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雪的记忆

                            雪

                  2018.12.30  中雪

      记忆中颇有几场大雪。

(一)深山远村,大雪没膝

      七岁那年,第一次到远嫁至义乌深山的大姨家拜年。步行四个小时后,我们踏上了一条仅容一人通过的紧靠着山崖的小路。铺天盖地的大雪,将山间一切尽数覆盖,触目所及,除了白雪还是白雪。三个人高马大的舅舅在前面开道,爸爸妈妈在后面掩护,我手脚并用,在没膝的雪地里努力往前爬。我不敢往小路右侧看,因为那是被白雪覆盖的万丈深渊。舅舅捏起一团雪,随手往下一扔,雪球便以极快的速度往下去了,一会儿工夫就滚成了一个团箕大小的雪轮。深不可测的山谷里,一片白茫茫中,偶尔可见一株露出树梢的松树。大雪将它们缩小成了一个小黑点。

      上初中时,读到《沁园春 雪》,浮现在我眼前的不是北国风光,而是这深山远村没膝的南国的雪。

(二)温馨家园,爱的雪人

      大约的确是因为温室效应、全球变暖的缘故,现在雪的到来,总是伴随着万千人的望穿秋水。然而在我的童年时代,我们常常与大雪不期而遇。在爸爸慌腔走板的“冷呀冷冰冰,冻呀冻死人”的歌声中,妈妈呼唤我们起床吃饭的叫声从楼下传上来。我们像一窝怕冷的小猪仔,全部挤进爸爸的被子,不肯挪窝。妈妈“好大的雪!”的惊喜叫声,却轻易让我们快速穿衣下楼。

      寒风从敞开的门灌进来,似刀割我们的脸,可是这怎么阻止得了我们往外窜的雀跃的脚步呢?妈妈大叫:“洗脸,刷牙,吃饭!否则不让你们打雪仗,堆雪人!”我们急不可耐地几分钟搞定洗漱,唏哩呼噜早饭下了肚。爸爸拿着大铁锹,妈妈拿着小铲子,我们浩浩荡荡出了门。

      大雪把门外鹅卵石小路完全掩盖,房前屋后到处是白茫茫一片。宽阔的晒谷场上积起了足有一尺厚的雪,正适合堆雪人。爸爸三下五除二,铲起了一大堆雪。爸爸用大铁锹麻利地把雪拍严实,雪人的身体神奇地出现了,爸爸继续左拍右拍,雪人的头也出现了。妈妈操起小铲子,仔细地绕圈轻拍,接着将雪人全身都细细拍了一遍,雪人立刻显得精致起来。妈妈又变戏法似的变出了一个红辣椒,估摸着按在雪人头部正中,当作鼻子;妈妈还变出几根木炭,两根横在雪人头部上方当作眼睛;剩余的木炭嵌进雪人身体,充当衣服上的纽扣。一个雪人,在爸爸妈妈的默契配合下,憨态可掬地站了起来。我们欢呼着,围着雪人边跳边拍手。

      爸爸妈妈老了,我们三姐弟也人到中年,可是多少次在梦中,我们依然是当年堆雪人时的快乐模样。

(三)远山如拭,晴雪喜人

      初三上学期,学校召开家长会。同村有个男生,不知是忘了还是不敢通知,家长会即将召开,可是他的家长迟迟未到,班主任叫我回去喊一声,让来参加家长会。

      那是一个大雪后的晴朗下午。通知完毕我往学校赶。走出村口,我抬头看见远处的南山,连绵的平缓的山上,积雪由于背阴,并未融化多少。雪在阳光下闪现粉粉的金色,那绵延几十里的朴素的南山,一下子变得金碧辉煌起来。我一时目眩神迷,加快脚步,唱起了歌。

      廿载光阴如白驹过隙,南山依旧在,大雪已不可常得。

      大雪飘飞在我的记忆中,从来没有止息。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文\杨聪 孩子 让我年轻的孩子会长成大人的孩子我愿意一一收藏你们那五颜六色的童年 另一种温暖 清晨醒来,听见妈妈...
    温州好老师阅读 5,656评论 4 9
  • 天气特别好,阳光明媚,天碧如洗,呆在屋子里暖乎乎的,几乎忘掉了季节。东北的冬天,在家里很舒服,在外面,要包成大熊小...
    铅笔芒种阅读 4,930评论 2 6
  • 在辽阔的世界中,有许多的事情都会对我们有深刻的影响。我曾感恩父母给予我生命;感恩老师给予我知识;感恩军人用生命给...
    小龙x阅读 1,709评论 0 1
  • 哈柴阅读 773评论 0 0
  • 硬要说林木头在认识阿丘之前还认识什么人,那就是木头的小姨,比起小姨来,木头记得更清楚的,是小姨带来的雪,那时候她还...
    丁千阅读 2,967评论 0 0