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周围的朋友都开始有目的的,持续的读书了,聚会时会交换读书心得和书单。有朋友说争取一年完成40本书的阅读,有朋友用文字形成读后感。我应该向她们学习,之前看书要不囫囵吞枣,要不搁置案头好久也读不完,也没写过什么书评,即便在阅读过程中常有深以为然的地方,却说不出所以为然来。
这是第一次正儿八经写读书笔记,只谈自己的阅读感受,如果感兴趣很想知道讲什么,简介很容易在网上检索出来的。
2016年12月依序读了刘慈欣科幻评论随笔集《最糟的宇宙,最好的地球》、玛格丽特·杜拉斯的小说《情人》、基普·索恩的科普读物《星际穿越》、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一个月四本书的节奏刚刚好,希望可以持之以恒。
【1】《最糟的宇宙,最好的地球》(刘慈欣著
书中《科幻文学中的青春和梦》有一段话:
“平行宇宙是一个超越一切的慰藉,当每一个抉择都使宇宙分裂为二时,抉择便也不存在了,就像只手遮住刺眼的阳光并没有熄灭太阳。在被不可穿越的时空之膜分割的所有世界泡中,所有可能都在发生,于是错误和遗憾也不复存在,每一个痛苦都在异世界投下幸福的影子。当这种慰藉最终被证实后,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
读《三体》时,心潮澎湃,震撼于其宏大的世界观和森林法则。但是这段话让我惊讶于不谋而合竟可以合到严丝合缝。
很多人都相信平行宇宙的存在。在没有接触刘慈欣之前,我也常常琢磨这事儿,并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看法。每个人的Action在每时每刻都会分裂为二,这个宇宙如此之大,并且还在膨胀之中,所以不用担心这个世界容不下这么多的你,这个世界存在任何可能的你。他人即自己的分裂。
所以每当懒惰不思进取的时候,我都坚信其中有一个我必定在兢兢业业不辞辛劳。每当花钱大手大脚的时候,我都坚信其中有一个我必定在省吃俭用攒了一大笔钱。这真的是无与伦比的慰藉,所以我从来不后悔自己做的任何选择,因为必定有另一个我在承担着其他选择的结果,这不是非此即彼,而是全都存在。
在王小波的《青铜时代》中也看到类似观点:穷其无限可能性。
【2】《情人》(玛格丽特·杜拉斯著,王道乾译)
杜拉斯最负盛名的一本书,其中的金句随处可见,也是文艺青年必读书之一,很多人都推荐过,然而一直没读。买来放了好久,终于在一个下午花了两三个小时就翻完了。语句短促,絮絮叨叨,周而复始,看得很不厌烦。是王道乾的译本,所以应该不是翻译的问题。
又看了让·雅克·阿诺执导的电影《情人》,珍·玛奇饰演的十五岁女孩真是夺人心魄。
【3】《星际穿越》(基普·索恩著)
非常棒的科普读物。如果你也对时间和空间着迷,可以去读一读,相比于《时间简史》,已经把黑洞、奇点、虫洞解释的通俗易懂。
2014年,看电影《星际穿越》时就激动不已,后来又看了两遍,还是觉得意犹未尽,就买了这本书。
作为物理学家的基普,这本书也写的特别严谨,实事求是。即便是与导演诺兰在电影制作过程中的意见分歧也写的心平气和。在致谢辞中,将每个人、团队包括家人和伴侣对他的帮助都说明得清清楚楚。这是我特别感动的地方。
【4】《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著)
《百年孤独》是小影力荐的,上个月挺着9个月的大肚子把书带给我,现在儿子小Q已经顺利诞生。
小影推荐的书,我大致总结出来基本都是世界名著或者诺贝尔获奖作者的作品,而我之前一直比较排斥,因为境界还没到。这么多年基本游离于畅销书或者高收视率电视剧的原著。所以在读《百年孤独》前,就先做好了硬着头皮读下去的准备。但事实上我一开始读就放不下了。
如果说刘慈欣对女性人物的刻画相对薄弱,那么马尔克斯对女性的刻画真是有血有肉有情有味有力量。这个写在羊皮卷上的马孔多布恩迪亚家族,让我想到《红楼梦》那个刻在补天石上的金陵贾家,两个家族都不约而同走向了幻灭。
布恩迪亚家族几乎没有嫁出去的姑娘,也没有真正娶进来的媳妇。一代又一代仿佛是陷入死循环的递归函数,不断调用自己,直至死机。为他们生育后代的庇拉尔、桑塔索菲亚、费尔南达几乎没有得到过这个家族的爱情。真是自我繁殖的一家啊。
《百年孤独》出版时,马尔克斯36岁,在我看来,能写就这本书至少需要50年的生活沉淀,马尔克斯真的非常了不起,是个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