚过,朋友圈就有人发文,第一个小品<真假老师>>就是呼吁家庭教育的.儿子的校长,加入到我们家长群,经常发一些有关家庭教育的文章.可想而知,我们家长的学习和成长是何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